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平援笔赋梅花,富艳清便底死誇。况有西湖隐君子,句中能道影横斜。
博物君子识鉴精,包罗错综能成文。夫何吴兴戴庆豫,慨然谱竹拟诸形。
非草非木言甚决,品类繁夥难尽说。九江五岭多逸遗,维此方君更无别。
隐彩韬名志行坚,万里临邛族最寒。文饶携来甘露寺,声价压倒万琅玕。
眼节须牙如积累,四面对出莫与比。不有芝田纪录详,后世莫知深可耻。
我闻此说亦相仍,未尝亲得见觚棱。江东使者返行部,招徕节士番中分。
个个折旋皆中矩,什什来归敬岩所。有匪良朋保岁寒,凛然如对齐充父。
后山居士知其然,心事曾将诗句传。老来不复人间事,寄语山翁莫削圆。
出镇淮门,循小秦淮折而北,陂岸起伏多态,竹木蓊郁,清流映带。人家多因水为园亭树石,溪塘幽窃而明瑟,颇尽四时之美。拿小艇,循河西北行,林木尽处,有桥宛然,如垂虹下饮于涧;又如丽人靓妆袨服,流照明镜中,所谓红桥也。
游人登平山堂,率至法海寺,舍舟而陆径,必出红桥下。桥四面触皆人家荷塘。六七月间,菡萏作花,香闻数里,青帘白舫,络绎如织,良谓胜游矣。予数往来北郭,必过红桥,顾而乐之。
登桥四望,忽复徘徊感叹。当哀乐之交乘于中,往往不能自喻其故。王谢冶城之语,景晏牛山之悲,今之视昔,亦有怨耶!壬寅季夏之望,与箨庵、茶村、伯玑诸子,倚歌而和之。箨庵继成一章,予以属和。
嗟乎!丝竹陶写,何必中年;山水清音,自成佳话,予与诸子聚散不恒,良会未易遘,而红桥之名,或反因诸子而得传于后世,增怀古凭吊者之徘徊感叹如予今日,未可知者。
玉峰之阳荒古原,秋草数尺封寒云。诗魂醉魄渺何许,山人尚识龙洲坟。
龙洲先生天下士,曾以危言犯天子。肯缘禄豢倚时人,竟把残骸托知己。
彘肩斗酒意翩然,不见风流三百年。诸孙沿牒下吴船,到此忍不相流连。
当日声华元不改,风雨荒祠俨犹在。祭田修复勤故老,仆碑重立烦贤宰。
旁人怀古尚勤惓,况也博士诸孙贤。源流不隔千里远,椒浆天假今朝缘。
精神恍惚如相授,父老追随为搔首。谁云声迹不相闻,要识忠贤须有后。
宦途南北不终留,片帆又逐浙江流。白云天际渺无极,梦魂常在玉峰头。
不是来追便往寻,欢愁时刻报知音。新妆点染春游早,薄醉留连夜语深。
但有玉人长照眼,更无尘务暂经心。南塘涨水弥弥绿,与荡兰舟一快临。
高台明月照花枝,对月看花有所思。今夜月圆花好处,去年花病月昏时。
饮杯酬月浇花酒,做首评花咏月诗。沉醉欲眠花月下,只愁花月笑人痴。
霜月娟娟鼓角清,连然回首梦魂惊。舞筵尚想鸡鸣酒,棋阵浑防鹤唳兵。
凤阙云寒迷北顾,龙关风暖护南征。徒令白首攻文事,铸错难消铁满城。
北口雪深毡帐暖,紫驼声切夜思盐。上人起饮黄封酒,可胜醍醐乳酪酣。
方先生,性正直。靖国难,躬戮力。族不辞,死何惜?剖吾心,割吾舌。
身可烹,心难折。炳今古,耀史册。展画竹,泪痕湿。两三竿,五六尺。
挺贞姿,效贞节,疏乔枝,翻密叶,岁寒松,同春柏,起英风,凌霜雪。
顾此君,人悲切。
远客京城中,赖有之子并。出处靡不俱,岂异形与影。
俛仰忽不乐,暌离生俄顷。执手临路岐,语语不知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