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的边塞诗,主要是抒发将士们久戍思归的怨望情绪,情调偏于感伤,但也有一些慷慨激昂之作,《塞下曲》便是这方面较著名的一首。
诗以前代戍边名将作比,抒发了将士们的豪情壮志。头二句夸赞东汉两个名将马援和班超。“伏波惟愿裹尸还”,这句说的是马援的故事。东汉马援屡立战功,被封为伏波将军。他曾经说:男儿当战死在边疆,以马革裹尸还葬。“定远何须生入关”,这句说的是班超的故事。东汉班超投笔从戎,平定西域一些少数民族贵族统治者的叛乱,封定远侯,居西域三十一年。后因年老,上书皇帝,请求调回,有“但愿生入玉门关”句。
以上两句说:为保家卫国,边塞将士应长期驻守边疆,宁愿战死疆场,无须活着回到玉门关。后二句表示灭敌及长期卫边的决心。
“莫遣只轮归海窟”,“只轮”,一只车轮。《春秋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夏四月,晋人及姜戎败秦于肴..晋人与羌戎要之肴而击之,匹马只轮无反(返)者。”“海窟”,本指海中动物聚居的洞穴,这里借指当时敌人所居住的瀚海(沙漠)地方。这句意思是说,不能让一个敌人逃跑。
“仍留一箭定天山”,“一箭定天山”,说的是唐初薛仁贵西征突厥的故事。《旧唐书·薛仁贵传》说:“唐高宗时,薛仁贵领兵在天山迎击九姓突厥十余万军队,发三矢射杀他们派来挑战的少数部队中的三人,其余都下马请降。薛仁贵率兵乘胜前进,凯旋时,军中歌唱道:“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
以上两句意思是说:“要全歼敌人,不能让一个敌人逃跑,而且应该留驻边疆,叫敌人不敢再来侵犯。”
这首诗通过东汉马援、班超和唐初薛仁贵三个名将的故事,讴歌了将士们激昂慷慨、视死如归、坚决消灭来犯之敌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反映了当时人民要安边定远的心愿。全诗情调激昂,音节嘹亮,是一首激励人们舍身报国的豪迈诗篇。
春酿好将嘉客招,樽前笑语仰高标。一番真味如醇酒,千顷洪波似早潮。
清白家声光简册,渊源心术契箪瓢。广文岂是官常冷,头上冰衔凛一条。
虎踞龙蟠,朝楚暮秦,世路艰蹇。夕阳淡淡馀晖,阊阖九重天远。
千秋万古,先天消长图深,何人解识兴亡本。夜鹤渺翩翩,尽平林鸦满。
萧散。不须黄鹤遗书,不用洪崖相挽。苍狗浮云,平日惯开青眼。
拟将书剑,西山采蕨食薇,自应不属春风管。只恐汝山灵,怪先生来晚。
久归从事麦,非留故吏钱。柳栽今尚在,棠阴君讵怜。
海棠庭榭,看黄昏月上,凉玉微泻。夺得燕支,獭髓和匀,风容十倍轻冶。
画栏不觉罗裙涴,只怪道、寒添今夜。滑盈盈、一道苍苔,银砌等闲休下。
瓶窦井华新汲,起来对宝镜,蛾绿新写。小朵斜簪,秾艳未干,便觉鬟云低亚。
洛妃无语凌波远,见说弄、明珠盈把。但凭伊、散入花间,莫上相思鲛帕。
陇西李都尉,骁勇称将材。提师浚稽山,一鼓单于摧。
步卒五千人,转战昏阴霾。道穷矢亦尽,惜哉勇弗裁。
捐躯诚独难,大义岂不乖。得当纵报汉,二心安可怀。
迢迢五原关,思归隔天涯。遂使铁石心,化为土与埃。
终然没胡沙,竟为百世哀。
义旗嗟越绝,剩得此顽民。矫矫心如石,丝丝鬓欲银。
中山几度醒,故国十三春。尚慎虚瞻陟,天寒夜泣旻。
敷床初屑屑,入夜故飞飞。拭处浑抛粉,揉来乱掷玑。
银蟾分玉照,云絮借天衣。地席横陈处,晨曦未得归。
穹窿一窍与天通,瑞蔼祥光满洞中。忽听凤笙声彻处,五云缭绕驾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