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清清人在西厢,叫一声张郎,骂一声张郎。乱纷纷花落东墙,问一会红娘
絮一会红娘。枕儿余,衾儿剩,温一半绣床,间一半绣床。月儿斜,风儿细开一
扇纱窗,掩一扇抄窗。荡悠悠梦绕高唐,萦一寸柔肠,断一寸柔肠。
西厢里莺莺姑娘独处无伴,不禁暗暗唤一声张郎又骂一声张郎,说不清心中的情感。看东墙角下落花乱纷纷铺满,她召来红娘问上一会儿,又絮絮叨叨缠着她说个没完。入夜上床,枕头被子都显得那样宽缓,绣床上暖一半冷一半;月亮渐渐西下,风儿微微,纱窗开着一扇闭着一扇。终于梦见了同张生欢会,若即若离,似真似幻。莺莺姑娘一方面柔情牵缠,一方面又觉肝肠寸断。
这是作者运用“借树开花法”的又一杰作,借人所熟知的《西厢记》题材进行发挥。作品缠绵悱恻,情韵悠长,写景、言情、描摹人物形象,俱能入木三分。从形式上看,本曲别具特色。
《西厢记》的得名,取自于《会真记》中崔莺莺的诗句:“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本篇的起首安排崔莺莺“人在西厢”,凭这个处所就使读者产生她等待相会的联想。“叫一声张郎”表现出莺莺的思念,“骂一声张郎”则说明张生根本没在身边。这情景同第一句中的“冷清清”三字相应。寂寞独处,却情不自禁地“叫一声”、“骂一声”,这表现出了莺莺的痴情。东墙是崔、张的界墙。《会真记》:“崔之东墙,有杏花一树,攀援可逾。既望之夕,张因梯其树而逾焉。”如今东墙杳无人影,只见杏花乱纷纷地飘落一地。第四句这写景的一笔,既暗示了莺莺小姐引领盼注的方向和目标,又以“乱纷纷花落”象征了她的心绪。她禁不住召来丫鬟红娘打听动向,这是“问一会”;又怕红娘看出自己心底的秘密,不得不找出种种话题来同她闲聊敷衍,这是“絮一会”。这两句细腻地反映出这位初堕爱河的闺阁小姐的心态。看得清“花落东墙”,说明天光还亮,以上六句当是白天至黄昏之间的情形。
“问一会”、“絮一会”的结果,是终于打发了漫长的白日,挨到了夜晚上床的时间。作者的诗笔转入了闺房之内。绣床之上,“余”、“剩”、“温”、“闲”这些形容词和动词,其实都是女主人公的主观感受。尤其是“温一半”、“闲一半”,更是传神地写出了莺莺孤衾冷被的独眠滋味,两个“一半”暗示出她对结对成双的美满姻缘的向往。“月儿斜”说明已过了子夜时分,在这时候还能感受到“风儿细”,表明她一直未能入眠。两扇纱窗,开一扇是为了望月,月儿可以激发她对“待月西厢”美好往事的回想;掩一扇则是用来抵御微风的干扰,所谓“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幛”(李白《春思》)。一开一掩,同句中的“月”“风”都互相照应,且烘染出一种冷寂凄清的气氛。这六句纯粹写景,景中却活动着人物的影子。
下半夜即将过去,女主人公才在悠悠的夜思中沉入了梦境,与心上人张生有了相见的机会。但她自己也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所以连梦也做得不十分顺畅。“绕”字固然说明梦魂不离张生左右,但“荡悠悠”又有一种飘摇无定、可望而不可即或可即而不可留的意味。结果是“萦一寸柔肠,断一寸柔肠”,一边牵挂留恋,一边疑虑伤心。说明崔莺莺平时所遭受断肠的经历与失望的打击,是太多太深了。
《西厢记》中的崔莺莺是颇为矜持的大家闺秀,与本曲中的形象自然不尽相同。可知本篇实是借《西厢记》的题材与人物,来淋漓尽致地进行发挥和代拟。所以曲中的女主角,也可以视作闺中怀春女子的一类典型:她们情窦初开、感情深挚,热切地向往着幸福,可惜却更多地尝受着痛苦的煎熬,免不了在“闲一半绣床”中寸断柔肠。作品缠绵悱恻,情韵悠长,写景、言情、描摹人物形象,俱能入木三分。
从形式上看,本曲也别具特色。全作的一、二、三句与四、五、六句隔句对仗,形成“扇面对”,又与末三句成扇面对,这种首尾的遥对在散曲中称为“鸾凤和鸣对”。七、八、九句与十、十一、十二句也成扇面对,这些对仗无不工整流丽。又本篇在总体上属散曲的巧体之一——“重句体”,即重复运用相同的句式,仅在个别字词上稍作变化。这种重句的巧用以及全篇在对仗上的匠心,造成了作品回环婉转、缠绵悱恻、语俊韵圆、余味不尽的特殊效果。
汤舜民,元末明初戏曲作家,号菊庄,字、生卒年、生平事迹均不详,象山(今属浙江)人。补本县吏,非其志也。后落魄江湖间。好滑稽,与贾仲明交久而不衰。文皇帝在燕邸时,宠遇甚厚,永乐间恩赍常及。所作乐府、套数、小令极多,语皆工巧,江湖盛传之。所撰杂剧2种:《瑞仙亭》、《娇红记》,惜已佚。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词曲格势,喻如“锦屏春风”。
军城临汉水,旌旆起春风。远思见江草,归心看塞鸿。
野花沿古道,新叶映行宫。惟有诗兼酒,朝朝两不同。
帝世穆清夷,皇泽播膏液。二佐资牧鸿,九官让夔稷。
司空翼圣朝,献纳黼扆侧。精义密言诠,掞文粲邦式。
深衷秉靖寅,补衮自恭职。二京颇均劳,入奏虞庭绩。
勤事旋旧都,秉钧待崇陟。予本澹荡人,谬厕章缝迹。
堂上察然明,车下怜齐戚。洵美缁衣情,自愧乏明德。
方承倒屣欢,已奉脂车役。商飙捲秋蓬,须臾易离隔。
何因奋南图,愿托扶摇翼。
自罗裙饯饮,粉袖亲香,忽忽幽欢。渐与明湖远,恨浮名误我,裘马长安。
水边那日游冶,眉样斗青山。怕别后芳华,西风换了,不似前番。
阑珊。画帘外,想柳影添颦,梧叶惊寒。第六桥头路,放红船移月,谁唱弯弯。
翠楼剪烛人杳,离思问齐纨。怅夜迥秋高,凉萤数点愁倚栏。
密竹换啼鸟,清池添放鱼。悬藤林下坐,响石洞中居。
兴趣自无尽,传闻那得虚。如何仲长子,刻意但成书。
少为饥所驱,老为病所迫。人生能几何,东阡复南陌。
急须沽酒来,一笑举大白。浩歌草木振,起舞天地窄。
同欢二三子,谁主复谁客。浮沉大浪中,毕竟归真宅。
岁月去何速,老炎变新凉。游子久不归,回首望大梁。
风埃惨如此,何处真吾乡。野菊明落日,林枫染飞霜。
劝我一杯酒,悠然秋兴长。
林公旧地馆,桥畔草萋萋。百年歌舞地,閒在夕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