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歌

暑天三月元无雨,云头不合惟飞土。
深堂无人午睡余,欲动儿先汗如雨。
忽怜长街负重民,筋骸长彀十石弩。
半衲遮背是生涯,以力受金饱儿女。
人家牛马系高木,惟恐牛躯犯炎酷。
天工作民良久艰,谁知不如牛马福。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夏季的三个月都没有下雨,只见飞土不见云阴覆盖。
厅堂清静原想午睡一会儿,结果稍稍动弹便汗如雨下。
突然想起街上苦工最惨,骨瘦如柴,背上压着一百多斤。
一生就靠缝补过的破旧衣服度过,为了养儿活女只能下苦力挣钱。
有钱人的牛马系在树荫歇息,只害怕牛马晒病,不能开耕。
老天爷生育一个人,历时既久又不容易,谁知还不如牛马有福气。
注释
劳歌:乐府旧题,见《乐府诗集·杂歌谣辞》。
暑天三月:夏季的三个月。
合:合拢,指云阴覆盖。
骸:骨。
彀:张满弓弩。
石(dàn):古代的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石,十石,极言费力之大。
衲:缝补,这里指缝补过的破衣服。
以力受金:犹言下苦力挣钱。
犯炎酷:指因炎热而受扰或被晒伤。
天工:一作“天公”,指造物者。作民:作育人类。

赏析

  这首诗所写的是出卖苦力的劳工的艰难生涯。前四句写暑天长期无雨,云头尘土飞扬,深堂挥汗如雨,干旱酷热。中四句言“负重民”,身冒酷暑,奔走长街,衣不蔽体,弯腰负重,承受着惨重的劳累,换钱来养活儿女。后四句以富人家的牛马来与劳工对比,牛马能在高树下乘凉避暑,劳工哪有这种福气。全诗取材贴近现实,出语平易晓畅,字里行间充溢着对下层劳工的同情。

  张耒出身贫寒,从政后又一直沉沦下僚,对广大人民的穷苦生活有所体察和了解,在苏门四学士中,他是最关怀民生疾苦的,也写过不少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这首《劳歌》是他的“古乐府歌词”之一。它以朴素明快的语言,通过对“负重民”劳动神态的刻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

  诗的开头四句刻意渲染暑天之热。一二两句写天气:说“云头不合”,则可见烈日当空;说“惟飞土”,既呼应了上句“三月元无雨”,又强调了气侯炎热干燥,尘土飞扬。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盛夏赫赫,骄阳似火,深堂高卧,想动身而未动身,就汗如雨下,这表明炎热已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这四句对“热”尽情渲染,为后面写“负重民”劳动的艰辛,作了有力的铺垫。

  “忽怜长街负重民”,下一“忽”字,笔锋陡然一转,结上开下,中间四句进入对“负重民”的正面描写。诗人由己及人,对于苦力的劳动强度,生活境况,不发抽象议论,也不作全面介绍,而是巧妙地通过两个典型细节的刻画,把“怜”的感情交织进去,含蓄地表现出来,这种手法是很高明的。“筋骸长彀十石弩”,一个青筋暴出,骨瘦如柴,身负重物,移步艰难的苦力形象,令诗人心碎。这一细腻描绘,不仅具有强烈的真实感,而且逼真地点明物体之重已远超过人所能承受的限度。

  “以力受金饱儿女”,苦力的区区报酬得来十分不易,其中渗透着很多血和汗。这就深化了主题。“半衲遮背是生涯”一句,使文意层层逼进。烈日曝晒,“负重民”尽管衣不蔽体,却全然不顾。因为他们已被剥削得一无所有,除出卖苦力外别无“饱儿女”之法。“负重民”是家中直接挣钱者,从事的又是如此费力的劳动,尚且是“半衲遮背”,那么完全可以推断,所谓“饱儿女”,充其量也只不过勉强活命而已。这两个典型细节的刻画,不仅逼真感人,使文势跌宕,而且含意深长,从中也引发了一个问题:“是谁把“负重民”推向了苦难的深渊?”诗中体现了作者观察的深刻,剪裁的精当。

  最后四句,变换韵脚,笔锋一转,向更深的意境开掘,以人与畜相比。牛马都有人爱护,拴在树下乘凉,唯恐其“犯炎酷”,而“负重民”如此艰辛,却无人怜惜,人还不如牛马。这样的强烈对比,更可看出“负重民”是生活在人间地狱,更能激起读者的深切同情。此外,作者有意换了入声韵,更表现出这是“凄厉萧杀”之音。

  这首诗之所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首先是因为诗人对劳动者有很深的感情,其次是因为成功地运用了多种描写技巧,刻意经营,发挥了艺术独创性。

  《劳歌》通过作者自己的切身体验,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全诗取材贴近现实,出语平易晓畅,不用一个典故,也没有一个怪字,字里行间充溢着对下层劳工的同情和怜悯

张耒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猜你喜欢
共上云山独下迟,阳台白道细如丝。
君今并倚三珠树,不记人间落叶时。
疏凿顺高下,结构横烟霞。坐啸郡斋肃,玩奇石路斜。
古树浮绿气,高门结朱华。始见峥嵘状,仰止逾可嘉。
古帘空,坠月皎。坐久西窗人悄。蛩吟苦,渐漏水丁丁,箭壶催晓。引凉颸、动翠葆。露脚斜飞云表。因嗟念,似去国情怀,暮帆烟草。带眼销磨,为近日、愁多顿老。卫娘何在,宋玉归来,两地暗萦绕。摇落江枫早。嫩约无凭,幽梦又杳。但盈盈、泪洒单衣,今夕何夕恨未了。
燕庭冠佩拜炉香,丸剑纷纷想定场。
江上烹鱼犹得信,座中惊雁已离行。
浇愁酩酊一樽酒,破睡咿哑两橹床。
不特赋诗怀二仲,故呈凡韵恼支郎。
江禽野兽两堪伤,避射惊弹各自忙。头角任多无獬豸,
羽毛虽众让鸳鸯。落苔红小樱桃熟,侵井青纤燕麦长。
吟把离骚忆前事,汨罗春浪撼残阳。

策蹇渡桥春雨馀,乱山缺处草亭孤。不知何许丹青手,画我当年入蜀图。

门外东风雪洒裾,山头回首望三吴。不应弹铗为无鱼。
上党从来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时平不用鲁连书。
蓬蒿已逐晓霜眠,玉立孤标汉绮园。
月澹风轻云欲压,精神千古对羲轩。
龙树灵根派别三,家家楖栗不能担。
我书唤作三桠记,六祖天台共一龛。

一抹轻烟锁远山,眼封潇洒脱尘寰。投林宿鸟相呼唤,出草飞萤自往还。

吟拟停杯邀月饮,醉蕲支枕伴云閒。因风拾得新诗句,独倚高梧笑解颜。

闰馀时侯早,夏晚似新秋。月出空堂静,蝉鸣深树幽。

健逢鹰学习,喜见火倾流。早晚凉飙起,重修白罽裘。

中郎风调世间无,敢谓明时德不孤。
扫地焚香诗得计,曲肱饮水道如愚。
寄书只说游山好,临老都缘学佛癯。
白帝一来真漫浪,时人无用便题舆。

霜罗袖薄绿裙单,家是江南友是兰。借问几时辞碧落,一枝欲寄北人看。

乍寒帘幕。愁灯花正结,又还轻落。弄瘦影、瓶里梅梢,为谁缀陇头,向来新萼。万古千今。算惟有、别情难托。把潘郎鬓绿,尽付雁声,几度寥寞。扁辰暮江旧泊。记携觞就折,烟翠犹弱。温过却、歌夕吟朝,问天道何时,素纤重握。想得文姬,近更苦、云衣香薄。待更阑、试寻梦境,梦回更恶。

竹溪之水清且涟,竹溪之竹多如烟。竹溪主人懒出仕,三十躬耕溪上田。

借问竹溪何所在,西望玉山东近海。一都门户五千家,十代衣冠三百载。

城中有客过竹溪,尽说王家风景奇。风景虽奇何足数,主人心事吾能知。

溪南溪北皆春水,岂但楼船往来此。种竹不种杨柳枝,非畏旁人呼俗子。

古人沧浪歌濯缨,濯缨为怕尘埃生。主人日日临溪水,要濯此心如镜明。

竹林虽曰主人主,常年亦听都氓取。扫叶为薪笋疗饥,贫寒开口何曾沮。

君不见七贤六逸风流师,兰亭修褉夸文辞。烦君从事汤盘刻,更读少陵桃树诗。

夜色川原合,秋声草木催。星辰随地阔,河汉写山来。

栖鹤凉先警,饥乌夕未回。高楼对斜月,鸣笛正清哀。

民生受天命,漂若河中尘。虽称百龄寿,孰能应此身。

犹获婴凶祸,流落恒苦辛。

木美牛山手斧息,烂柯林下度长年。
有时岩底问渔者,利害相论理豁然。

先生七载湖西住,到处人能说使君。酌水自编良吏传,扶风新散讲堂文。

半江烟雨催归棹,一日星辰涣小群。同在他乡仍惜别,相思嘱寄敬亭云。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寒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