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的题目很长,原文是:“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读‘巨’)秸(读‘街’。)”这实际上是本诗写作动机的一个详细说明。最后一句的意思就是写给他的两个儿子“秬”和“秸”看,所以我们就用这三个字作题目。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这两句,显然是在学习白居易的“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但是,请大家仔细比较一下,就知道张诗在使用文字比不上白居易:一、张诗又是“吹”,又是“射”,何其累赘!二、两个“衣”字,两个“饼”字,两个“忧”字,字重意拙。三、读起来也不顺口。四、而白诗格律整齐押韵,读起来顺口。五、“可怜”二字,突出了诗人对卖炭翁的无限同情。六、“衣单”、“心忧”、“炭贱”、“天寒”,全是主谓结构的词组,读起来突出后一个字,非常具体地写出了卖炭翁的心理,表明了四者之间的逻辑关系。老人不仅不忧自己的衣单,而且希望天气更冷,这就显得更加悲惨了。
钱钟书先生说:“在“苏门四学士”中,张耒的诗作最富有关怀人民的内容。这首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北邻卖饼儿五更天就“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此诗以深切的同情,晓畅如话的诗句,生动地描述了卖饼儿的情状。如果说“不忧衣单忧拼冷”是从白居易《卖炭翁)“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化出;结句的勉励之辞“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则给全诗注入一般积极向上的清风。北邻卖饼儿每五更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不少差,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
馀寒争令。雪共蜡梅相照影。昨夜东风。已出耕牛劝岁功。
阴云羃羃。近觉去天无几尺。休恨春迟。桃李梢头次第知。
洪崖爽气西来,拍肩除是弘农郭。碧城十二,阑干只在,三层阿阁。
萧史坪空,綵鸾家近,一痕如幕。羡君身仙骨,乘风归去,试招取,吹笙鹤。
白玉楼成天半。笑王孙,呕心良错。丹霞漫赏,蛾眉依旧,虎头非昨。
欲鼓云和,幔亭人杳,只馀铃柝。向章江弹指,几回清浅,起予才觉。
王郎昔居泖湖里,出户观渔并湖水。王郎今作《渔舍图》,纸上芦菰北风起。
芦花菰叶风萧萧,烟深不见垂虹桥。水泽朝飞洞庭雨,亭皋暮落吴江潮。
江上渔村带寒巘,缓㓨轻舟向平远。波静鸣榔月上迟,日斜挂席风吹晚。
晓来网得淞江鲈,尊有清酒饭炊菰。芦帘纸阁夜飒飒,风雨坐伴青镫孤。
就中隐约画师意,苍茫一叶湖山次。颇似蒲帆别岸初,回头恰见湖中寺。
只此丹青貌故山,拂衣归思向云閒。秋风夜火松陵驿,唯有渔人认客还。
有船锐其首,以箬包裹之。名为箬包船,聚泊疑茅茨。
浮家无定所,忽湖忽江湄。居货挟土产,擅技兼卜医。
中有无良者,行乞同残黎。讵料豺狼心,所志窃童儿。
神咒与饼饵,给儿儿辄迷。牵引至船中,毒手恣所为。
或为矐其目,或为攦其肢。或屈曲其体,如籧篨戚施。
形骸几变尽,父母居然疑。清晨负之出,索钱号九逵。
夕仍负以入,倾倒囊中资。数倘有不充,攒刺加鞭笞。
苟延此残喘,性命危如丝。有时更肆恶,视彼躯干肥。
入之人鲊瓮,饱啖若餔糜。吸儿脑与髓,嚼儿肝与脾。
从此筋骨强,便堪耐刀锥。更闻藏秘器,卖以疗尪羸。
一七为神膏,索值恒不訾。淫人祈长生,食之甘如饴。
又闻湖海滨,茫洋有神祠。神曰抽筋姆,此辈所皈依。
重午暨中秋,庙门搴灵旗。群船竞祭赛,以儿为牲牺。
祭罢饮福酒,狼籍骼与骴。年来迭败露,官长胥周知。
勿问所从来,立毙陈其尸。谓足抵儿命,此外无穷治。
不穷其本根,徒然剪旁枝。官长法深刻,胡独偏仁慈。
其毒仍滋蔓,其故难寻窥。谁为采风者,听我歌此诗。
高柳鸣蝉日未斜,古亭深处暂停车。征途迟速看人面,客况凄凉感物华。
归兴逢秋心更切,孝思爱日路从赊。行行且止难如许,安得天河八月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