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的前半写刘蕡冤谪而死。诗先不写自己的看法,而是从引述旁人的议论落笔。行路之人都在议论刘蕡遭贬柳州确是冤屈,都说他在贤良对策中的言论全是为着国家的中兴。言“中兴”而遭“冤谪”,可见蒙冤之深,难怪路人也在为之不平了。诗人借路人之口谈论冤谪,当然比直说更加有力。这不但表现了人们对刘蕡的同情和敬重,也从侧面反映了他们对宦官诬陷刘蕡的痛恨,对朝廷软弱昏庸的谴责。
下面两句接着引贾谊与公孙弘两个历史人物,写诗人对刘蕡之死的痛惜。两句是说:空自听说昔年贾谊被召回朝廷,刘蕡却被远谪柳州,客死异乡,不可能像公孙弘那样再次被举,受到重用了。此联用典妥帖,何焯特别称第四句“最为精切”(《李义山诗集辑评》)。“空闻”、“不待”二语,顿挫有力,透出诗人深感怅惋痛惜之情。
诗人视刘蕡为“师友”,而他竟死于冤屈,不能不使诗人伤心痛哭。五、六两句,即扣住题面,写诗人痛哭情状。刘蕡最后似死在浔阳(今江西九江)。诗人是在长安作此诗的。遥隔大江,只有频频回首南望,望空洒泪;天高难问,沉冤难诉,死不复生,惟有捶胸痛哭。长恸之后,痛定思痛,诗人回想起一年前与刘蕡在黄陵(山名,在今湖南湘阴)相别的最后一面。那时,正当刘蕡冤谪柳州,天空阴暗,春雪凄寒。结尾两句不但烘托着二人相别时的悲凄心情,且与诗人写此诗时悲痛欲绝的心境亦融为一体,留下不尽的哀思。纪昀说:“逆挽作收,结法甚好。”(《李义山诗集辑评》)
这首诗,整篇都浸透着诗人的泪水,贯穿着一个“哭”字:始则是呜咽悲泣,随后是放声痛哭,继而是仰天悲号,最后则又变为抽噎饮泣。读完全诗,仿佛诗人的哭声还萦绕在耳际。写法上,诗人把叙述、议论、抒情三者结合在一起。前面四句全是叙述、议论,但叙述中含着很强的抒情色彩。后面四句抒情,而结联于抒情中又含着叙述成分。如果全是叙述和议论,容易干枯乏味;如纯用抒情,又与引诗所写的具体内容不太相合,难于写出刘蕡的沉冤。此诗将这三者结合起来,使公义私情,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从而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病来县著脆缗丝,独喜高情为我持。数幅尚凝烟雨态,三篇能赋蕙兰词。
云深石静闲眠稳,月上江平放溜迟。第一莫教谙此境,倚天功业待君为。
高才自是古梅仙,綵棒何须向壁悬。晋盗奔秦无一事,炉薰深炷好安禅。
梦来曾忆二郎神,花影愁端语最真。月浸一庭寒水玉,梦惊孤枕断肠人。
不堪往事从头看,总欲新诗得句尘。啄木敲门窥我醉,四山寂寂鸟啼春。
吾闻子房一身皆侠骨,万死计中无一活。当时志在报韩仇,四海无人九州窄。
又闻荆卿重义世无有,击筑悲歌一杯酒。当时感激为燕丹,可惜临终无好手。
吁嗟今之人,何登天兮攀龙,而走山兮骑虎,世事良难独轻许。
感恩报怨两俱非,强弩千钧抟鼷鼠。东家嬉笑西家哭,朝见扬眉暮颦蹙。
绿珠楼外断杨花,红蜡帐中流泪烛。荣枯代谢皆如此,遗恨姚黄羞魏紫。
古来贤圣少成功,不及乘云广成子。绛云如幕洲如雪,卓翁哦诗真卓绝。
眼看齐楚等樗蒲,楚失未应齐独得。云来南山巅,云去北山麓。
种稻盈田稻苗绿,愿云作雨雨我田。尔弦自直兮尔钩自曲。
朝游鸿濛津,暮出天坛东。手把天符书,笑逐黄眉翁。
翁行宛若飞空龙,倏烁万里生星虹。翻然为我一挥霍,楼观尽入青冥中。
是中泉石秋玲珑,泉下禹穴沧溟通。长林月色散轻雾,潭影下烛玻瓈宫。
坐来况值青春暮,一日千蛾献歌舞。水殿风翻凤髓香,浓绿迢迢出廊庑。
宫墙亦有裴公亭,溪毛映水连钱青。饮酣起舞岸巾啸,太行落日春冥冥。
太行西来几千里,我自南来浙江水。浙江潮回不寄君,只忆横空紫烟起。
岸烟起,空氤氲,不烦击石呼将军。我行慷慨谢公去,更欲长揖南溟君。
会稽山上落花里,扶携醉入千峰云。
穹庐三月已淹留,白草黄云见即愁。满袖尘埃何处说,李家池上海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