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天真雅丽。容态温柔心性慧。响亮歌喉。遏住行云翠不收。
妙词佳曲。啭出新声能断续。重客多情。满劝金卮玉手擎。
秋风忽起飘井桐,白凤西飞紫凤东。何处思君最凄断,流泉潺湲秦望峰。
秦望高兮烟霭重,我持明月照鸿濛。云间夏后金书在,松下秦皇玉辇空。
遥望庐山倚南斗,三石梁边君隐久。阴符宝剑与何人,玉麈青莲应在手。
几宵乘月弹瑶琴,寄我潇湘帝子吟。梅花乱落云门寺,经岁相思未嗣音。
此日登高眺东海,日出天台佳气在。黄屋将浮碣石来,紫芝尚向商山采。
采紫芝兮使心愁,功名让与屠沽流。仙人肌体如冰雪,姑射山中自可留。
持论绝不同,意气极相得。每见不能去,欢笑辄竟夕。
西州门前路,尔我留行迹。相送至数里,独返犹恻恻。
小桥分手处,驴背斜阳色。千秋万岁后,于此滞魂魄。
为君诗常好,世论实不易。梦中还残锦,才尽空自惜。
明主忧荒服,中丞按远陲。西台分节钺,南极驻旌旗。
包匦输蕃使,衣裳变岛夷。神留碧鸡颂,吏译白狼诗。
羊傅襄阳乐,文翁蜀郡思。知公同二子,遗爱向滇池。
官府不著名,散迹村落深。白云自朝暮,青山无古今。
爱此夏日永,门巷多繁阴。呼儿具绳床,不履亦不簪。
殷勤好风来,为我消烦襟。一饱万事了,何用腰黄金。
羁勒困名马,网罗多珍禽。何如山鹿痴,呦呦恋长林。
江花勒早红,烟树摇新绿。送子上河梁,携手出郊郭。
江沫啮春沙,悲风凄野竹。孤帆没远空,望断江天目。
朝辞芙蓉城,暮宿金焦麓。不见故乡人,怆然故乡月。
将杖探其水,方知水浅深。路遥知马力,岁久辨人心。
子不孝,父不慈。恭而无礼,亲而有疏。不入惊人浪,难逢称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