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昔者,山巨源见王衍曰:“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阳见卢杞曰:“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以吾观之,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然不忮不求,与物浮沉。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卢杞之奸,固足以败国。然而不学无文,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语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
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孙子曰:“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至于此哉?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
把《辨奸论》全文连贯起来看,在写作目的上,作者确有所指,而所指的具体人物,作者又未点明。我们也没有必要进行烦琐考证。仅就立意谋篇上来说,本文确属古文中的名篇。
作者提出的“见微知著”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要轻视小事情,大事情都是由小事情积累而成的。“防微杜渐”早就是古人奉为圭臬的名言。正如清人吴楚材所说:“见微知著,可为千古观人之法。”
本文突出的成功之处在于谋篇。文章开始先将天象和人事进行比较,指出了人事比天象更难掌握,并说明这是由于“好恶”和“利害”所形成的必然结果。言之有理,持之有故,不能不令人首肯。接着,又通过历史上山涛、郭子仪对王衍、卢杞的评论,说明了山、郭二人的评论虽有一定道理,但也有所疏漏,这就为下文的“今有人”起了铺垫作用。本文的第三段是作者倾注全力发泄的部分,将“今有人”的种种表现尽情地加以刻画,一气呵成,有如飞瀑狂泄,其笔锋之犀利,论证之严谨,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而在结尾处,作者又留有余地地提出两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这就使人感到作者所持的公允的态度。
作者在批评“有的人”时,把生活习惯(如不修边幅)也作为攻击的口实,未免失之偏颇了。但是,这点微疵并不足以影响本文的成就。
《辨奸论》旨在诋毁王安石,竭力反对“新党”,抛开其本旨,有二点与当今相类:
其一,作者谓王安石“口诵孔老之书,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语言,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王安石是否如此,且不论。但阴贼险狠如王卢之合一,代有其人,今也不鲜,这是此论给予后人的启迪之一,须警惕而“辨”。否则,其祸轻则杀身,重则祸国殃民。
其二,作者提到一种“不近人情”的现象:“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然而这一看来违反常情的情况,在1957年夏之后以及“文革”中,屡见于囹圄。这是悲剧,当然,古人是无从预料这种悲剧的。
官街斜日,向城南、访汝枣花堂里。紫凤天吴,团绣袄、亲见小茶帘底。
问我谁何,杨花吴雀,戏答前言耳。柴关书掩,文箫四壁如此。
那须写韵吴娘,针神采线,剩馥黏图史。泼闷漫劳,沽酒伴、烂嚼残绒而已。
眉妩风流,一般疏懒,贫病何年始。人生失意,琅琊当为情死。
岂不闻北海鹏。扶摇一夕起,抟击九万程。又不见渥洼驹。
朝饮东海水,暮宿昆崙墟。古来磊落奇男子,变化腾骧亦如此。
英风激烈干云霄,伟绩轩轰冠青史。我昔年少天下游,大河南北西梁州。
望远将登岱岳顶,观澜欲泛溟渤流。尔来战艺梁园日,秋月离离桂花实。
更随春水到龙门,一跃风涛生霹雳。中间敛翼就閒居,峨冠且复歌唐虞。
半载悠悠客京索千钱,僦得城南庐。城南之庐绝萧洒,开门直见南山下。
南山朝青暮亦青,人情谁似山光者。陈夫子,儒之豪,早年独步亨衡高。
雄文应不让班马,清词真可追风骚。籍籍才名三十载,到处菁莪秀而蔼。
春生杖屦乐薰陶,霜吼金钟共倾骇。众人视我同众人,先生视我情何真。
乃悟知音古来少,伯牙独与钟期亲。先生剩注樽中绿,我为先生歌一曲。
老天生才既有需,岂向尘埃长碌碌。一歌既竟还复歌,歌长此意将如何。
残冬便须终日酩酊醉,春来喜见万里风云多。
梁溪宅里閟烟霞,使者淹留日未斜。天上夔龙图治道,舟中李郭望京华。
十三弦送黄柑酒,第二泉煎紫笋茶。寄谢南宫达夫子,会同鸡犬忆仙家。
花开顷刻。把好春占断,谷雨时节。小院迷离,一片烟光,误它蜂蝶寻觅。
谁擎翠袖当阶舞,已压倒、淡妆浓抹。似绿华、睡醒瑶台,雾髻风鬟堆碧。
漫数蓝关旧事,并头双笑处,眉黛犹湿。绣幕深围,弄影娟娟,谱入清平尤绝。
生绡拟写倾城态,拼费却、烟螺一石。怪侍儿、劝插云翘,青鬓柰侬非昔。
忆我初住清虚天,笑吹龙笛蕊宫前。时骑苍鹿绕殿戏,撞摧玉柱惊群仙。
仙班不容共诉帝,帝遣谪来东海边。人世溷浊蝇聚膻,旧游恍忽心茫然。
帝呼六丁下戒敕,丁宁莫遣随尘缘。粗人犷暴失帝旨,欻从鸡肋挥熊拳。
排门颠倒齿着阖,血濡狼藉唇双穿。父怜母惜救不得,惊呼婢子成狂颠。
庸医信手乱涂药,疮成赘结唇珠悬。当筵每遭恶客笑,扑镜欲绝将军咽。
赵家王孙今国手,早从紫府窥真筌。灵心昔饮上池水,禁方独受神龙传。
三吴来往走汲汲,秋兰一叶江湖船。金篦或刮眼中障,玉斧欲斫头风涎。
刀圭为我轻点拂,须臾赘落如增妍。梁公神针不足道,华陀刮骨何须怜。
夜梦乘云归上玄,谒帝稽首陈前愆。臣非此翁,此疾无由痊。
疲癃四海今沈痼,为翁乞活三千年,要令赤子无颠连。
帝为首肯低一笑,归来月落仙华巅。仙华山高杏林赤,尔家旧业青芝田。
俞跗越人今已矣,此翁绝艺谁争先。挥斤削垩妙手不易得,赋诗为尔重续南华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