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这是一首充满轻快旋律和酣畅情致的喜雨诗。这年夏秋间,久晴不雨,秋禾枯焦。至七月二十五日夜间止,大雨三日,庄稼得救。久旱遇雨,欣喜若狂,连衣服、床铺湿了也顾不得,表达了诗人的喜雨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注。诗人欢欣鼓舞,写了这首七律。
首联写喜雨,从晚上下雨写起。“一夕骄阳”与“梦回凉冷”是鲜明的对比。诗人在闷热的天气中入睡,一觉醒来,白天烈日的余威已被全部扫除,代之以清凉舒适的夜风,原来天下起了大雨。这两句虽然是实事实写,但由原先对气候的不满忽地改变成很满意,细微地反映了诗人心中的喜悦。诗人同时又选了“梦回”这一时刻,来表达自己这份心情,更加显出意外地惊喜———这场雨,诗人已经盼望很久了。
次联写对雨的感受,用江西诗派诗人的惯技,融化前人诗句为己用。出句“不愁屋漏床床湿”,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句;对句“且喜溪流岸岸深”,用杜甫《春日江村》“春流岸岸深”句。诗虽用前人成句,但贴切眼前景事,与首联一意相贯,在原句基础上加了“不愁”、“且喜”二语,在旧句上翻出了新意,达到了能生能活而自成佳句的要求。诗是写听雨,又形象地道出了盼雨的心情,也隐隐表示自己的喜雨不单单是因为大雨赶走了炎热,带来了凉爽,这就引伏第三联的情感,也为尾联预留地步,所以元方回评说这联写得流动便利。
第三联仍写喜雨。一句是想象之辞,说明自己喜雨,是因为这场及时雨,使庄稼能喝个饱,秋收有望;一句是以听雨打桐叶,寄托自己欣喜的心情。江西诗派学杜,在炼字上花工夫,尤注重虚字的锤炼。这联中的“应”字、“最”字,都下得很有精神,加深了句意。不过,出句的“千里稻花应秀色”,也见唐殷尧藩《喜雨》诗,不知是偶同还是有意袭用。钱钟书《宋诗选注》对这联的对句有独到的评价:“在古代诗歌里,秋夜听雨打梧桐照例是个教人失眠添闷的境界,像唐人刘媛的《长门怨》说:‘雨滴梧桐秋夜长,愁心和雨断昭阳。泪痕不学君恩断,拭却千行更万行。’又如温庭筠《更漏子》词说:‘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曾几这里来了个旧调翻新,听见梧桐上的潇潇冷雨,就想象庄稼的欣欣生意,假使他睡不着,那也是‘喜而不寐’。”这段话,对我们理解这句诗很有帮助。当然,说到底,这样的写法就是将旧事翻新,打破常规,也就是江西诗派要求的“以俗为雅,以故为新”及“脱胎换骨”。
尾联纯抒情,把原来的情感更转高一层,说遇到了这样的好雨,像我这没有田地的人尚且如此高兴,更何况那些盼望丰收、渴求雨水的农夫们呢?诗用“犹”、“何况”数字承先启后,是故意通过自抑而达到高涨。正因为诗人没田,他的欢欣鼓舞才有更深的意义,他与民同乐的心意也完全表达了出来,所以清纪昀评说:“精神饱满,一结尤完足酣畅。”
这首诗从谋篇到句法,都是典型的江西诗派风格。但诗写得情真意切,所以不觉得峭硬。尤其可贵的是,江西诗派学杜,常常表现在技巧上;这首诗学杜,除技巧外,还学习了杜诗关心民瘼,注意在诗歌中树立自我形象,讲究诗格,所以更为成功。
风云惨悽,草树枯死。笳鸣马嘶,弦惊鹘起。熟看境色非人间,祁连山下想如此。
手持尊酒别故人,此生再面真无因。胡儿汉儿俱动色,路傍观者为悲辛。
归来暗洒茂陵泪,子孟少叔方用事。白头属国冷如冰,空使穹庐叹忠义。
茫茫事往赖画存,每愁岁久缣素昏。即今画亦落人手,古意凄凉谁复论。
节物惊重九,区区尚山行。固无登高约,迟明即修程。
下马入古寺,榜悬凤凰名。来巢古所传,至今得徽称。
拂席坐其堂,耳目一以清。歘然壮稚集,往往持盘罂。
问其何以至,云此谢秋成。年年当此时,村落相经营。
薄具?饤饾,所将惟至诚。感此良自叹,吾生殆如萍。
从仕徒衮衮,退亦无田耕。去岁尝为客,今晨复遄征。
佳节眼前过,有酒难独倾。紫萸金菊花,何以为芳馨。
岂如群野人,蹄涔自纾情。行矣姑勉强,义命心所明。
五山出东海,巨鳌十五头。帝遣戴山足,勿使西南流。
至今云霞间,上有白玉楼。琪树丽阳冈,瑶花被玄洲。
麻姑有书信,方平或未游。寻真谅不远,怅望凌高秋。
句漏有丹砂,葛洪因得仙。及我更经之,但见牛羊眠。
圭江绝流水,郁林互青天。朝发白沙洞,暮宿鬼门关。
鬼门多异兽,捕获夸雄蛮。猩猩顾我啼,狰狞不可干。
生死在山谷,何必能人言。歧路迷所向,惨切游子颜,人马俱变色,喟然心脾酸。
建业三山名与齐,烟霄青出洗低迷。借来架我描天笔,扫却岚光莫乱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