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汝州郡楼 / 上汝州城楼

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
今日山城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登上汝州城楼,看着眼前暗淡的黄昏景色,仿似身处边塞,耳边响起那熟悉的鼓角声,想到第一次登上此楼已是三十年前。
想到如今战火不熄灭,国家满目疮痍;满心惆怅不仅仅是因为这凋敝的秋天啊!
注释
汝州:今河南临汝,地处唐王朝的腹地。唐德宗建中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汝州沦陷,成为唐王朝军队与叛军争夺的战场。
边州:边塞城市。

鉴赏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之作。境界苍凉,寄意深远。诗的首句中,“黄昏鼓角”写的是目所见、耳所闻,“似边州”写的是心所感。李益曾久佐戎幕,六出兵间,对边塞景物特别是军营中的鼓角声当然是非常熟悉的。这时,他登上汝州(州城在今河南临汝县)城楼,眼前展现的是暗淡的黄昏景色,耳边响起的是悲凉的鼓角声音,物与我会,情随景生,曾经对他如此熟悉的边塞生活重新浮上心头,不禁兴起了此时明明身在唐王朝的腹地而竟然又像身在边州的感慨。这个感慨既有感于个人的身世,更包含有时代的内容,分量是极其沉重的。这里虽然只用“似边州”三字淡描一笔,但这三个字寄慨无穷,贯串全篇。

  首句是从空间回忆那遥远的边塞生活;接下来,第二句“三十年前上此楼”则是从时间回忆那漫长的已逝岁月。这句看来很平常,而且写得又很简单,既没有描绘三十年前登楼的情景,也没有叙说三十年来人事的变化;但字里行间,感慨系之,联系上一句读来,正如孙洙在《唐诗三百首》中评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诗所说,“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俱在其中”。

  据近人考证,这首《上汝州郡楼》诗大约写于公元804年(唐德宗贞元二十年)李益五十七岁时,由此上溯三十年,其第一次登楼大致在他登进士第后做华州郑县簿尉期间。试考察他两次登楼间隔期间所发生的事情:就作者个人经历而言,他在郑县过了几年郁郁不得志的簿尉生活,又远走边塞,先后在朔方、幽州、鄜坊、邠宁等节度使幕下过了长时期的军旅生活;就时局变化而言,唐王朝愈来愈走向没落,藩镇割据的局面愈来愈积重难返,代宗、德宗两朝,不但河北三镇形同异域,淄青、淮西等地也成了动乱的策源地。在公元783年(德宗建中四年),汝州曾一度被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攻陷;当李益第二次过汝州时,淮西之乱也还没有平定。三十年的变化是如此之大。他旧地重来,想到此身,从少壮变为衰老;想到此地,经受干戈洗礼,是腹地却似边陲。城郭依旧,人事全非。这时,抚今思昔,百感丛集,忧时伤世,万虑潮生,不能不既为岁月更迭而慨叹,又为国运升降而悲怆。这就是诗人在这首诗里紧接着写出了“今日山川对垂泪”这样一句的原因。

  这第三句诗,会使人想起东晋过江诸人在新亭对泣的故事以及周顗所说“风景不殊,举目有江山之异”的话,也会使人想起杜甫《春望》诗中那“国破山河在”的名句。而在李益当时说来,这面对山川、怆然泣下的感触是纷至沓来、千头万绪的,既无法在这样一首小诗里表达得一清二楚,也不想把话讲得一干二净,只因他登楼时正是秋天,最后就以“伤心不独为悲秋”这样一句并不说明原因的话结束了他的诗篇。自从宋玉在《九辩》中发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悲吟后,“悲秋”成了诗歌中常见的内容。其实,单纯的悲秋是不存在的。如果宋玉只是为悲秋悲秋,杜甫也不必在《咏怀古迹五首》之一中那样意味深长地说“摇落深知宋玉悲”了。这里,李益只告诉读者,他伤心的原因“不独为悲秋”,诗篇到此,戛然而止。而此诗篇外意、弦外音只能留待读者自己去探索。

李益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猜你喜欢
卧病独眠人,无月中秋节。淡照碧纱灯,冷看银屏雪。
风露转萧寒,砧杵添凄切。伏枕漫书空,到晓愁难说。
江南地暖得春早,老眼观梅堂草草。
今冬最暖春最迟,忽忆诚斋南海藁。
解道晴暄殊欠寒,城中未有梅花看。
却入山深最寒处,雪照冰溪才一树。
乃知山中人,不受人閒尘。
宁使风饕雪虐寒到骨,转寒转有寒精神。
荒崖之底,野水之滨。
太虚为室天为邻,只有明月情相亲。
一团不冰今夜月,一片不飞今岁雪。
雪意自怕老夫寒,月意宁知老夫拙。
呼上山来强索诗,一花两花春未知。
南枝尽迟迟尽奇,槎牙不要东风吹。
酣晴酿日付桃李,定自不肯君同时。
举杯吞月和花嚼,月自寄胸花不觉。
少焉花亦到胸中,各自去寻诗约莫。
帘卷南薰,微雨过、天容似沐。开绮燕,红蕖别馆,绿槐高屋。灵寿杖横龙脊瘦,长年酒酿鹅儿熟。唤飞琼、亲捧紫霞杯,歌新曲。
双凤好,温和玉。谈俭幕,嬉莱眼。且功成身退,注名仙箓。莲社焚香冰琢句,兰亭泚笔云翻墨。愿朱颜、长伴赤松游,骑黄鹄。
幽闲合出昭君村,芳洁恐是三闾魂。
无人岭上更儇好,不与俗花名合昏。
苍官森出剑佩列,甲夫密裹旗枪园。
数株临水欲仙去,一笑向人如玉温。
火维草木百名字,十月不冷常炎暾。
同心紫蒂宜上苑,啄人虎豹司九门。
借令驿使能远致,要比桃李终无言。
岂惟千里共明月,亦可千里同芳樽。

自从日驭行牵牛,四十五日为春朝。谁驱阿香送劈历,更遣玉女来姑瑶。

从来雷雪不两立,有如皋禹于驩苗。闯然方驾朝正月,是反常性皆为妖。

阳孳于子达于寅,蛰虫欲动寒鱼跳。苍龙久移旧岁次,朱鸟亦向新年杓。

如何阳伏不能出,阴气所沴如沃焦。相摩为电搏为震,始初隐隐如迢遥。

剨然一声到匕箸,惊魂忽忽不可招。须臾为雹又为雪,寒威挟胜尤宣骄。

春秋已事且云远,绍兴狄难几难调。乃今此异已累岁,卧制四海由衾裯。

徒令志士歌且谣,无人采寄观风轺。

老眼静中看。知我其天。纷纷得失了无关。花柳乾坤春世界,著我中间。
世念久阑珊。随寓随安。人情犹望衮衣还。我愿时清无一事,尽使公闲。
一夕狂风雨万英,醉扶筇竹踏疏星。
归来衫袖天香冷,一洗人间龙麝腥。
建国维艺祖,受命同有虞。
除苛五闰后,返朴邃古初。
满盈持以道,协泽久不渝。
平治二百年,中原忽榛芜。
定乱得高皇,如日升昏衢。
执中嗣堂播,栾叶垂范模。
破碎今已残,敌人踵规俞。
危哉武休破,汉沔几丘墟。
成功赖诸将,三蜀仍覆盂。
收藏问何时,官已迫片输。
开仓储百谷,为我供军须。
闭关且坚守,民力庶少苏。

蜘蛛生采解织罗,吴儿十五能娇歌。旧曲嘹厉商声紧,新腔啴缓务头多。

一拍一箫一寸管,虎丘夜夜石苔暖。家家宴喜串歌儿,红女停捘田畯懒。

深秋叶落疑为雨。何人不道征人苦。林薄又斜阳。寒风与路长。

一声南去雁。泪下浑如霰。天外秣陵城。迢迢魂梦惊。

梦入琼崖身益壮,烟销金坞臭空传。

蕲州鬼,鬼来恶。
蕲州鸩,鸩何凶。
声如万腰鼓,百鸟不敢鸣。
委地一片羽,百草不敢生。
如何崇家栅养相夸矜。
司隶忽上奏,焚灭不留形。
秋官司天法,杀物自有刑。
啧啧驱我嫉,■■劝我耕。
天何生尔毒,毒作人中兵。
我愿天悔祸,仁凤下虞廷。
注:■■——左“分”右“隹”
每出幽寻杖短藜,无穷胜事惬幽期。
村村野老柴门里,日对云山自不知。

挽辂声哗朵殿头,红灯张乐使星愁。捷书又报西河馆,唾手燕云十六州。

策杖寻芳,小溪深雪前村路。暗香时度。更在清幽处。一见冰容,便有西湖趣。题新句。句成梅许。折得南枝去。
独酌

玉笛一声天地愁,便觉梅花瘦。寒流清浅时,明月黄昏后,独醉一蹲桑落酒。

夜景

醺醺绮罗欢笑彻,檀板歌声歇。宝鼎串香绝,银烛灯花谢,玳筵前酒阑人散也。



描金翠钿侵鬓贴,满口儿喷兰麝。檀板撒红牙,皓齿歌白雪,定不定百般娇又怯。

妙趣闲从物外寻,舫庐幽寂傍寒浔。桂移新种含生意,兰蕴孤芳待赏音。

楼角远山都到眼,枝头好鸟亦知心。年来诗力惭消退,敢效南阳《梁父吟》。

寒泉九曲梦未到,瑞草一束丛生岩。气苍味厚色转朴,雪烦驱滞心为忺。

庙山萝芥苦柔媚,配此风格方相兼。闽僧前时裹寄我,日夕蒸焙夸茅檐。

行缠南溯不忍弃,驱屐白硾标红签。朅来试茶山水窟,獠奴蒻叶劳包缄。

松响飕飗风鼓浪,泉音琤琮水拂帘。云垂绿脚渗遥碧,香浮翠乳凝空岚。

泉清石白正映发,夫岂尤物横碱砭。从来万事尚标格,咀啜至味无人探。

斯水煮茶合第一,虚评浪语空议谗。是时山空岩骨露,一尘不动含晶盐。

余甘漱齿喉吻润,恍在武曲搊吟髯。胸中腥腐涤欲尽,茗柯妙理搜丛谈。

高柳鸣蝉日未斜,古亭深处暂停车。征途迟速看人面,客况凄凉感物华。

归兴逢秋心更切,孝思爱日路从赊。行行且止难如许,安得天河八月槎。

万井西风下,城高一叶飞。可怜今夜月,重捣去年衣。

听乱情交切,声疏力渐稀。异乡刀尺冷,多少客思归!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