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郊少步

高低远近树阴浓,杖屦閒行万绿中。
一片残红无觅处,却疑身在碧纱笼。

  仇远(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猜你喜欢
焚香书写佛名经,窗外幽禽报喜声。
次补数中添一位,大唐国里圣人生。
忆守姑苏日,见君已惊人。
翩翩幕中画,落落席上珍。
强记及敏力,一一精如神。
洎余领西帅,密与羌夏邻。
君来贰边郡,表里还相亲。
有如得四支,周旋卫其身。
予始按万渠,兵行百物陈。
而君主其事,进退皆有伦。
羌酋八九百,醉歌喜齗齗。
传告以号令,再拜冈不驯。
作城大顺川,扼胡来路津。
汉军始屯集,虑骑俄纷纶。
诸将稍畏怯,偶语辞艰辛。
君跃疋马去,入险将死滨。
持挝画祸福,虎校靡不遵。
呼兵就畚插,悦使咸忻忻。
画夜战且役,城成未逾旬。
虑乃急攻我,万众生烟尘。
苍惶被矢石,遁走无逡巡。
君驰奏阙下,感慨动中宸。
是秋怀敏败,虑势侵泾源。
天地正愁惨,关辅将迸奔。
腹心苟不守,皮肤安得存。
予召蕃汉兵,趋邠当北门。
诸将切切议,谓宜守塞垣。
惟君力赞我,咸镐为本根。
全师遂鼓进,连城息惊喧。
果释天子忧,奖诏垂明恩。
予贰机衡重,君掌食货繁。
岂敢懈夙夜,未尝摅笑言。
今叨领南阳,会君乘使轩,
携手百花洲,无时不开樽。
语论极今古,情契及子孙。
气同若兰芝,声应如篪埙。
浩歌忘物我,剧饮无凉暄。
自问平生心,此乐曾几番。
一旦改使节,匆匆指并汾。
惜别固不忍,赠行当有云。
從来宿兵地,北与胡汉分。
长河出紫塞,太行入青云。
天然作雄屏,览者怀忠动。
行府在平阳,山川秀氤氲。
尧民击壤歌,千古犹得闻。
君有经济心,润以金石文。
揽辔问风俗,坐堂精典坟。
此道日益大,行行思致君。

莫笑学仙人,山中苦岑寂。试看青松鹤,何似朱门客。

朱门炙手热,来者无时息。何尝问寒暑,岂暇谋寝食。

彊颜悦憎怨,择语防仇敌。众欲苦无厌,有求期必获。

敢辞一身劳,岂塞天下责。风波卒然起,祸患藏不测。

神仙虽杳茫,富贵意何得。

风一丝。雨一丝。不系行人只系思。唤他杨柳枝。萍是伊。絮是伊。

眼眼眉眉生别离。章台无见期。

雷动星驰入贡车,舌人环列护爻闾。
但占风雨都来享,偶断苞茅便问诸。
宅北曾分羲仲命,绥南远赐赵佗书。
盟津八百争朝会,犹记征祥纪白鱼。

又报玉梅开,笑泥青娥饮。去岁留心直到今,醉里如何禁。

身作合欢床,臂作游仙枕。打起黄莺不放啼,一晌留郎寝。

只园春霁,借春艳酿成,天然罗绮。铃语微闻,衣香初染,几度竹房联袂。

瑞蝉又兼金蝶,一样新来梳洗。话京洛、任寻芳年少,胭脂留醉。

凝睇。经院悄,疏箔翠油,谁与相料理。花雨轻沾,珠林低护,还是玉栏愁倚。

靓妆汉宫空赏,归梦瑶台仍寄。露华冷,赠东风但有,相思红泪。

宿云逗疏雨,睒睒吐晨旭。
晴光动千花,霞雪眩川谷。
白鹇戏深丛,黄鸟鸣灌木。
俯仰竟忘疲,历此溪百曲。

霜柯洞庭寒,露叶渭川冷。幽人美清夜,独写秋灯影。

咫尺仙湖号堵平,先贤曾此劝农耕。若教一日归豪右,敢向黄公庙下行。

淡月明空林,寒云隐危堞。墟落寂无人,萧萧下黄叶。

閒情閒憶事如空,静读离骚向郡中。
冠剑老年伤远别,关诃夜月许相同。
晚花天气孤庄雨,流水人间小阁风。
行乐及时聊强饮,不须嫌作白头翁。

三月后方有,百花中更无。

万里移来种,成都到上者。
贵人犹乍有,贫舍固然无。
掩敛难胜艳,鲜妍欲夺朱。
此花轻折赠,可表受知殊。

燕山自是汉家地,北望分明掌股间。休作画图张屋壁,空令壮士老朱颜。

颓墉十余处,云是古沧州。茅店行人歇,荒桥野水流。

郁蒸初向夏,寥落不关秋。气势吞空阔,由来踞上游。

生绡一幅中堂垂,眼前雪景何清奇。悬崖绝壁雪彩发,老树幻出琼瑶枝。

云际柴门半欲掩,似是白日将西时。披毡戴笠者谁子,冲泥傍险相追随。

一人前行仰关进,蹇驴失脚双撑持。仆夫荷杖药瓢举,以袖护顶行迟迟。

一人骑马过桥去,桥危溪恶马力疲。二人骑驴各袖手,耸肩觅句寒如痴。

鬅鬙指关向翁语,须慎险峻毋遨嬉。中有一人跨牛背,牛行不动如舟移。

最后二人从二奚,青骡白马雪陆离。囊中琴弦冻且折,志在山水谁相知。

吾闻岭南天气煖,群庞见雪嘷如驰。从来此景不易得,固知画者劳心思。

坐令炎瘴尽消息,清气散入诗人脾。

一段渔歌起夕阳,溪山佳处欠平章。
受风杨柳丝丝弱,临水轩窗面面凉。
约客有时同把酒,横琴无事自烧香。
沙头鸥鸟忘机久,却被官船去较忙。

蟋蟀繁秋思,鸣音切动人。来因贫士宅,一托岁寒身。

芳草歇还绿,华颠矩不春。风霜满天地,吾亦欲烟墐。

红线毯,择茧缲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
染为红线红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
披香殿广十丈馀,红线织成可殿铺。
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
美人蹋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
太原毯涩毳缕硬,蜀都褥薄锦花冷,
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
宣城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
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