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司勋杜十三员外

杜牧司勋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诗。
前身应是梁江总,名总还曾字总持。
心铁已从干镆利,鬓丝休叹雪霜垂。
汉江远吊西江水,羊祜韦丹尽有碑。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杜牧司勋的字是牧之,一首《杜秋娘诗》就像清秋一样高远清新。
前身应该是梁代的名诗人江总吧,因为江总也是以“总持”为字以“总”为名。
心如铁石般坚定,胸存甲兵锋利就像干将莫邪剑刃,纵然鬓丝如霜雪垂肩也不必去伤叹悲吟。
像杜预远吊羊祜那样凭吊西江的韦丹,撰写的韦丹碑文将和羊祜碑一样永留丹青。
注释
司勋杜十三员外:即杜牧,任吏部司勋员外郎。唐人以同一曾祖父的兄弟姐妹排行,牧排行十三。
杜秋诗:指杜牧的《杜秋娘诗》。
江总:南朝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东)人。仕梁、陈、隋三朝。因得名于梁。故诗称“梁江总”。
心铁:指胸中自有武略。
已从:已共。
干镆:干将、莫邪。传说春秋时吴人干将及妻莫邪善铸宝剑,所铸雄剑名“干将”,雌剑名“莫邪”。
汉江:本指杜预。杜预曾任襄阳太守,襄阳地处汉江之滨。又因杜预是杜牧远祖,所以“汉江”又转指杜牧。西江:即江西,借指韦丹。他曾任江西观察使,很有政绩,死后杜牧奉诏撰韦丹碑。
羊祜:晋人,任荆州都督,得江汉民心,死后百姓为他立碑,据说看到此碑的人都会流泪,杜预称之为堕泪碑。

赏析

  这首诗前从名字比拟,后从姓比拟,始则由《杜秋娘诗》称赞杜牧文才,继而赞其武略,从积极的方面劝慰杜牧不要为年衰位卑而消极嗟叹,勉励杜牧以自己的才能为国家效力,表现了诗人极为可贵的对朋友的真诚关切和关心国家大事的豁达襟怀。这首诗构思精巧而不纤弱,气势非常轻快流畅,音调非常谐适流畅,全诗极富杜牧的清扬的特色,又具有李商隐蕴藉的风格。

  “杜牧司勋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诗。”写杜牧的官职、名、字和诗作,语言轻快跳脱,很富诗情。《杜秋娘诗》这首诗叙述杜秋娘沦落的悲惨遭际,抒写自己对世事无常、士林升沉荣悴的感慨,所谓“女子固不定,士林亦难期”,诗为杜牧刻意精心之作,颇能代表杜牧诗“刻意伤春复伤别”之基调、诗也为李商隐所称赏,故以之作举。开头以此句笼罩全篇,定下了盛赞与劝勉的主题。

  “前身应是梁江总,名总还应字总持”,从名字比拟,称颂杜牧的文才。江总,唐代诗人多将其属于梁,连杜甫也有“远愧梁江总,还家尚头黑”之句,所以李商隐拿他来比拟杜牧文才的超群和非凡。

  “心铁已从干镆利,鬓丝休叹雪霜垂”,这二句为理解全诗的关键。上句称赞杜牧的军事才略,下句则对他进行慰勉,不要为衰老而兴嗟叹。这里用干将、莫邪名剑作喻,赞颂他对国事时局的筹策,一为执政所用,即平刘稹,收回纥,所向披靡,极赞其军事韬略的正确,绝非仅仅是纸上谈兵。然而杜牧平生自负以文才武略,可谓志大才高,但却一直屈居下位,抑郁不得志,叹老嗟卑,自伤不遇之慨是常常有的。他一则说“前年鬓生雪,今年须带霜”(《即离独酌》),再则说“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飓落花风”(《题禅院》),所以李商隐则以积极的态度劝勉他勿再嗟叹。这里的意思不过是说,您杜牧的韬略已为世所用,且有功于国,如此,那又何必在意于您个人的遇与不遇,而为此叹老嗟卑呢!

  “汉江远吊西江水,羊祜韦丹尽有碑。 ”二句叙述杜牧奉诏撰写韦丹碑文事。这两句是说,杜牧文才超凡,奉诏撰写的韦碑,必将如羊祜碑一样流传千古,不朽于世。诗前从名字比拟,后从姓比拟,始则由杜诗赞其文才,继而赞其武略,最后“总见文章必传世”。至此,对杜牧的称赞达到极致,诗亦随即作结。诗人对杜牧的盛赞情真意切,实实在在,言之有“物”,绝无无聊文人虚妄浮夸之嫌,因而,劝勉也就格外有力。

  这首诗用思极为精巧,第一句用两“牧”字,第二句用两“秋”字,第四句用两“总”字,第七句用两“江”字,五六两句用“铁”和“干镆”、 “丝”和“雪霜”重叠,第八句又用两人名字重叠,通篇只第三句一句单行,构思精巧而不纤弱,气势非常轻快流畅,音调非常谐适流畅。全诗极富杜牧的清扬的特色,又具有自己蕴藉的风格,调子既比较明快,又不失凝炼深沉豪迈之气,个中旨趣全由诗的格调和情感而出。纪昀对义山诗多有微,对此诗却尤为称道:“自成别调,不可无一,不可有二。”亦可谓中肯之辞。

  诗人的政治遭遇远比杜牧不幸得多,但却能够从积极的方面劝慰杜牧不要为年衰位卑而消极嗟叹,勉励他以自己的才能为国家效力,表现了诗人极为可贵的对朋友的真诚关切和关心国家大事的豁达襟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公元849年(大中三年)初在长安时。大中三年,李商隐三十七岁,李商隐对杜牧十分钦仰。杜牧虽入居京职,然仍多叹老嗟卑、自伤不遇之慨,李商隐这首诗就是为盛赞其文武才略,对其表示关切与劝勉之情而作的。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猜你喜欢
遍插茱萸。人何处、客里顿懒携壶。雁影涵秋,绝似暮雨相呼。料得曾留堤上月,旧家秋侣有书无。谩嗟吁。数声怨抑,翻致无书。
谁识飘零万里,更可怜倦翼,同此江湖。饮啄关心,知是近日何如。陶潜尚存菊径,且休羡松风陶隐居。沙汀冷,拣寒枝、不似烟水黄芦。
露驿星程,又还控、西风征辔。原自有、孔璋书檄,元龙豪气。蜀道尚惊鼙鼓后,神州正在干戈里。佐元戎、一柱稳擎天,襄之水。
功名事,山林计。人易老,时难值。看新丝一发,甚吾衰矣。转首从游十五载,关心契阔三千里。便秋空、边雁落江南,书来未。
彤管书阴教,黄图载德容。
汉宫元梦日,代邸近乘龙。
乔岳已遗服,青门启故封。
从今祠百世,清庙配商宗。
东风作意吹杨柳,绿到芜城第几桥?
欲折一枝寄相忆,隔江残笛雨萧萧。

日日车尘马足间,梦魂连夜到西山。近郊地在翻成远,出郭身来始是閒。

云里荡胸看缥缈,溪边洗耳听潺湲。秋风忽散城头雨,先为游人一解颜。

玻璃屏角初回梦。西邻碧玉银槃送。彻底惹心怜。粉花霏齿寒。

那时消薄醉。画阁天如水。敛袖拜河星。风香逗语声。

钟离春,臼头深目凹鼻唇,皮肤若烟面如尘。手有五色之綵线,为君补衮成天文。

渐台之君荒且忮,明朝夷台作平地。太子择日正储位,钟离在宫齐国治。

青城黄仙师,四海遍行脚。东观沧溟万里馀,到时两鬓秋萧索。

手中常持一鹤瓢,言是太古开花萼。偃蹇浑无斧凿痕,分明洞有烟霞烁。

青田一种至今无,溟渤昆崙任抄掠。一从箕泉遭弃置,便向华表为栖托。

自入行囊不计春,长悬日月同飘泊。弹丝或奏太古调,只与此瓢相对酌。

醉将北斗挽天潢,肯把此瓢分两勺。君不见伯牙绝弦无知音,卞和献璞遭残虐。

世间俗子眼眵瞎,有耳徒能听管籥。安知老大葫芦生,小摘乾坤自成噱。

林屋洞口种橘李,山人平生读书得真乐。自是西周老聃姓,抱一冲虚岂彫琢。

仙翁亦是无怀民,大道迥出羲皇若。禹穴南来一邂逅,握手谈笑如识昨。

许以此瓢今可遗,临别要即重然诺。谢之拂袖去,意若全落魄。

山人得之不敢却,左悬右佩贮灵药。有时挂向青崖间,脱屣扪萝坐盘礴。

月明辽海夜生寒,梦绕秋空双足躩。迩来作者歌鹤瓢,竞说山人瓢不恶。

长歌短句我亦有,雨露云烟讵穿凿。我歌不凿瓢愈奇,山人之名愈充扩。

李山人莫惊愕,我亦青城丈人客。昔年西来觉丘壑,几回晞发太华颠,至今尚负山中约。

瓢乎瓢乎尔知否,一夕风高起朔漠,潇湘洞庭木叶落。

尔今不蔓纵为瓢,徒向人间受缠缗,何当从今只化鹤。

何当从今只化鹤,为我戛然飞鸣一万里,长风浩浩翔寥廓。

广寒宫阙桂香浮,万里无云独倚楼。明月满空天似水,西风吹断海门秋。

燕山送客归南州,兴来每恨无扁舟。君归为我谢江汉,思君不见令人愁。

千里风烟想萧洒,一代英雄成古丘。当年才气鹦鹉洲,抚掌笑杀黄鹤楼。

黄鹤归来哀江头,江山依旧人悠悠。浮云万古恣变灭,眼中扰扰何时休?

紫阳仙人歌远游,飞蛟起灭三千秋,为君挥手昆崙头。

霞散绮,月沉钩,帘卷未央楼。夜凉河汉截天流,宫阙锁清秋。
瑶阶曙,金盘露,凤髓香和烟雾。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

使君白云锦盘陀,际会风云意若何。代祀明神崇典礼,尊封四世沐恩波。

斗枢照夜奎文近,仙掌凌空沆瀣多。别去经年尚羁滞,相思回首一长歌。

垫角乌巾紫葛衫,不妨狂客署头衔。十年射鸭称中隐,五亩蹲鸱饱老馋。

兴到援琴弹古调,时还拄笏上层岩。东园种得半畦菊,野苋芜莱手自芟。

十年踪迹并萍浮,今日行藏谩倚楼。
明月相思行水外,东风吹梦越江头。
深深庭院惊春晚,淡淡莺花称客愁。
记取追随休暇日,殷勤陶谢许同游。

霸主荒台空突兀,隋堤残柳正萧疏。耕夫不识市朝变,野寺犹存宫殿馀。

士惯悲歌成故俗,土含燐血已穿渠。抱城浊浪何时息,汉策今惭总不如。

此地繁华已饱闻,却来怀古独情殷。湖心倒浸梁朝寺,峰顶常含宋代云。

夹岸楼台还匼匝,四时箫鼓自纷纭。卯山宫阙荒烟里,只有疏钟送夕曛。

暖风帘幕卷春阴。歌吹画堂深。云袖纤纤捧玉,霞觞滟滟浮金。
佳辰恨我,空传善颂,阻缀朋簪。莫笑海滨乡味,尊前会有知音。

云散天如洗,凉亭景物秋。轻烟笼野色,细雨暗蔬畴。

山静闻啼鸟,溪光见远洲。观风兼问俗,不是为身谋。

万里送君殊可怜,一庐风月足清欢。身离幻境真飞鸟,贫恋残书胜拜官。

挥破俗尘苍玉麈,消除沈困紫龙团。莫嫌地僻经过少,细竹幽花次第看。

我欲御天风,飞上广寒宫阙。撼动一轮秋桂,照人间愁绝。

归来须著酒消磨,玉面点红缬。起舞为君狂醉,更何须邀月。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