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放眼遥望巴陵地区洞庭湖一带的秋景,成天看到的就是这孤独的君山漂浮在水中。
传说这君山上曾居住着神仙可惜无法靠近,我的心潮随着那荡漾的湖水绵远悠长。
注释
梁六:即梁知微,时为潭州(今湖南长沙)刺史,途径岳阳入朝。洞庭山:即君山,位于岳阳市西南的洞庭湖中,风景秀丽。
巴陵:郡名,即岳州,今湖南岳阳。
孤峰:指洞庭山,即君山。
接:靠近;接触。
神仙:指湘君、湘夫人等传说中的神仙。《拾遗记》:“其下有金堂数百间,玉女居之。”

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八十九。下面是李白研究学会理事、四川诗词学会理事、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周啸天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严羽有一段论诗名言:“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沧浪诗话》)离了具体作品,这话似玄乎其玄;一当联系实际,便觉精辟深至。且以张说这首标志七绝进入盛唐的力作来解剖一下。

  这是送别之作。诗中送别之意,若不从兴象风神求之,那真是“无迹可求”的。

  谪居送客,看征帆远去,该是极其凄婉的怀抱(《唐才子传》谓张说“晚谪岳阳,诗益凄婉”)。“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首句似乎正要这么说。但只说到“巴陵一望”,后三字忽然咽了下去,成了“洞庭秋”,纯乎是即目所见之景了。这写景不渲染、不著色,只是简淡。然而它能令人联想到“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楚辞·九歌·湘夫人》)的情景,如见湖上秋色,从而体味到“巴陵一望”中“目眇眇兮愁予”的情怀。这不是景中具意么,只是“不可凑泊”,难以寻绎罢了。

  气蒸云梦、波撼岳阳的洞庭湖上,有座美丽的君山,日日与它见面,感觉也许不那么新鲜。但在送人的今天看来,是异样的。说穿来就是愈觉其“孤”。否则何以不说“日见‘青山’水上浮”呢。若要说这“孤峰”就是诗人在自譬,倒未见得。其实何须用意,只要带了“有色眼镜”观物,物必著我之色彩。因此,由峰之孤足见送人者心情之孤。“诗有天机,待时而发,触物而成,虽幽寻苦索,不易得也”(《四溟诗话》),却于有意无意得之。

  关于君山传说很多,一说它是湘君姊妹游息之所(“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说“其下有金堂数百间,玉女居之”(《拾遗记》),这些神仙荒忽之说,使本来实在的君山变得有几分缥缈。“水上浮”的“浮”字,除了表现湖水动荡给人的实感,也微妙传达这样一种迷离扑朔之感。

  诗人目睹君山,心接传说,不禁神驰。三句遂由实写转虚写,由写景转抒情。从字面上似离送别题意益远,然而,“闻道神仙——不可接”所流露的一种难以追攀的莫名惆怅,与别情当有微妙的关系。作者同时送同一人作的《岳州别梁六入朝》云:“梦见长安陌,朝宗实盛哉!”也有同一种钦羡莫及之情。送人入朝原不免触动谪宦之感,而去九重帝居的人,在某种意义上也算“登仙”。说“梦见长安陌”是实写,说“神仙不可接”则颇涉曲幻。羡仙乎?恋阙乎?“诗以神行,使人得其意于言之外,若远若近,若无若有”(屈绍隆《粤游杂咏》),这也就是所谓盛唐兴象风神的表现。

  神仙之说是那样虚无缥缈,洞庭湖水是如此广远无际,诗人不禁心事浩茫,与湖波俱远。岂止“神仙不可接”而已,眼前,友人的征帆已“随湖水”而去,变得“不可接”了,自己的心潮不禁随湖水一样悠悠不息。“心随湖水共悠悠”,这个“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结尾,令人联想到“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而用意更为隐然;叫人联想到“惟有相思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王维),比义却不那么明显。浓厚的别情浑融在诗境中,“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死扣不着,妙悟得出。借叶梦得的话来说,此诗之妙“正在无所用意,猝然与景相遇,借以成章,不假绳削,故非常情能到”(《石林诗话》)。

  胡应麟认为此诗“句格成就,渐入盛唐”,他所作的评价是公允的。七绝的“初唐标格”结句“多为对偶所累,成半律诗”(《升庵诗话》),此诗则通体散行,风致天然,“惟在兴趣”,全是盛唐气象了。作者张说不仅是开元名相,也是促成文风转变的关键人物。其律诗“变沈宋典整前则,开高岑后矫清规”,亦继往而开来。而此诗则又是七绝由初入盛里程碑式的作品。

创作背景

  这是作者谪居岳州(即巴陵,今岳阳)的送别之作。梁六为作者友人潭州(今湖南长沙)刺史梁知微,时途经岳州入朝,遂有与诗人的相遇。当时作者被贬为岳州刺史,在为梁知微举行的送别宴会上创作此诗。洞庭山(君山)靠巴陵很近,所以题云“自洞庭山”相送。
张说
  张说(667年~730年) 唐代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字道济,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县),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家洛阳。
  猜你喜欢

渚远江清碧簟纹,小桃花绕薛涛坟。朱桥直指金门路,粉堞高连玉垒云。

窗下斲琴翘凤足,波中濯锦散鸥群。子规夜夜啼巴树,不并吴乡楚国闻。

残雪照篱落,空山无俗諠。
鸡寒懒下树,人晏独开门。
废圃春荣动,回塘雾气昏。
谁家岁酒熟,辍棹忆西村。
荒徼辰阳远,穷秋瘴雨深。主恩堪洒血,边宦更何心。
海上红旗满,生前白发侵。竹寒宁改节,隼静早因禽。
务退门多掩,愁来酒独斟。无涯忧国泪,无日不沾襟。
鸳鸯渚。春涨一江花雨。别岸数声初过橹。晚风生碧树。
艇子相呼相语。载取暮愁归去。寒食烟村芳草路。愁来无着处。
际天南北{左麦右来}麰盛,夹汉东西巘崿长。
为客曾夸心胆壮,送君令叹鬓毛苍。
五官置属莲成汇,七校屯兵柳作行。
中有书生骑瘦马,自弦焦木种甘棠。

穷秋客舍风雨凄,破釜生鱼甑有衣。故侯未种东陵瓜,饿夫欲采西山薇。

岁晚黄精可疗饥,故园万里天一涯。未辨登山拾瑶草,且复从公茹石芝。

云烟回合蔽仙关,万仞斜通一发山。事往已迷新甲子,洞深忘却旧人间。

橘皮鹤下遗雏去,萼绿花来采药还。白日饵将三五斗,方瞳如水照丹颜。

荼毒何堪此老身,哭儿哭母白头人。海枯两眼惟乾血,天丧一家俱至亲。

多病所需常乏药,残生未了尚忧贫。劳劳筋骨仍婚嫁,独对梅花愧世尘。

黄风北来云气恶,云州健儿夜吹角。将军按剑坐待曙,纥干山摇月半落。

槽头马鸣士饭饱,昔无完衣今绣袄。沙场缓辔行射雕,秋草满地单于逃。

江上深秋景,偏于蘋蓼妍。娟娟啼叶鸟,淡淡入村烟。

生色浑疑画,微丝却是牵。精时愁吕纪,妙处失黄筌。

久挂方知定,初惊只欲翩。天孙无限巧,乞与世人传。

雨馀芳草香,风起游丝动。幽禽四五声,说破春眠梦。

东篱吐佳菊,采采含幽馨。芳心竟云托,离披履前楹。

讵惟陶令贤,千载同幽襟。感兹时物履,独见霜中荣。

故人安素子,为君写其英。醉墨尚淋漓,宛若寒露侵。

岂无春阳华,朝发夕已零。赠此竟何俟,亦以期令音。

玄都重到拂题尘,屈指于今十四春。
白石烟消丹灶冷,苍崖日永画楼新。
山中自笑黔驴技,天外谁知海鹤身。
洞口桃花莫相笑,刘郎犹是少年人。

八斗才华,似大海、紫澜初涨。爱楚俗、年年端节,彩丝驱恙。

榴喷早红开午宴,挥毫击钵蒲筵上。缔金兰、珠玉尽名流,欢相饷。

墨花浓,香飘漾。郢市曲,争先唱。笑韵成金谷,漫倾醇酿。

何如风雪苦情思,不劳蜡屐携筇杖。比芙蓉出水更天然,难形状。

殿门严鼓发,万灶撤周庐。绝壁成驰道,坚冰过属车。

后尘询父老,初日指村墟。共识三驱意,何劳《谏猎书》。

危楼云雨上,其下水扶天。群山四合,飞动寒翠落檐前。尽是秋清栏槛,一笑波翻涛怒,雪阵卷苍烟。炎暑去无迹,清驶久翩翩。夜将阑,人欲静,月初圆。素娥弄影,光射空际绿婵娟。不用濯缨垂钓,唤取龙宫仙驾,耕此万琼田。横笛望中起,吾意已超然。
秋风吹衣带,凄凄生微凉。
络纬啼井阑,玄蝉噪凉杨。
仰观河汉间,星辰烂高张。
三台明泰阶,齐色俨成行。
朱鸟藩臣位,轨道向中央。
此时自许箕山隐,少微含光射东畛。
五斗曾经叹折腰,归扫松筠伴蝼蚓。
萝屋柴门逐浦沙,具区之上几千家。
楂头每斫银丝脍,圃内常生五色瓜。
绮错沟塍桑竹映,山中岂解歌尧舜。
万树桃花洞口迷,春来莫遣渔郎问。
烟霭空濛江上春。夕阳芳草渡头情。飞红已逐东风远,嫩绿还因夜雨深。情脉脉,思沈沈。卷帘愁与暮云平。栏干倚遍东西曲,杜宇一声肠断人。
三世诸佛不知有,覆水难收。
狸奴白牯却知有,头上安头。
白日西沈,黄河北流。
推倒门前案山子,从教坐地看扬州。

三拜勤劬雪到腰,觅心无处强相饶。神光冷地思量著,始觉春来雪自消。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