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首联用《世说新语》中过江诸人的典故,说自己今天再也没想到会和当年过江诸人一样,作楚囚相对,为国家沦丧而伤心,但对挽救国家命运却拿不出什么办法来。诗既表现自己对现状及前景的哀怨愤慨,也因己及人,感叹朝中大臣也都个个束手无策。诗用“真成”、“遂无”加重语气,流露出极大的无奈。
次联由国事的伤感转到自己的处境,在格调上与前保持一致。诗用了两个比喻,一说自己像盘旋绕枝的乌鹊,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句意,写自己颠沛流离,无处栖托,表示惆怅与不平。一说自己像不会筑巢的鸟儿,用鸠不会营巢的典故,自叹无能,没法为自己谋个安乐窝,对中原沦陷后,由于自己不善逢迎,没人援引,从而生活困难表示不满。两句都用鸟的典故,为诗家忌讳,但曾几因为用得很活,密切自己“寓居吴兴”的感受,所以没有粗疏谫劣之病。
第三联直承首联,写忧国之情。过江诸人对泣新亭,叹神州陆沉,是往事,也是眼前的实事。第一联写了无力挽回国家倾覆的命运,这联直写国家沦亡后的状况。如今江北江南,音讯断绝,成了两个世界,眼前的秋风秋雨,是何等的凄清,自己又怎能长久淹留这里呢?秋风秋雨,既可看作实事,表现自己悲秋的愁闷,也可看作国家的象征,这番萧杀的状况,正同眼前国家面临的局势,怎能不使人忧虑万分、感慨系之呢?这一联格调轻快,在流动婉转中包含沉重的感伤。这样造语,显得情深意长,是曾几诗的特长,也是他最喜欢用的句型,如他在《发宜兴》的第三联也这样写:“观山观水都废食,听风听雨不妨眠。”直接学黄庭坚名句“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次元明韵寄子由》)。由此可见曾几对江西诗派的继承关系。
尾联宕开一层。国事如此,家事如此,自己又漂泊落魄如此,诗人不由得徘徊低迷,心怀郁郁。想要依靠某个有权势的人,如王粲投靠刘表一样,获得暂时的安定,也是梦想,他放眼遥天,只见到夕阳西下,孤云飘浮,不觉油然而生愁意。“落日孤云”在这里是写景,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他感到自己正像黄昏中飘浮的一朵云彩,不知何处是归宿。这样一结语意双关,余情不尽。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潮州 一作:潮阳)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欲为 一作:本为;圣明 一作:圣朝;肯将 一作:敢将)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居官行两周,出郭劣半里。名称临汝守,初未涉汝水。
今朝破巨浪,万顷寄一苇。源从天息山,此地乃其委。
青嵩正北踊,紫逻复西峙。两岸千万峰,落影照清泚。
下濑剧迅速,舟轻如激矢。周南滞留恨,此假聊一洗。
怅无周旋人,同载如郭李。似闻汝阴湖,扬尘清颍尾。
醉翁漾舟处,无复碧染指。岁月供感概,人事有迁徙。
兹水美洋洋,正堪行乐耳。
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春朝雨霁轻尘歇。征鞍发。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动黯然,知有后会甚时节。更尽一杯酒,歌一阕。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
庐山铓然深可居,洛水蚓然清可渔。嘉哉山水有如此,不能留客如蘧庐。
楚茅不入干王诛,大帅分阃临商于。谋参帷幄渴英俊,蒐罗远到山间癯。
陇西四钦出将种,人爱若也温而愉。朅来谁飞荐鹗书,枕前堕檄催驰驱。
行参幕宾亦大可,把酒当为帅君贺。王家仲泽如仲宣,共看吐奇飞玉唾。
一军号令雅歌中,声落荆蛮胆先破。愚轩退居如甑堕,閒暇多君时见过。
明朝笑语隔关山,一月须?面墙卧。
长安陌上走红尘,杨子江头问去津。满目莺花春欲尽,孤篷灯火夜常分。
堪怜萍梗真无定,唯爱芝兰久不闻。此别应须各努力,中原麟凤网罗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