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牡丹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自从金人的铁蹄踏碎了祖国的河山,十年岁月,回望故乡洛阳,仍是漫漫长路归途无望。
作为身在异乡的龙钟老人,看到青墩溪畔的牡丹花开了,就想起了洛阳的牡丹,只能孤独地站在春风中默默观看。
注释
一自:自从。
胡尘:指金兵。入汉关:指入侵中原。
十年:从靖康二年(1126)金兵攻陷汴京到诗人作此诗时整整十年。
伊洛:河南的伊水和洛水。《国语·周语》云:“昔伊洛竭而复之。”因此,“伊洛”既指诗人的故乡洛阳,又暗寓他亡国悲痛
青墩:在今浙江桐乡,当时诗人所居处。
龙钟: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样子,诗人自指。时诗人四十七岁,却有老态之感。

赏析

  作者陈与义是南北宋相交时的著名诗人。这首诗是作者南渡后于绍兴六年(1136年)居住在青墩(今浙江桐乡县北,与乌镇隔水相望)时所作,距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正好十年。“十年伊洛路漫漫”中“路漫漫”既是说离自己的家乡洛阳(伊水、洛水)是路途遥远,也是说家乡被金兵占领的时间也已经很长久了(十年)。

  在这首诗里,作者表面说的是面对春日盛开的青墩牡丹,自己独自一个在观赏,实际上想说的是什么时间我才能再回到故乡去观赏天下驰名的洛阳牡丹。但想到眼前的景况,时间在无情地流逝,自己已变得老态龙钟,然而家国破碎故土依然难回时,作者通过牡丹而强烈地表达出了对故乡深切无尽的思念及对前景的无望与悲苦万千的愁绪!

鉴赏

  借咏牡丹以抒发国家兴亡之感,思念故园之情,是这首绝句的特色。在构思和手法上与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极为相似。

  杜甫用“江南好风景”来烘托感昔伤今和漂泊他乡的凄苦之情,陈与义用看异乡的牡丹来抒发万千感慨,都是以乐景写哀情,起到倍增其哀的强烈艺术效果。

  前半回忆往事,既有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的意味,也有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感慨。“国破家亡欲何之”这和杜甫因安史之乱而漂泊江湖,走投无路的境况也很相似。对于历史背景的交代陈与义更为明确。

  后两句化用张商英“小臣有泪皆成血,忍向东风看牡丹”,但陈与义写得更为含蓄,更为深沉。杜、陈二人体验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一样,所表现的情景都和自己的生活血肉相连,所以写得一样深刻。而艺术技巧还是杜甫技高一筹,写得更含蓄。

赏析二

  诗题是咏物,诗的内容实际上是藉物抒怀,所以不用咏物诗格,一开始就以回叙当年寄情

  诗写道,金兵入汴,已经十年,自己流离失所,漂泊无依。“路漫漫”三字,表现了诗人很复杂的心理,既是说国运不昌,中原沦陷,无由再游故地,再赏洛阳牡丹,也是痛惜家国,不能回乡;又有感叹前途渺茫的意思。由国事、家事、自身事,逼出下句,说自己老态龙钟,独自在桐乡青墩溪边,默默地对着牡丹。

  末句有有余不尽之意,非常含蓄。独立花前,不忍离去,显然不单独是赏花,更主要的是怀旧。所怀内容,就是上文感叹“路漫漫”的无限心事。这样收煞,诗便充彻着凄凉悲伤,于平淡处涵有浓郁的情感。诗到末二字方才点题“牡丹”,使前面所流露的感情,有了合理的解释,是点睛之处;到这句,读者才领会到,诗中的怀旧,都由独立看牡丹而生发,末句的次序应是第一句。

  短短四句诗,使人仿佛见到诗人独自一人在牡丹花前怆然伤怀,悲苦欲泪,给人以强烈的感受。读这首诗,很容易使人想到唐岑参的《逢入京使》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陈与义这首诗很明显受到岑参诗前两句的影响,但岑诗是怀乡,陈诗却凝聚着国恨家仇,感情更加沉痛深刻。

  诗末句以花前独立蒙浑而出,包涵无限,这样写法,又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唐元稹《智度师》诗:“三陷思明三突围,铁衣抛尽衲僧衣。天津桥上无人识,闲凭栏杆望落晖。”诗写一位在战场上立功的老将,晚年出家为僧,站在天津桥上,没人知道他往日的英雄业绩,只好目送夕阳西下。末句勾勒出智度师无限心事。陈与义的诗手法与元稹相同,一是写己,一是写人,都表现得很蕴藉深至。

  在这首诗里,诗人表面说的是面对春日盛开的青墩牡丹,自己独自一个在观赏,实际上想说的是什么时间自己才能再回到故乡去观赏天下驰名的洛阳牡丹。但想到眼前的景况,时间在无情地流逝,自己已变得老态龙钟,然而家国破碎故土依然难回时,诗人通过牡丹而强烈地表达出了对故乡深切无尽的思念及对前景的无望与悲苦万千的愁绪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者写于公元1136年(绍兴六年)。当时陈与义以病告退,除显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寓居浙江桐乡。陈与义是洛阳人,洛阳以牡丹闻名天下,因此他见到眼前牡丹盛开,勾起了伤时忧国的情感,写下了这首佳作。

情感手法

  诗人的家乡洛阳是有名的牡丹之乡。从金兵入侵中原,诗人避乱南奔,有十年之久,忽然在异乡见到了故乡的名花。诗人感慨万千,国家局势的动态和个人身世的飘零使诗人以牡丹为题,抒发了自己真挚强烈的伤时忧国之情。诗作苍凉悲感,言短意深,对故乡怀念,对金兵的仇恨,成为强烈的弦外之音。全诗自然流畅,“用诗深隐处,读者抚卷茫然、不暇究索”(楼钥《简斋诗笺叙》)。葛胜仲所谓陈与义晚年“赋咏尤工”(《陈去非诗集序》),确非虚语。除《牡丹》诗外,陈与义还有另外一首咏物名诗《春寒》:“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两首诗所咏之花虽异,而情怀、笔法皆同,都是写“名花苦幽独”的伤感,表现一种怀才不遇孤独感和失意之情。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猜你喜欢
相对封人共祝尧,玉觞潋滟酒浮椒。
千山佳气供红旆,一道仁声赖翠轺。
南极爷祈天上寿,东风不隔海滨遥。
恩浓湛露何为报,勉属清忠答圣朝。

云环独?细蜻蜓,雪手轻柔玳瑁筝。飞雁一行挑玉柱,十三弦上语嘤嘤。

掩重门夜静,庭户幽幽,蓦地闻砧。杳不知何处,是云间过响,空外传音。

故乡未卜归日,栖薄愧飞沉。漫对月兴怀,临风起叹,恻怆伤心。

登高盼来雁,想此际孤帏,几度停针。想带绅宽减,向谁人借问,无计追寻。

但将数点清泪,滴在紫罗襟。更倚遍朱阑,满头素丝应自今。

子夜清歌,隔帘疑在青天外。琼箫玉管。莫把莺喉碍。

纱帽笼头,卸却残妆戴。娇羞坏。广场无奈。初学男儿拜。

使君落魄高阳徒,结交李生仍狂夫。醉后裂眦一相视,怒发上指浮云徂。

白日并堪出肝胆,黄金谁为收泥涂。长安少年太巧宦,依倚权门何事无。

失策始就公府辟,得意岂领蛮夷符。尔今折腰揖下吏,我更掩泣临穷途。

奇数能令遇合变,美才常被功名愚。武溪毒淫须自爱,九重沈深不可呼。

忆昔终军击南越,乡里小儿何其粗。荒服尽沾大汉德,单车入郡歌来苏。

固知永宁之州才如斗,天子求贤三辅图。傥有徵书到迁客,五马好过秦罗敷。

诗词作孽。妨我清闲仙举业。猛悟心惊。如向深渊履薄冰。便疏笔砚。却与气神相眷恋。懒里寻慵。无作无为是马风。
岭右山川间出贤,开元宰相最居先。
中间不数余安道,恰到于今五百年。

听泉如听琴,看山如看画。佳趣满眉睫,应接都不暇。

罗浮山下起春风,千里相思信不通。安得移栽近书屋,繁花乱落向晴空。

幸免低头向府中,贵将藜藿与君同。阳雁叫霜来枕上,
寒山映月在湖中。诗书何德名夫子,草木推年长数公。
闻道汉家偏尚少,此身那此访芝翁。

长歌游宝地,延步爱清晨。烟气笼青阁,晴光转绿蘋。

城边楼枕海,竹外鸟窥人。古殿焚香外,白云心所亲。

游钓童时迹可寻,停云想叹欲弥襟。哀时庾信空文藻,近市梁鸿有远心。

投老未忘沟壑志,固穷自爱玉金音。相期头白归来日,古调同弹石室琴。

危峰势欲压,凛乎不可升。峭然一石壁,独立当崚嶒。

众绿静于水,空亭客语应。立久我欲去,打包来一僧。

小阁联雪峰,凭栏憙幽玩。
红接海棠洲,绿对筼筜岸。
有时开罇罍,波影侵几案。
何须架长虹,然后冲霄汉。

晦明递循环,倏忽春复秋。万古同旦暮,群类犹浮沤。

缅维古圣贤,精诚千载留。其人不可作,其名无时休。

风檐展遗书,慨焉企前修。

雪压江边屋,风鸣浦口樯。时登草阁挂南窗。云海杳茫茫。斫脍银丝细,开尊绿蚁香。高歌一曲礼成江。肠断贺头网。

元亭问字甫经年,闻唱骊驹意绪牵。练习史材崔慰祖,专精选学李崇贤。

喜从病起身逾健,未送君行别转先。见说将军重揖客,官斋听鼓足高眠。

锦纵只拟情方昵,绣袜那知祸已成。
自古覆车循一辙,哲王宁不玷聪明。

曲栏凤子花开后。捣入金盆瘦。银甲暂教除,染上春纤,一夜深红透。

点绛轻濡笼翠袖。数乱相思豆。晓起试新妆,画到眉弯,红雨春山逗。

游鱼润底沉浮,幽鸟林间下下。
那堪东园刈麦,西畴插秧新田,
小姑摘叶饲蚕,公子扬鞭走马。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