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尊高阁许从容,眺尽南湖与北峰。青叶黄衣馀碍在,玉函珠匣总尘封。
空江隐隐流清梵,别壁沉沉起暮钟。昏黑谈经人不去,知君学佛意初浓。
路出新乡烟树重,石桥曾别李攀龙。谩言谢朓惊人句,独立秦高落雁峰。
草长花落遍关山,久客翻愁归路艰。遂使子规空叫月,三春不见有人还。
露结霜浓。怅年华似水,近了残冬。春来何缓缓,秋去太匆匆。
梅冷淡、竹龙钟。又雪舞长空。便好将、杯醽泛绿,炉火围红。
传书不见飞鸿。觉夜吟兴倦,晓镜妆慵。风痕疏鬓雾,寒色锁眉峰。
收黛笔、倚薰笼。待检点诗筒。可奈它、分阴要惜,催理针绒。
玉斝春醅绿,金钗舞袖红。远山凭雪槛,佳景落诗筒。
桂子云霄上,荆花雨露中。衡门三十载,不出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