有瑞堂诗

有瑞复有瑞,有瑞在虞周。气机一相感,谁辩瑞所由。

邈兹千载下,同气如相求。下瑞以形化,上瑞与天侔。

洋洋鉴湖水,中有沈隐侯。闲开有瑞堂,绕堂花遭周。

三葩出并蒂,桃菊葵同休。鸡冠峨似豸,正色莫与俦。

君子秉明哲,奕世绍箕裘。阴阳须合德,奇偶会神谋。

达观大化内,天地其同流。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猜你喜欢
传诏收方贡,登车著赐衣。榷商蛮客富,税地芋田肥。
云白风雷歇,林清洞穴稀。炎凉君莫问,见即在忘归。
胡风冻合鸊鹈泉,牧马千群逐暖川。
塞外征行无尽日,年年移帐雪中天。
沉沉色与露滴,泥泥香随日烘。
满眼艳妆红袖,紫绡终是仙风。
风帘向晓寒成阵。来报东风消息近。试从梅蒂紫边寻,更绕柳枝柔处问。
来迟不是春无信。开晚却疑花有恨。又应添得几分愁,二十五弦弹未尽。

令尹兮謷謷,群司兮哝哝。哀哉兮淈淈,上下兮同流。

菽藟兮蔓衍,芳虈兮挫枯。朱紫兮杂乱,曾莫兮别诸。

倚此兮岩穴,永思兮窈悠。嗟怀兮眩惑,用志兮不昭。

将丧兮玉斗,遗失兮钮枢。我心兮煎熬,惟是兮用忧。

进恶兮九旬,复顾兮彭务。拟斯兮二踪,未知兮所投。

谣吟兮中壄,上察兮璇玑。大火兮西睨,摄提兮运低。

雷霆兮硠磕,雹霰兮霏霏。奔电兮光晃,凉风兮怆悽。

鸟兽兮惊骇,相从兮宿栖。鸳鸯兮噰噰,狐狸兮徾徾。

哀吾兮介特,独处兮罔依。蝼蛄兮鸣东,蟊蠽兮号西。

蛓缘兮我裳,蠋入兮我怀。虫豸兮夹余,惆怅兮自悲。

伫立兮忉怛,心结縎兮折摧。

朝携一筐出,暮携一筐归。
十指欲流血,且急眼前饥。
官仓岂无粟,粒粒藏珠玑。
一粒不出仓,仓中群鼠肥。

江湖屈落刘莘老,风雪微茫岁又阑。寄字尽随秋雁没,旧奴还作主人看。

三年宗国无穷事,一饭寻常九折难。思折庭梅问消息,暮云无际楚天寒。

已把堂名占蜀山,爱山犹叠石孱颜。世间何事非儿戏,了得儿痴趁得閒。

绿树连村际碧山。春风吹水涨黄湾。沙汀苹满钓舟间。薄宦崎岖清议里,风烟吞吐苹图间。夕阳明处鸟飞还。

东江头,秋月下,碧树金风更潇洒。沧浪之曲歌未终,孤雁一曲落平野。

度索山头一种蟠,彩霞晴映紫宸寒。朝回带得春风面,传与人间作画看。

天外斜阳犹在树,林间宿鸟已归巢。
黄昏莫把柴门掩,恐有诗人带月敲。

春去欲何归,江南古路岐。日长莺燕懒,花谢蝶蜂疑。

香径红应减,高峰翠益奇。薰风琴调远,众绿上芳枝。

清旭崇林坳,疏篱翠涧上。细路经谷虚,幽轩面林敞。

树凉集鸣禽,地远谢尘鞅。下手拂玉琴,微风递遥响。

泠然适素怀,聊以寄心赏。

谓公目光谢牛背,分视赤子未脱绷。
谓公足迹嗫龙尾,公守冻壁如痴蝇。
看公进退无一可,公欲自判何方凭。
迩来诏书下峻层,趣公入趁花底根。
腰龟杖节亦已了,持橐上雍须公能。
公言臣是江西狞,坐中十言九带枨。
满朝贵人面雪色,可忍一一为臣頳。
吉州城南水如渑,有蒌可丝鲂可罾。
书生说食涎已满,寄谢龙阙双觚棱。
祝融海王神最灵,胡能呵雾遮前程。
堂堂大舸截江去,天吴击鼓冯夷迎。
孰居其间为此争,东西欲夺公无情。
众生焦灼大火聚,公但抱宝眠清冷。

花明雪艳谢飙轮,玉瘗香埋委路尘。霞帔自怜萤照晚,《霓裳》渐化蝶衣新。

空江白雁凄才鬼,冷月红鹃哭丽人。二十四堆春草绿,可怜三十六宫春。

万年一念,一念万年。和衣泥里辊,洗脚上床眠。历劫来事,祇在如今。

大海波涛涌,小人方寸深。

智身迥出先天地,大用纵横不易知。鼓舞灵源宣众妙,人间天上仰无为。

我忆年才十五六,寻春几涉罗浮麓。艳杏夭桃簇晓红,金芝瑶草和烟绿。

有时直上朱明巅,目穷溟渤隘八埏。閒呼羽客酌云液,兴来落笔诗千篇。

偶然名入丹桂籍,西风吹上珠江船。便从岭海访吴楚,遍览衡岱穷幽燕。

鹓班簉羽凡几载,宦途又向西南改。山云溪月想当年,彷佛图中见精采。

芙蓉削出天外峰,渔舟帖帖湖涵空。芳松新柳各生态,依然桃杏争春红。

三茅此去谅不远,精脉应与罗浮通。是谁卜筑青岩下,尚书犹子今曹公。

曹公平昔最知已,十载京华多气义。外台邂逅又同官,聚首论心欲忘寐。

与君同是倦游人,千里家山入梦频。安得王维辋川笔,为我添入罗浮春。

  熙宁四年十一月,高邮孙莘老自广德移守吴兴。其明年二月,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逍遥堂之东,取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以实之。

  吴兴自东晋为善地,号为山水清远。其民足于鱼稻蒲莲之利,寡求而不争。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故凡郡守者,率以风流啸咏投壶饮酒为事。自莘老之至,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登,湖人大饥,将相率亡去。莘老大振廪劝分,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富有余者,皆争出谷以佐官,所活至不可胜计。当是时,朝廷方更化立法,使者旁午,以为莘老当日夜治文书,赴期会,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而莘老益喜宾客,赋诗饮酒为乐,又以其余暇,网罗遗逸,得前人赋咏数百篇,以为《吴兴新集》,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又皆集于此亭。是岁十二月,余以事至湖,周览叹息,而莘老求文为记。

  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虽金石之坚,俄而变坏,至于功名文章,其传世垂后,乃为差久;今乃以此托于彼,是久存者反求助于速坏。此即昔人之惑,而莘老又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知命也夫。余以为知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物之有成必有坏,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而国之有兴必有亡也。虽知其然,而君子之养身也,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其治国也,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至于不可奈何而后已。此之谓知命。是亭之作否,无可争者,而其理则不可不辨。故具载其说,而列其名物于左云。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