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的前两联介绍友人赴边的道路情况。第一联“绝域阳关道,胡烟与塞尘”,指出路途遥远,环境恶劣。这两句是写这条西去路的前方是边塞,接近胡人居住的地区,那里,烽烟弥漫,沙土飞扬,一望无垠,满目凄凉。
第二联以空中与地上景象相互映衬,进一步表现路途的寂寞荒凉。正值三春季节,南国正是“江南草长,群莺乱飞”之时,无奈春风不度玉门关,一路上唯见偶尔飞过的归雁;平视前方,漫漫长路上极少有行人往来。
第三联似承实转,虽然仍是写景,但色调感情陡转:“苜蓿随天马,蒲桃逐汉臣。”当年汉武帝派李广利伐大宛取名马,马嗜苜蓿,苜蓿与葡萄种也就随汉使传入中国。这一联历史与现实结合,以想象代实景,描绘了一幅丝绸路上的特异风光。其中蕴含颂杨汉使,沟通两地文化的历史功绩之意,以此勉励友人远赴安西建功立业。
最后一联正是承着这一诗意转出:“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这里以“不敢觅和亲”指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对唐王朝的臣服。这两句看似泛指,实际上是针对“刘司直赴安西”而言的,希望刘司直出塞干出一番事业,弘扬国威,同时也寄寓了诗人本人效命疆场、安边定国的豪迈感情。
这首诗将史事融入送行时对路途险远的渲染中,全诗从写景到说史,又从说史到抒情,曲曲折折,而于字句之间流淌不绝的,则是诗人对于友人始终如一的深情。
方丈仙人定好奇,行吟合璧作琼蕤。兔园且就如今赋,凤沼重看异日诗。
金谷栽培异,春皇养育殊。一枝轻耸翠,双萼密承朱。
根是鸳鸯化,生来姊妹俱。同行虽有伴,并寝总无夫。
共鉴匀妆脸,偷霞点绛肤。东邻与西子,谢女共罗敷。
解佩还曾否,为云总解无。情深难独步,力弱易相扶。
卓氏弥伤寡,长门愈恨孤。斗誇红粉面,齐著绣罗襦。
尽好藏金屋,谁堪作舞姝。郎须待刘阮,家想住秦吴。
翠幕浑遮步,雕阑并向隅。黄金难买笑,为尔倒金壶。
江上新园一段清,雨馀偏爱踏莎行。年年马上风尘表,回首天涯是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