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白石莲花寄楚公

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前灯。
空庭苔藓饶霜露,时梦西山老病僧。
大海龙宫无限地,诸天雁塔几多层。
漫夸鹙子真罗汉,不会牛车是上乘。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以白石连花奉寄楚公,言白石莲花自在佛前。将老病楚公自在西山;白石莲花既不雕镌应入西山,西山老僧又不起心欲此石莲。
在清霜寒露降满苔藓的夜里,经常梦到他这位老朋友。
龙宫与雁塔一样的极高。
以舍利弗为代表的阿罗汉,不会最上乘义,停留在小乘极果,不以成佛为最究竟之目标,直到法华会上,方才回小向大,发愿成佛。注释
白石莲花:指用白石凿成的莲花状佛前灯台。
楚公:未详。诗作于居东川幕期间。程梦星谓此诗乃两绝句,误合为一律。冯浩注道源曰:《续高僧传》:楚南,闽人也。武宗废教,深窜山谷。大中时出,随黄檗山禅师。昭宗闻其道化,赐鹿及衣五事,卒年七十。程梦星曰:古人称僧,如晋之竺法深称深公,宋之惠远称远公,唐之齐已称已公。率举下一字,不闻上一字。此非楚南。徐曰:武宗废教在会昌六年,去昭宗龙纪初四十五年,楚南年止七十,计义山时南年尚少,而诗云西山老病僧,其非楚南可知。冯浩曰:二说皆精核。《新唐书·艺文志》明言楚南昭宗大顺中人也。源师所
注释
白石莲花:指用白石凿成的莲花状佛前灯台。
楚公:未详。诗作于居东川幕期间。程梦星谓此诗乃两绝句,误合为一律。冯浩注道源曰:《续高僧传》:楚南,闽人也。武宗废教,深窜山谷。大中时出,随黄檗山禅师。昭宗闻其道化,赐鹿及衣五事,卒年七十。程梦星曰:古人称僧,如晋之竺法深称深公,宋之惠远称远公,唐之齐已称已公。率举下一字,不闻上一字。此非楚南。徐曰:武宗废教在会昌六年,去昭宗龙纪初四十五年,楚南年止七十,计义山时南年尚少,而诗云西山老病僧,其非楚南可知。冯浩曰:二说皆精核。《新唐书·艺文志》明言楚南昭宗大顺中人也。源师所注释子多误,是不可解。
共:冯浩注:共,即供。
六时:冯浩注《魏书·释老志》:六时礼拜。愚按:佛教分一昼夜为六时:晨朝、日中、日没、初夜、中夜、后夜。《阿弥陀传》:昼夜六时,天雨曼陀罗华。
龙宫:朱注《法华经》:文殊师利坐千叶莲花,从大海娑竭罗龙宫自然涌出,住虚空中,诣灵鹫山。冯日:佛家每谓经典为法海藏,譬如大海,是众宝藏也,亦日龙藏。《佛说法海经》:大海之中,神龙所居。诸龙妙德难量,造天宫,品物之类,无不仰之,吾僧法亦复如是。《纂灵记》:华严大经,龙宫有三本,佛灭度后六百年,有龙树菩萨入龙宫,诵下本十万偈四十八品,流传天竺,即今所传华严经也。庾信碑文:龙藏之所不尽。
诸天:道源注:佛书有三界诸天,自欲界以上皆日诸天,佛经谓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三界共二十八天。雁塔:《大唐西域记》:有比丘经行,忽见群雁飞翔,戏言曰:“今日众僧中食不充,若得此雁,可充饮食。”一雁退飞,投身自殒。佛谓比邱日:“此雁王也,不可食之。”乃瘗而立塔。西安市有大雁塔、小雁塔。大雁塔在慈恩寺,唐高宗时建。小雁塔在荐福寺,唐中宗时建。
雁塔:道源注《西域记》:昔有比丘见群雁飞翔,思日:若得此雁,可充饮食,忽有一雁投下自殒。佛谓比丘日:此雁王也,不可食之。乃瘗而立塔。
谩:冯浩曰:漫通。鹙子:指舍利弗。道源注舍利弗,此云鹙子,连母为名。以其取涅架一日之价,故不知有上乘,亦非真阿罗汉。佛为授记,乃知真是佛子,得佛法分。冯浩注:《因果经》:舍利弗者,于智慧中最为第一。世尊为舍利弗广说四谛,即得阿罗汉果。《法华经音释》:舍利弗,此云鹜子,连母为名。其母名舍利,眼如鹙鹭,身形美好,弗即子也。
⑨真罗汉:冯浩注《四十二章经》:阿罗汉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修行本起经》:得一心者,万邪灭矣,谓之罗汉。罗汉者,真人也。会:领会,理解。
不会:不懂。牛车上乘:朱注《法华经》:长者以牛车、羊车、鹿车立门外,引诸子出离火宅。《释迦成道记》注:羊车,喻声闻乘;鹿车,喻缘觉乘;牛车,喻菩萨乘。俱以运载为义。前二乘,方便施设,惟大白牛车是实引重致远,不遗一物。《传灯录》:若顿悟自心即佛,依此而修者是上乘禅。冯浩注《妙法莲华经》:长者诸子于火宅中恋著戏处,无求出意。长者设方便,言羊车、鹿车、牛车在门外,可以游戏,随汝所欲,皆当与汝。诸子争出火宅,白父,愿时赐与。尔时长者各赐一大车珍奇杂宝而庄严之,驾以白牛。我财物无极,不应以下劣小车与诸子等。如是七宝大车,其数无量。佛告舍利弗,如来亦复如是。于三界火宅为说三乘,声闻乘如求羊车,辟支佛乘如求鹿车,佛乘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如求牛车。如来说三乘引导众生,然后但以大乘而度脱之。《魏书·释老志》:初根人为小乘,行四谛法:中根人为中乘,受十二因缘;上根人为大乘,则修六度。愚按:上引注文中之火宅,乃佛家比喻烦恼之俗界。言人有情爱纠缠,如居火炕之中,故名。上乘:佛家广大圆通之要道。

赏析

  诗文中流露出感伤颓废的情调、缥渺虚无的色彩。他自己曾在《樊南乙集·序》中说:“三年以来,丧失家道。开居忽忽不乐,始克I意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这首诗就是他这种思想的具体反映。“楚公”其人,历来无确考。现此诗中之意。可能是一位老衲。

  “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前灯。”诗一开头,便切题描写寺院中的石灯台。“白石莲花”即石灯台。《道源》一书注日:“番白石为莲花台,捧灯佛前。“共”是“供”的通假字。“六时”一词《大唐西域记》一书中有所说明:“六时合成一日一夜。”佛经中所谓“六时”等于如今的二十四小时。寺院中放置着白石凿成的莲花灯台,它整天整夜都在佛前捧着灯火,为佛家不可缺少之物。

  接下两句:“空庭苔藓饶霜露,时梦西山老病僧。”因见院中秋色而忆念西山老僧。前一句写秋色:深秋时节,木叶尽脱,连那院中碧绿的苔藓也逃不掉寒秋的淫威,在重生的霜露之下,显出衰败之态。目睹眼前凄凉的秋景,诗人不由得想起南山那位体衰多病的老僧,此时他的情况怎样呢?于是诗人便引经据典,设想僧人所处的佛家圣地的情况:“大海龙宫无限地,诸天雁塔几多层。”《法华经》上说舍利佛文殊师“乘千叶莲花从大海娑竭罗龙宫自然涌出(水面),住在虚空之中”。此处之“天”与我们如今所说的天不同。按佛经所说,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共有二十八天。欲界有六天,色界有十八天,无色界为四天,此处之“天”指佛家所处的清净光明的胜境。“雁塔”一词出自《大唐西域记》,此书中载:有佛比丘在路上行走,忽然发现群雁飞翔.于是开玩笑说:“今天众和尚饭不够吃。”一只大雁向后退着飞,投身自杀。佛家感动,便建一塔,把雁葬在下面。在诗人的想象中,佛境不仅广大无边,而且清静光明。诗人用这样的笔法,把南山老僧所处之境描绘得如此之好。同时,此联也是借大海和雁塔暗暗点出佛家教义之“博大精深”。

  最后两句:“漫夸骛子真罗汉,不会牛车是上乘。”这是对“楚公”的赞语。此处“骛子”指舍利弗。舍利弗名字与母亲名相连。其母名为舍利,眼如鹙鹭,身形特剐好看。“罗汉”本意是修行得道的圣者。《四十二章经》中说阿罗汉能飞行变化。随愿久住,而其所居之处,天地为之感动。言其道法之高深。这里是在说舍利弗为修行得道之圣。“不会”即不理解。“牛车”、“上乘”都是佛家语。按佛书《妙法莲花经》中所说:“如来佛曾为众僧说三乘,三乘即声闻乘,辟支佛乘和佛乘,声闻乘如求羊车,辟支佛乘如求鹿车,都不如佛乘,因为佛乘‘利益天人,度脱一切’,如求牛车。”因此“牛车”为佛家大乘也即诗中所说的“上乘”,其根本意思是指佛家圆通广大的要道。

  诗人在这最后两句中首先称赞舍利弗是“真罗汉”,即修行得道的长者,但他还没有理解佛家的“上乘”即那圆通广大的要道,言外之意便是“楚公”才真正懂得了佛家的“上乘”之法,即佛家要道。

  这首诗在思想性上无足可取,只是玄而又玄的禅家之语。不过在用典上还有些特色。不见牵强与堆砌之痕,比较自然

创作背景

  这是诗人大中年间在东川时的作品。这一时期,李商隐失去了爱妻王氏,正处于极度的痛苦之中。同时又怀念故乡,归思难收,加上体衰多病,因此情绪特别低落,内心充满悲愁,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作者此诗又奉佛,给他的思想和创作带来了不少消极影响。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猜你喜欢
五柳先生本在山,偶然为客落人间。
秋来见月多归思,自起开笼放白鹇。

碧玉旋螺插暮烟,遥看桂子落僧前。试寻白水田头路,一苇横江浪接天。

五柳柴桑宅,三杨白下亭。
往来无一事,长得见青青。
青门金锁平旦开,城头日出使车回。
青门柳枝正堪折,路傍一日几人别。
东出青门路不穷,驿楼官树灞陵东。
花扑征衣看似绣,云随去马色疑骢。
胡姬酒垆日未午,丝绳玉缸酒如乳。
灞头落花没马蹄,昨夜微雨花成泥。
黄鹂翅湿飞转低,关东尺书醉懒题。
须臾望君不可见,扬鞭飞鞚疾如箭。
借问使乎何时来,莫作东飞伯劳西飞燕。
身清不受人间辱,只倩溪翁捣冰轂。
素涛照眼绝针痕,暖玉遮头无脸粟。
参寥已似絮沾泥,天女虽来暖非肉。
华鲸吼吼不成眠,蝴蝶蘧蘧犹未足。

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良冶让天工,不怕铜山匮。铸就青蚨亿万缗,乱向枝头寄。

鹅眼易飘零,贯朽还垂地。欲付新丰旧酒楼,少个开元字。

山谷老人年七十,百花潭上优游。石亭草阁枕江流。

携琴随野鹤,移席傍沙鸥。

东浙甘棠思邵父,角极画省名留。一瓢春酒醉林丘。

神仙行陆地,何用访瀛洲。

社后来何暮,梁閒话颇多。巢泥愁未稳,无面见淘河。

乌龙江欲出,刘坝即闻波。哀壑笙竽奏,秦川鹦鹉歌。

天应一线落,云入九层多。溪谷人民少,开荒近若何?

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
思君隔九重,夜夜空伫立。
北窓轻幔垂,西户月光入。
何知白露下,坐视阶前湿。
谁能长分居,秋尽冬复及。

晚风索索酒初醒,岩桂花开香满庭。掩书不读亦不寐,明暗一灯如露萤。

微茫十日漭连天,恼杀沿江上水船。风起挂帆愁未稳,不知何处是平川。

元风本虚寂,其要乃无为。扰扰狂驰子,营营何所之。

隙光岂待人,倏如流电飞。及时不自勉,他日我为谁。

乐哉庵中人,止止复奚疑。

霏霏烟雨促寒旌,野寺柴关暂息征。石洞坐苔僧补衲,沧浪伫马客湔缨。

㳙㳙瀑布分空翠,寂寂归鸿唳晚晴。更上高原回首望,痴云宿雾两山平。

地控三州界,池开十丈莲。
桑麻无杜曲,松菊有斜川。
别浦归帆远,他山晚照妍。
江河春水阔,幽兴白鸥前。
不效痴禅误此身,安居随分乐天真。
閒寻草药防医病,广施仙方为济人。
学道示逢师诀窍,收心且养自精神。
修持要到无空地,扫却从前碍眼尘。
惆怅人间多别离,梅花满眼独行时。
无家度日多为客,欲共山僧何处期。

海门回首白云封,飘瞥烟峦几万重。山到小孤都划断,江当大别更相逢。

珠宫北上倾三岛,铜鼓南来震九峰。却笑乘槎推博望,祇携身毒一枝筇。

东家之西,即西家东。
汝虽待立,何有吾宫。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