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先点题“归舟”二字。诗人在春天回家,大地复苏,春草遍地,水中的小洲已是一片浓绿。作者独自一人,在春风春雨中赶路。眼中所见是汀州春草,所以诗虽然没有说是乘舟,而人在舟中便是不言而喻。颌联放笔写船行,也是写归。他乘坐的大船,在中流乘风破浪而下。春雨普降,江水上涨,船又是顺水,所以走得飞快,两岸青山不断地掠过船舷。这一联写得明快畅达,流露了回家的喜悦,在动态中包藏着自然的、静穆的美,给人一种“人在画中行”般的感受,令人神往。
诗接写了岸上具有象征性的、在群山中显得格外醒目的两个建筑物——木郎庙和水神祠。在那古老的木郎庙上空,成群的乌鸦盘旋聒噪,争夺着祭品;水神祠中,香烟缭绕,祭祀的人们川流不息。这一切,给山水增添了几分春色和生气,使他想到了家乡春色,激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淳朴的民风及山村生活的神往。然而这一切又勾起他对身世的感慨。就这样,回家的快乐,山水的秀丽,都黯然失去了它的魅力。全诗原本轻快的笔调一下子被收束住,给人以顿然沉闷的感觉,作者的思想也就深深锲入了人们心中。
这首诗前六句一泻而下,句句是景,且浑和充沛,流韵天然,气势开阔;尾联出句仍以景语作过渡,对句从“波浪”二字上发议论,含意双关,使诗戛然而止,明快截决,没有力挽千钧的笔力是难以办得到的。这首诗全篇浑成,整饬端严,是元律中的名作。
忘则无功助则私,不忘不助正斯时。是中体段须当察,便是鸢飞鱼跃机。
江汉何滔滔,其神足纲纪。大别如长城,中分南国水。
君家高冠山,黄鹄当门峙。形势雄湖湘,人才争郁起。
昔我客汉阳,求友得一士。岂知君弟昆,乃在吾桑梓。
伯仲圭璋姿,青云翘玉趾。所得凤凰毛,多分诸季子。
三百日弦歌,情礼为终始。贤父师于家,金玉相涤理。
扬粤观人文,化成察所以。颜曾昔童蒙,造道莫能止。
年少圣所畏,惭予将暮齿。清夏珠江湄,饮饯交壶矢。
执手情依依,所赠惟璚蕊。我本荆楚人,秭归有故里。
先臣居屈沱,女媭砧在彼。安得从君归,三闾陈簠簋。
汉家重楚声,离骚多所拟。君为宋景徒,努力事兰芷。
秋色将分,暮云初合,四壁蛩韵悲憀。薄红微雨,几度自清宵。
多少西风萧瑟,吹不尽、楚梦秦箫。疏杨外,芙蕖映水,清露镜中凋。
聊聊。无语处、酒凝杯冷,炉缓香飘。又莺愁蝶倦,花草烟消。
且把残灯重剔,寻旧句、看取红绡。从今后,凭他风月,暮暮与朝朝。
代契丹憎延广,为司马爱谯周。一线容头活计,二毛肉袒风流。
去年过西湴,今年来普淜。青山几万里,应笑人淜通。
人生苦飘泊,何异云从风。霮䨴满中庭,倏然西以东。
回看辇毂英,白首何从容。岂不自念惜,皇恩谁终穷。
风云碛上恶,沙石关塞重。奋激何家为,髀肉嗟重生。
剑未血郅支,老骥终槽腾。平生报主志,岂在金印封。
苍生何时宁,白发日夜生。勉旃复勉旃,无愧桑与蓬。
覆瓦千梢竹,根墙四面花。屋庐巢翡翠,泥壁草龙蛇。
荷芰风长好,藤萝月正赊。怜君好文彩,未改野人家。
值杖层波挂酒瓶,春风良会屐初停。楼高百尺虚窗白,浪涌千重列岫青。
闲就客吟泉上石,话同僧过竹边亭。醉于马上乘船过,松外春涛万古醒。
踏青过也。石城春市如画。红楼翠阁,酒旗歌扇,尽捲珠帘,彩蟾光射。
今番灯便挂。怎比月牙池上,夏时良夜。点琉璃、三十六盏,青雀绿波中耍。
香车争路花骢打。杖头钱沽酒,绰板凭谁借。不消红灺。
已醉底染就,吴绫香帕。何须云母砑。只有桃根桃叶,解春风话。
问可能相候,看灯深院,枇杷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