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句“高楼风雨感斯文”,写自己对杜牧诗歌独特的感受。这是一个风雨凄凄的春日。诗人登上高楼,凭栏四顾,只见整个长安城都沉浸在迷茫的雨雾中。这风雨如晦的景象,正好触动胸中郁积的伤世忧时之感。
正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诗人对杜牧的诗作也就有了更深切的感受,因为后者就是“高楼风雨”的时代环境的产物。杜牧的“斯文”,不能确指,也不必确指,应是感伤时世、忧愁风雨之作。
次句“短翼差池不及群”,转说自己,也暗含杜牧。这是一首送别诗。李商隐用“差池”暗寓“伤别”之情。这句是说,自己正如风雨中艰难行进的弱燕,翅短力微,赶不上同群。
这是自伤身世孤孑,不能奋飞远飞,也是自谦才力浅短,不如杜牧。这后一层意思,正与末句“唯有”相呼应。上句因“高楼风雨”兴感而兼写双方,这句表面上似专写自己。其实,“短翼差池”之恨不独李商隐。他另一首《赠杜十三司勋员外》曾深情劝勉杜牧:“心铁已从干镆利,鬓丝休叹雪霜垂。”正说明杜牧同样有壮心不遂之恨。这里只提自己,只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唯有杜司勋。”三、四两句极力推重杜牧的诗歌。伤春、伤别,即“高楼风雨”的忧时伤世之意与“短翼差池”的自慨身世之情,也就是这首诗的基本内容和主题。“伤春”、“伤别”,高度概括了杜牧诗歌的主要内容与基本主题,并揭示了带有那个衰颓时代所特有的感伤情调的艺术风格。“刻意”二字,既强调其创作态度之严肃,又突出其运思寓意之深厚,暗示他所说的“伤春伤别”,并非寻常的男女相思离别,伤心人别有怀抱。末句“唯有”二字极高评价了杜牧在当时诗坛上的崇高地位。
这首诗之蕴含着丰富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诗人极力称扬杜牧,实际上含有引杜牧为同调之意。既评杜,又属自道。同心相应,同气相求,诗人在评杜、赞杜的同时,也就寄托了自己对时代和身世的深沉感慨,暗含着诗坛寂寞、知音稀少的弦外之音。
昔日程文士,中间侍坐宾。游陪惭晚辈,待遇过它人。
方叹龙门远,俄惊马鬣新。西园行乐处,引领但沾巾。
驱马西行剑阁开,即今重见勒铭才。吟秋月照三巴水,吊古风生八阵台。
昔在垂髫日,今吟薄暮年。床孤郗氏选,诗得谢公传。
故国空戎马,荒山冷墓田。祗令后死者,忍泪读遗篇。
秋日晒古城,秋风来水乡。临流送归客,离思飞云扬。
银液深蘸甲,金钗俨分行。祖行礼虽微,善颂意则良。
破涕忽成笑,欲语旋复忘。若人工涉世,止沸非扬汤。
俛首是非海,如居清净坊。一朝脱屣去,翩如雁随阳。
三折仅存臂,九回无复肠。所欣返全璧,讵复忧焚冈。
我本山林人,才非锥处囊。偶然踏朝市,包以冠与裳。
谁吹邹子律,自分冰氏凉。馀习但文字,残星弄微芒。
来时岸柳绿,倏见秋叶黄。何当首归途,解此名利缰。
湖山足佳处,与君共徜徉。
粼粼石笋辟天关,时见空林放白鹇。寂寞幽人三亩宅,玲珑晓日一房山。
披图百里成孤往,为客经年尚未还。亦拟入山寻洞壑,秋江风雨暮云间。
全袪滓秽长清虚,闻道神仙似我臞。颦丑谩劳西子笑,力绵休学北公愚。
携锄戚石栽松子,乞竹编笼养鹤雏。容膝易安能自审,有人蓬户与桑枢。
狱情微暧自难明,著意平反或失平。生死两无纤芥恨,考求须尽察须精。
一溪瓜蔓流,渡者云可乱。屡涉途已穷,前临波始漫。
严严龙门峡,石破两崖半。沙浪深尺馀,湾洄触垠岸。
他山或澍雨,湍涨辄廉悍。顷刻漂车轮,羁络不能绊。
其源想非远,众水自兹滥。济浅抑何艰,虑盈疑及患。
峰阴转亭午,出险马蹄散。草路且勿驱,烟开望前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