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
豫章翻风白日动,鲸鱼跋浪沧溟开。且脱佩剑休徘徊。
西得诸侯棹锦水,欲向何门趿珠履?
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王郎你趁着酒兴拔剑起舞来发泄心中愤慨,不必悲哀,我能举荐你这个忧郁而坦荡的人间奇才。
船帆在风中摇摆,鲸鱼在大海里乘浪而行,你先放下手中之剑,不要犹豫,划船去见西蜀的诸侯。
以你王郎的奇才,此去西川,一定会得到蜀中大官的赏识,却不知要去投奔哪一位地方长官?
仲宣楼那边已经是春末,我以青眼看着你,放声高歌,王郎你正当年富力强,我却已衰老无用了。
注释
短歌行:乐府旧题。乐府有《短歌行》也有《长歌行》,其分别在于歌声长短。郎:年轻男子称谓。司直:官名。
斫(zhuó):本义为大锄。引申为砍,斫地:砍地。莫哀:不要悲哀。
拔:提拔,推举。抑塞:犹抑郁,郁闷,愤闷,被压抑。磊落:形容胸怀坦白。
豫章:两种乔木名,樟类,都是优良的建筑材料。翻风:风中摇动。白日动:树大则风大,白日为之动。
跋浪:涉浪,乘浪。沧溟(míng):海水弥漫的样子,这里指大海。
且:暂且。脱:卸下,取下,这里做放下讲。休徘徊:这里指不要犹豫不决的意思。
西得诸侯:即得到西蜀诸侯的遇合。得,得其信任。棹(zhào):摇船的工具,也泛指船。锦水:即锦江。
趿(tà):拖着拖鞋。珠履:缀有明珠的鞋子。
仲宣:即王粲,字仲宣,建安七子之一。春色深:春末。
青眼:魏国诗人阮籍能作青、白眼,青眼对人表示好感,白眼对人表示蔑视。高歌:放歌。吾子:指称王司直。
眼中之人:有两说,一说指作者自己,一说指王司直。

赏析

  上半首(前五句)表达劝慰王郎之意。王郎在江陵不得志,趁着酒兴正浓,拔剑起舞,斫地悲歌,所以杜甫劝他不要悲哀。当时王郎正要西行入蜀,去投奔地方长官,杜甫久居四川,表示可以替王郎推荐,所以说“我能拔尔”,把你这个俊伟不凡的奇才从压抑中推举出来。下面二句承上,用奇特的比喻赞誉王郎。诗中说豫、章的枝叶在大风中摇动时,可以动摇太阳,极力形容树高。又说鲸鱼在海浪中纵游时可以使沧茫大海翻腾起来,极力形容鱼大。两句极写王郎的杰出才能,说他能够担当大事,有所作为,因此不必拔剑斫地,徘徊起舞,可以把剑放下来,休息一下。

  下半首(后五句)抒写送行之情。诗人说以王郎的奇才,此去西川,一定会得到蜀中大官的赏识,却不知要去投奔哪一位地方长官。“趿珠履”,穿上装饰着明珠的鞋。《史记·春申君传》:“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仲宣楼,当是杜甫送别王郎的地方,在江陵城东南。仲宣是三国时诗人王粲的字,他到荆州去投靠刘表,作《登楼赋》,后梁时高季兴在江陵建了仲宣楼。送别时已是春末,杜甫用饮佩的眼光望着王郎,高歌寄予厚望,希望他入川能够施展才能。最后一句由人及己,喟然长叹道:王郎啊王郎,你正当年富力强,大可一展宏图,我却已衰老无用了!含有劝勉王郎及时努力之意。

  这首诗突兀横绝,跌宕悲凉。从“拔剑斫地”写出王郎的悲歌,是一悲;作者劝他“莫哀”,到“我能拔尔”,是一喜。“拔剑斫地”,情绪昂扬,是一扬,“我能拔尔”,使情绪稍缓,是一落。“抑塞磊落”呼应悲歌,“我能拔尔”照应“莫哀”。接着引出“奇才”,以“豫章翻风”、“鲸鱼跋浪”,极尽夸饰之能事,激起轩然大波,是再起;承接“莫哀”,“且脱剑佩”趋向和缓,是再落。指出“得诸侯”,应该是由哀转喜,但又转到“何门”未定,“得诸侯”还是空的,又由喜转悲。既然“我能拔尔”,别人青眼相望,这才是可喜的事情,可是又一转“吾老矣”,不能有所作为了,于是所谓“我能拔尔”只成了美好愿望,又落空了,又由喜转悲。一悲一喜,一起一落,转变无穷,终不免回到“拔剑”悲歌。“莫哀”只成了劝慰的话,总不免归到抑塞磊落上。正由于豫章两句的奇峰拔起,更加强抑塞磊落的可悲,抒发了作者对人才不得施展的悲愤,它的意义就更深刻了。这首诗在音节上很有特色。开头两个十一字句字数多而音节急促,五、十两句单句押韵,上半首五句一组平韵,下半首五句一组仄韵,节奏短促,在古诗中较少见,亦独创之格。

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春天,杜甫一家从夔州出三峡,到达江陵,沿江至江陵寓居。暮春时遇王司直正要西入蜀中谋求出路,王司直向杜甫极言其怀才不遇之感。杜甫在送别时作此诗以劝慰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猜你喜欢

羁旅怯春风,风光上国同。情如花有约,愁与酒相攻。

雨外伤飘燕,楼头羡去鸿。西郊游冶地,谁复醉芳丛。

燕公提在笔,万象入陶冶。
公今真心之,信是渥洼马。
当年劝天眷,愕睨肉食者。
珥貂汉廷臣,往往富平下,
朅来楚江城,百事聊复且。
传闻九门开,裳佩翼如也。
岩廓正需公,料理及闲暇。
不然坐玉堂,堵立看挥洒。
胡为尚居东,一麾凡屡假。
忆昔从公游,端门正槐夏。
午骑联轻肥,晨班从鱼雅。
频年江淮卧,只影未为寡。
谁云若遗□,殆甚履中苴。
相逢屡解榻,得句即邀社。
重追一笑欢,百忧罢牵惹。
况陪赋文机,不数分金贾。
青蒿倚长松,怀抱肯舒写。
残枝到春归,负灯不留灺。
世人重虚名,自视轻共把。
独醒竟何事,空负月中斝。
及兹春尚馀,得酒勿复舍。
□□□□□□□,出门犹有梦悠扬。
五更风里秋初旺,十里湖边雨亦香。
才出江头腥满市,却行潮脚淖濡裳。
□□□□□□□,□□□□□□□。
篱落邻林麓,江湾应霭烟。
乌鸦依野屋,独鹿度平田。
孤阁高竿隔,篮棂绿柳连。
僧栖心象息,游衍亦夤缘。

试问秋曹张主事,公庭几日未曾行。寻常饱饭焚香坐,客至何因简送迎。

雨泽之所至,千里为其方。其落万万注,河沙数微茫。

方中高低田,多少落不当。高者少莫润,低者多乃殃。

虽有利物名,功过不相偿。落之徒劳劳,所怨亦穰穰。

何如一轮月,分影不可量。一处有一月,一月散千光。

只譬一州城,万人住中央。一人一觞酒,一月照一觞。

一觞吸一月,人醉月无伤。月自行中天,不惊亦不忙。

房杜昔为相,垂绅坐庙堂。天下属默化,熙哉称有唐。

安石似道辈,琐才事更张。聚敛以为政,戕民隳宋纲。

君子与小人,于焉观否臧。我方坐雨厄,斐然成此章。

一架红楼面堞斜。凌波百队气如霞。滤纱风拥妙香入,上枕山当苏幕遮。

解妒栖鸳梦,网取吴魂便作家。

海浪恬丹徼,边尘靖黑山。从今万里外,不复镇萧关。

冲陶先生名如山,何得画在云山间。布袍鬓丝晚风满,应缘归自江之湾。

画师当时偶相值,岁暮相思走珍寄。横茅老涧树参差,毫端似得山人意。

山人家乃无一金,是中所有千古心。豪杰闻风失匕箸,学子问道罗冠襟。

芙蓉山腰石头路,钓名射利人如骛。匆匆不省认江湾,宁识冲陶最深处。

石泉在樵东,烟霞在樵西。同家宇宙内,况复同藩篱。

若欲散沈郁,登高以眺遐。方子于斯时,不弃来烟霞。

若欲翕发散,入谷听潺湲。湛子于斯时,不厌过石泉。

春暮方发育,石泉颇幽独。万水与千山,烟霞堪寓目。

秋冬美朝暾,烟霞颇高寒。晞发与炙背,石泉宜借眠。

绕泉为盘阻,谁复争子所。伏虎与盘龙,呵禁乎不可。

诸子游大科,亦须从大路。有或非吾徒,攻之以石鼓。

当年而父同吾父,各罄籯金共教儿。
可惜两翁黄壤下,不知二子绿衣时。
着鞭虽已撞楼破,列鼎宁无负米思。
千里送君何以赠,长歌泮水蓼我诗。
才隽真龙种,官闲似马曹。
班扬趋后胜,李杜漫残膏。
阿阁宜巢凤,词林合跨鳌。
未应久留滞,湖海只诗豪。

五湖出画师手,一叶浮渔父家。风里芙蓉野色,雨中鸿雁汀沙。

白帝原非雨露悭,荣枯物理亦循环。堆来有迹山山暮,听到无声树树闲。

薄命自甘沈碧涧,伤心不是为红颜。樊川莫忆成阴日,一任东风去复还。

到眼韶光瞬息空,一年不觉又东风。庭前杨柳含烟重,帘外桃花裛露浓。

白日全消愁思里,青春尽老别离中。不知客路能归未,且采瑶华待信通。

黄独分来瓦铫边,香丁紫芋大于拳。笑他懒瓒浑闲事,误却长源三十年。

牛头山顶锁烟霞,檐月松风即我家。筏渡有情新活计,袋空无物旧生涯。

已将黄叶分双手,却捃白茅占一窊。会得懒慵归去路,索然忘鸟更忘花。

系舟仙宅下,清磬落春风。雨数芝田长,云开石路重。
古房清磴接,深殿紫烟浓。鹤驾何时去,游人自不逢。

去年沂水今连水,春暮怀人草未青。记得城南修禊日,玉兰花下写《兰亭》。

四十年前白石桥,大旗风紧马萧萧。行人不管双溪水,流出桥东作海潮。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