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会昌初年回鹘南侵为背景,写诗人在灞岸远眺时的心情,通过想望中东都一带兵士应征、北方边地百姓号哭的情景与盛对帝王东巡的对比,寓今昔盛衰之感,表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关注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首句和二句都是遥想景象,诗人想象山东一带频频征丁的悲惨境况,突出“山东”,是搪征兵遍及内地,“频”表明征兵次数多人数多,可见百姓遭受兵役之苦,此句又和四句成对比。冤魂“哭”虏尘则是为边地牺牲的无数战士哀伤。三、四句由倚华表想起唐代兴盛时期皇帝的巡游。诗人倚着溺桥边的华表眺望,想到升平年代山东地区此时应是在准备皇帝的东巡,岂能有频频征发和一处处百姓在虏尘中号哭之事。唐朝安史之乱前,皇帝在东西都之间往来频繁,一膏霸桥为车驾所必经,可以说是当年升平的见证。安史乱后,巡幸东都之事久废。
结构上,诗人先从眺望中想象到的今日情景写起,再联想昔日东巡,结尾戛然而止,余味深远,令人深思。而且这种从时间角度来说的倒装,起到了更好的衬跌效果,能突出侵扰与动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但这种结构安排未必是作者有意为之,诗人的思路本来就是由现实出发而联想开去的,遵循的是思维自身的逻辑。
一钱一剑出新州,五柳凭谁添酒筹。岱壑何嫌松共老,碧波偏向桂招游。
不为身后百年计,自是人间第一流。我欲门前张雀网,先将车辙到山头。
东皇张饮锦周遭,华艳偏宜望处高。结绮楼深迷玉树,销金帐暖醉羊羔。
先驱瑞节眩秾李,近侍舞衫环茜桃。乞得巫云来芘护,蜚廉作横未应饕。
凿天出古空,意匠穷刻露。赎取长吉魂,幻作鬼工赋。
霜岩透斑锷,石骨竦清怒。历劫至于合,彫镂不曾住。
无石不巧心,转眄殊态度。一种老健中,自发嫣媚趣。
阴巘夹琉璃,飞仄窘仙步。一死直青山,梯足于悬树。
孤舟夜听萧萧雨,两岸垂杨翠如许。恍讶湘江暮雨中,只欠钩辀鹧鸪语。
船囱偶尔披新图,长汀短渚相萦纡。琅玕一望渺无际,淋漓尚觉烟模糊。
高者凌空凤将起,下者垂垂采鸾尾。更忆湘君过九疑,羽葆参差乱云里。
明朝放棹徐州洪,不须局促仍推蓬。赤壁江中地远近,问讯彭城苏长公。
李唐天厩拳毛騧,蹙踏倒影凌飞霞。侯家神骏岂遗种,遍身细缬旋螺花。
端阳射柳辕门道,紫燕身轻拂柔草。镂膺虎韔锦障泥,响马群中看表表。
得隽归来红日西,汗沟珠血濡霜蹄。解鞍滚罢起喷振,奚奴牵入垂杨堤。
南陌观花宜按辔,戏共王孙簇芳骑。乌衣朱雀足追游,自古金陵说佳丽。
皇风万里清关河,尚方兵仗绣不磨。騧兮騧兮免负戈,日日朝天鸣贝珂。
畴昔江乡识此君,清风凛凛动霜筠。被谁点染移将去,也受京华半面尘。
复国诛雠事岂难,背城借一据河山。汴梁更不回头望,直送汪黄到浙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