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两句写诗人的“饶睡”,不只是由于春夜的短暂。三四两句进一步写“饶睡”的程度,直到黄昏还依稀未醒。五六两句才写出诗人昼眠不醒的缘由;梦中所见,其实正是现实的反映。结尾两句则是诗人醒来之后的愁思和愿望。诗人巧妙地借说昼梦,将自己晚年忧国思家的强烈感情抒发出来,于自然流转中凝聚深厚的意绪,很能表现杜甫晚年诗风沉郁苍茫的特色。此诗用比兴手法较多,末以议论作结,写得气势苍莽,在杜律中别开生面。
“二月饶睡”四句,解释昼寝入梦的缘由。冬至以后,白昼渐长,黑夜日短,二月桃花盛开,蜂蝶成群,暖意融融,催人昏昏欲睡。除此之外,前四句诗还说明一个问题,即诗人神志倦怠。造成这种倦怠的原因固然很多,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操心焦虑,积劳成疾。杜甫平生忧念家国,身值乱离,忧思更深。诗人不说自己如何关怀时事,积劳成疾,反说自己如宰予一样碌碌无为,白日深睡,还推说“桃花气暖眼自醉”。但“不独”二字,却深婉曲折地透露了诗人忧劳积思的心态。这样,“不独”二字,就为下面记梦暗中留下伏笔。
“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以梦的形式,表现了诗人的家国之思。俗云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白日成梦,可见思情之深。这两句所写梦景,荒凉萧瑟,与前四句所写春景看似不太协调,却真实地将诗人晚年心境刻画出来。一合上眼,诗人仿佛回到故园,自安史乱军掠夺烧杀后,那里已是荒凉冷落,加之回纥、吐蕃屡次侵犯,战火烧残了村庄,蒿草丛生,荆棘遍地,墙头门前除去栖鸦野狐,更无人迹。故国君臣前门拒狼,后门遇虎,唐王朝面临着种种困扰。这两句诗,用一“底”、一“边”字,将国家的危难、社会的灾难刻划得淋漓尽致,又一次抒发了诗人乱离伤痛的悲哀。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这两句是梦醒后的议论,它紧承梦境写来:中原君臣处在虎狼之中,故国门巷为荆棘所蔽,国事凋零,民不聊生,唐王朝向何处去?诗人认为只有尽快结束战争,让农民回到土地上去安居乐业,普天之下没有骄横的官吏横征暴敛,唐王朝才会恢复“煌煌太宗业”。结尾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对贪官污吏的憎恨,对人民的无限同情,以及对清明政治的向往。沉痛中渗透着希望。
全诗前后所写虽有景物气氛的不同,但丽景的描写,是为写心境愁惨服务的,诗人以对美好春光的描写反衬忧国忧民的心情。故贯穿全诗的感情是悲哀沉重的。诗人巧妙地借说昼梦,将自己晚年忧国思家的强烈感情抒发出来,于自然流转中凝聚深厚的意绪,很能表现杜甫晚年诗风沉郁苍茫的特色。
故人一为别,七见秋夕月。今日见故人,故人须发新。
世情如须发,故人当识察。车轮东北驰,车毂终不移。
不见吾儿久,今朝慰眼前。分襟灯火夜,回棹雪霜天。
中鹄令人喜,将雏得我怜。一杯欢笑后,急急理尘编。
不成惊世事,愧读古人书。老去功名懒,贫来故旧疏。
白云生户牖,明月宿庭除。亦有无心者,携琴访逸居。
挂席四千里,登临兴不孤。南浮指衡岳,北望接荆巫。
积水寒生晕,秋山淡欲无。诸君自廊庙,曾否忆江湖。
岭道崎岖血战回,江亭下马共衔杯。风摇白羽仍如月,歌发红妆尽落梅。
返照欲从高阁敛,青尊还向彩舷开。同舟此日君能几,不为城头画角催。
夕阳影外吟情古,湖堤几丝飘碧。轻染衫痕,纤描眉样,离恨已堪消得。
天涯怨别。见罨雨寻鸦,拂晴弄蝶。尔许青阴,津桥初醒倦游客。
宝钗楼畔行过,有嫩莺幽语,啼瘦湘月。擪笛红亭,抛笙香阁,怜我缟衣颜色。
芳踪愁绝。待洗竹眠琴,补苔移石。折赠归人,画桡迟戴笠。
君子远嫌,于人不知。贞女自誉,适授之疑。大明当天,重昏自败。
白昼秉彗,乃自生怪。尧舜举直,不烦其术。岂诸谗顽,而能一一。
岂其剸割,必俟太阿。美言玮节,其伪孔多。登车执辔,坐致千里。
与骥同奔,何时而已。民讟其上,吏雠其主。可以取庸,子将證父。
人亦有言,以方试病。无损其方,祇速其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