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片重在写景。“万里”用得极有气势,“吹”极为生动,写出了登临高阁时的兴致。这里引用了王勃的故事。传说他往南昌途中,水神曾助以神风,使他一夕行四百余里,民谚谓“时来风送滕王阁”。这个故事更表现了作者的兴致,还自然地将目前的登临与王勃当年联结了起来。“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槛外”写出了当时居高临下凭栏四望的感觉。楚山,指西山。楚江,指赣江。“云涨”、“涛作”,景象当时壮观,可以想见词人心潮的激荡。“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这是写登高远望时所看到的景象,征帆像行驶在树梢上,野鸟有时落在沙边。“有时”,二字极为传神。“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暮雨”说明其伫望之久。正当游目骋怀、沉入遐思时,雨雾扑帘而来,真是“珠帘暮卷西山雨”,与王勃当年所见情景如此相象,也不禁临风嗟叹了。
下片重在抒情。“秋渐紧”四句均是由景人情。秋天是易使人感伤的季节,更何况词人此刻正处于官场失意、前途渺茫之际。看远方天水相接,渺渺茫茫,思及自己年过半百,依然漂泊未定,任谁能不伤感,故而“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现在,自己岁月无多,天下虽大,无奈奸臣当道,哪里是自己的容身之所。“乾坤虽大愁难着”。乾坤之大却安放不住、也安放不下他的“愁”。这里以固态体积状愁,既给人以形之大、又给人以质之重的感觉,想象奇特。上面都是登高临景惹起的对往事的回忆和无限慨叹,往事本不堪回首,但面对此景情不自禁,由此抒发出的郁闷不平之气,亦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临近黄昏,城头的号角又吹起来了,声声入耳,又勾引起迁客无尽的羁旅愁思这正与上片“暮雨”照应,角声混合着秋风、雨意,是多么萧条悲凉的感觉。这是一个倒装句。把“城头角”放在最后,又使人觉得他的无尽愁思似乎像那声声号角一样,在广阔的秋空中,久久回荡。这又变成一个以景结情的好句。“乾坤虽大愁难着”痛愤无比,结句哀思绵绵,刚柔相济,益显其沉痛悲郁。
全文上片写登滕王阁览景,下片借景抒情,由近及远回首往事,十年来宦海沉浮,如流年似水,去日苦短,能有作为的岁月不多了。而社稷颠危,国难深重,有志难伸,内忧外患,充满胸间。临近黄昏,城头的号角更勾引起迁客无尽的羁旅愁思。
淳祐七年(1247年)春夏,吴潜居朝任同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等要职,七月遭受台臣攻击被罢免,改任福建安抚使,当时其兄吴渊供职于南昌,此词应该为词人前往福州道经南昌时所作。
旄头焰射榆塞红,穹庐夜徙狼山东。边头十堡九堡空,虎衔髑髅狐啸风。
箭书入奏龙改色,天兵啴啴下西北。旌纛卷空空宇黑,冬官老臣奉丹敕。
百万刍粮纷崱屴,插羽鸣金捣河碛。朔方血云蛇火赤,勃勒残兵走无迹。
归来谒帝甘泉宫,手执筹边书一通。当廷不数搴旗功,呜呼老臣开济忠。
晓日沙堤散朝宴,黄金厩马辉相炫。道傍观者谁不羡,韩公范老今重见。
去秋把君臂,芝兰欣同趣;裘葛忽更非,江云隔渭树。
幽人叹索居,形影相谈吐;况乃云疾病,杜门惜跬步。
翘望古人来,风波不可渡。近传胡儿马,远避汉人戍;
日夕舟楫通,不妨任去住。遗我诗百篇,何如一惠顾!
学诗将老竟无奇,犹有求交气未移。臭味祇知论翰墨,情亲元乃与埙篪。
见来草草都能几,别去悠悠孰慰思。衢信两邦闻击柝,叩门他日得追随。
短褐宁陪衣绣行,相忘道术愧深情。光分玉树精神合,气肃金盘沆瀣清。
孤凤远归阿阁晚,六鳌浮去五山轻。微踪亦与扁舟约,烟水南询第几城。
云斤月斧夜丁丁,大厦高堂不日成。窗户静涵秋月冷,檐槛高引晓风清。
汤山岚气郁和气,冻水河声咏政声。五裤民歌怨来晚,好磨翠琰刻佳名。
明妃掩袂辞青锁,雨泪盈盈向空洒。生来不省出罗帏,万里谁教学骑马。
待罪长门岁已深,朱颜绿鬓坐销沈。君王对面尚如此,安有异域能知心。
一死可办不足惜,但念无名死何益。未说黄云出塞愁,妾有甚难长在臆。
琵琶曲谱君勿传,薄命流落空自怜。汉宫若奏房中乐,自有关雎樛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