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商隐诗集中,有些诗以首句二字或几字为题。而诗题与诗意却不相涉,性质类似于无题。这首《一片》也属此类。全诗借叹咏琼英、和氏璧、象牙雕成的楮叶而自叹不为世人所重,表现了怀才而不见用的愤懑和痛苦之情。
“一片琼英价动天,连城十二昔虚传。”《诗经·齐风·著》:“俟我于堂乎而?充耳黄乎而?留之以琼英乎?”诗人借琼英寄兴,言自己甚有美才,名声极高,堪为王佐。此句理解为正面赞美琼英、赞美己才当然是不错的。但《著》一诗,“诗序”又说:“刺时也。时不亲迎也。”自《楚辞》出,男女婚恋又常常用以象征君臣间的关系。李商隐地位卑微,未必有廷见龙颜直接得到拨擢的奢望,但综观其诗作,诗人确有希翼得到权要荐引的愿望,他的另一首《一片》(一片非烟隔九枝)云:“人间桑海朝朝变,莫造佳期更后期。”冯浩曰:“似为津要之力能荐士者咏,非情词也。”如果将首句仅仅理解为自我赞赏之词似末免较肤浅。这一句既是诗人对“为津要之力能荐士者”发出要求引荐的呼喊,又是为得不到这些“能荐士者”“亲迎”所发的浩叹。和氏壁为连城之宝,名不虚传,但从它的发现到为世人所知,却颇多周折,和氏本人的双足先后也被不识宝的国君所刖。和氏悲愤地说:“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韩非子·和氏》)。连城瑰宝和氏璧在其未被玉人所理时,正是形同顽石。诗人的才华未被发现、未被发挥时也是名同诳士。次句在赞美和氏璧的同时,也同样流露出怀才不遇的感慨。
“良工巧费真为累,楮叶成来不直钱。”《韩非子·喻老》:“宋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三年而成,丰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此人遂以功食禄于宋邦。列子闻之曰:‘使天地三年而成一叶,则物之有叶者寡矣。’”象矛楮叶,良工巧匠花了三年时间才雕琢成;作为一件艺术品,其颜色、厚薄、平斜,维妙维肖,足以乱真。一个人的才学能力,也是经过长期砥砺、磨炼、积累而成的,但有才华的人被混于芸芸众生中,自然不能识别出来。“真为累”,“累”字下得极痛。在封建社会特殊的环境中,不少士人有才而不遇,更不能尽施才能,甚至穷困潦倒。他们苦闷彷徨,看不到出路,以至将才能、才干当成一种“累”——精神上的包袱或负担。赵壹《刺世疾邪诗》云:“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鲍照《拟行路难》云:“自古圣贤尽贫贱。”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云:“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这些不满和牢骚,皆可视为此诗“累”的注脚。李商隐亦终身受累,终于步履艰难地走完了他人生的历程。
这首绝句用了三个典故。首二句不写正面写反面,琼英、连城璧虽以赞美的口吻出之,而慨叹才华不展之意已在其中。后两句“真为累”,“不直钱”,直接作意。比起其他“无题”一类的作品,此诗情调激愤,胸臆也较直露,主题显然也醒豁得多了。
窥檐双鹊语匆匆,一夜灯花缀玉虫。便有曲生来过我,尽推愁入酒杯中。
星弁荧煌鼎足三,河阳春意十分添。和衷总是清时瑞,令节应须乐事兼。
山径晚陪总玉佩,讼堂夜醉水晶帘。羽书撤警年方熟,剩折梅花插帽檐。
美人在霄汉,灼灼如丹云。手持凤凰子,毋乃魏元君。
我昔登太山,天门啸不还。瀑布为长带,浮云为高冠。
游仙岂不乐,悲此市朝间。圣贤耻独善,所贵匡时艰。
太阿苟不割,蛟龙将波澜。箧中有阴符,吾生焉得閒。
平沙利马足,惊飙宜鹰翰。遥遥万里心,慷慨入长安。
具备德容,博通书史。纲纪宫闱,教育孙子。相我祖王,实周任姒。
于万斯年,永赖馀祉。
好山既殊绝,复此山月升。月高已到地,举头见崚嶒。
白云展素练,如雪还如缯。其气欲碍月,究竟力不胜。
谓山得静体,清竫无摧崩。谓云了无物,生灭时相仍。
可灭自不灭,静者动所凭。相忘更相待,璧月悬宵镫。
夜定万窍寂,所见得未曾。欲发广长舌,妙理吾何能。
赤日衔云卧江底,倒射黄波湿船尾。苍雷注地飞紫星,龙子扰烟呼百灵。
青桂红蕉满沙渚,摇荡江风半天雨。古穴蛮镫十丈高,猺人夜起凌空语。
萋萋月气成余霞,老鱼夜食句漏砂。腥涎滴绿扫不去,明日石床生毒花。
华馆淹留歌伐木,孤城砧杵度新鸿。客谈半夜当筵月,谁共明朝落帽风。
云谷秋深泉更白,天湖霜冷叶初红。烟霞十里期难赴,雅约何年得再同。
三日不闻提壶卢,便愁吾友诗肠枯。海航荔支一夕到,乃命短仆提篮驱。
午风亭榭汗渍襦,此物著口凉生肤。醍醐灌汝足真悦,勿复暖暖还姝姝。
东南口腹天下无,嗟尔堕落东北隅。槎枒大饼实肠胃,盐酪不美茶叶粗。
道人有道服食异,双龙煮汤生吞珠。荐汝赪虬亦易尽,再割云脚分精腴。
莫嗤座上左元放,还能立致淞江鲈。倾筐倒箧吾何吝,相可而授君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