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注释
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的燃烛。《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侯,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赏析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外戚。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外戚。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这首诗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外戚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印证,读者还是能了解诗的主题的。

创作背景

  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有意见认为此诗正是因此而发。

赏析二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的节日,在清明前两天,是从春秋时传下来的,是晋文公为了怀念抱木焚死的介子推而定的。

  据孟棨《本事诗》记载:德宗时制诰缺乏人才,中书省提名请求御批,德宗批复说:“与韩翃”,当时有两个韩翃,于是中书省又以两人的名字同时进呈。

  德宗便批与写“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韩翃。这虽是一段佳话,但足见《寒食》这首诗的广泛流传和受到的赏识。

  这是一首讽刺诗,但诗人的笔法巧妙含蓄。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天子近臣进行了深刻的讽刺。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近臣,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本诗正是因此而发。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两句描写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无处”指花开既多又广、“飞花”写花开的盛况,时值春日,长安城到处是飞花柳絮,一派缤纷绚烂的景象。“东风”指春风,“御柳斜”是状摹宫苑杨柳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摆姿态。“斜”字用得妙,生动地写出了柳枝的摇曳之神。这是寒食节京城的白天景色。景色由大而小,由全城而入宫苑。下面接着写宫苑傍晚的景象。“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是写天黑时分,宫苑里传送着一支支由皇帝恩赐给近臣的蜡烛。蜡烛燃烧通明,升腾起淡淡的烟雾,袅袅娜娜地萦绕在近臣家,到处弥漫着威福恩加的气势!使人如见他们那种炙手可热、得意洋洋的骄横神态。在封建习俗的统治下,不要说全城百姓,就连那些不是宠臣的朝官之家,在禁止烟火的寒食之夜,恐怕也都是漆黑一片。

  唯独这些近臣之家,烛火通明,烟雾缭绕。由一斑而见全豹,仅此一点,足见这些近臣平日如何弄权倚势,欺压贤良。作者在这里仅用两句诗,写了一件传蜡烛的事情,就对皇帝的厚待亲信近臣,近臣的可恶可憎的面目暴露无遗,达到了辛辣讽刺的目的。

韩翃
  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猜你喜欢

亹亹交情青眼见,纷纷穷路白头新。地偏壤断门无辙,衣敝囊空甑有尘。

但见荒村连虎穴,那知曳水暴龙鳞。谁人手挽天河去,一洗郊原浩荡春。

鱼檄朝来幕府传,夕携龙节上楼船;元卿未许先开径,士雅还期共著鞭。

始识山中留宰相,非关海外觅神仙。伫看露布横飞处,不是凉州倚柱年。

刘郎欲投效,去隐苏门山。区区青墨绶,弃擿如等闲。

苏门自昔多幽趣,曾是孙登长啸处。山色遥连盘谷云,竹声半落淇园雨。

秧苗参差槲叶齐,居人何减武陵溪。闭门自有飞花入,高枕常闻过鸟啼。

刘郎乞身真不恶,葛巾布袍差足乐。案上频钞《内景经》,炉中祇养长生药。

女能织帛男能耕,门生扶舁相随行。丈夫适意且如此,安用悠悠世上名。

历遍情场滟滪滩,近来心性耐波澜。引将妒女镇訾裂,博得欢娘笑齿寒。

心断猜嫌从客谤,貌无评泊恣人看。东邻一任持郎去,欢处如侬定不欢。

不作江南客,空登河上台。梦中到孤山,笛里落寒梅。

今朝走白雾,万枝参差开。紫宫散花女,骑龙下瑶陔。

恍惚弄珠人,玉尘生罗袜。葳蕤复飒沓,光采半明灭。

朝阳勿遽晞,留之慰超忽。

川涂尽坡陀,岭路入荒梗。微茫望烟火,向背得庐井。

残民安朴陋,倦客喜幽屏。儿童闻叩扉,租吏有馀警。

两崖纷丛薄,砂石立顽犷。湍流落空嵌,百折不容骋。

山深饶风露,夜气凄以耿。园花淡相望,边月空照影。

深居苦不早,素发忽垂领。谁谓林野人?兹焉惜清景。

书带草青青,题门愧德星。退閒乌就养,置散雀罗庭。

座乏谈心辈,车谁问字停。一毡传旧学,十载抱遗经。

尚幸身还健,如从帝乞灵。猥蒙佳什赠,强饭胜参苓。

危崖特立望西东,削壁高延夕照红。苔径今朝馀冷艳,莲泡昔日足香风。

人探胜迹精神健,物值深秋色相空。海上扁舟波浪涌,遥遥一叶走孤篷。

月照残崖鸟乱鸣,乡州井里尚榛荆。寒流犹绕吴王垒,暮雨空催白帝城。

古木有阴堪避暑,荒山无地可谋耕。逢人若道英雄事,惟有江流不断声。

马蹄六月到山州,独上桐川第一楼。城外有山皆北向,郡中无水不西流。

士风质朴犹存古,民舍萧条欲近秋。多少济时心上事,夜来默与鬼神谋。

高树日停午,斜飞燕子风。一身千里外,孤馆万山中。

作客辞家久,闻人问岁丰。村村桑柘柳,羸马厌西东。

就岩阿深处,结层屋,上空蒙。喜着屐穿花,卷帘看雨,拄笏临风。玲珑。夏云一片,隔篱芭、独立舞仙风。**黄鹂个个,阴森绿树重重。吟翁。无日不诗筒。杯酒尽从容。更罅石盘梅,阳坡护笋,曲坞移松。芙蓉。古台直上,倚高寒、长啸月明中。谁信扁舟苕*,得游阆苑崆峒。

妙严院主断声闻,密室圆光覆树云。床下虎心俱化善,阶前鸟迹自成文。

池窥片月遗空心,树接诸天散异芬。传诵六时行道处,至今轩户集氤氲。

湖上春光生绿波,湖头柳色似新鹅。已知出郭尘諠少,更喜临流乐事多。

稳坐兰舟胜上马,新裁苧服不须罗。茅堂只隔东西瀼,随意相从载酒过。

山上孤峰山下溪,北窗高枕白云西。南溪处士多瓢笠,东郭先生只杖藜。

避世拟凭僧出没,逃禅不仗佛提携。灌园种竹疏篱下,独酌深林听鸟啼。

高楼背水压奔冲,影动云虹落水中。土色从黄宜制胜,河声触险听分洪。

却思沈璧千年日,欲问乘槎八月风。汴泗交流平似席,南行北播本同功。

袅袅葛盈谷,芊芊草满陂。君王与虞丘,云梦射熊罴。

樊姬共九女,深宫治绤絺。絺绤妾当服,熊罴妾不食。

男儿志四方,君王事万国。缝裳亦妾职,逐禽非君力。

仓皇草树间,恒使予心恻。

虎视当年亦壮哉,千秋遗庙枕岩隈。依然王气东南盛,不见仙人海峤来。

事去雄猜终束手,运穷付托况非才。如何倒海回山力,不救骊山土一抔。

不是风兮不是幡,白云依旧覆青山。年来老大浑无力,借得忙中些子闲。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
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狶!
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