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二首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
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
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以东长江以西,落日缓缓下沉,无风卷起,楼阁上的招牌一动不动。
登临的地方是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徘徊在湖光山色中一直到暮色。
跋涉万里来此还要登高望远,三年辗转历尽危难还要独登高楼。
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晴空万里,湖面风平浪静,天空倒映在平湖中,行驶的帆船和大雁好似都漂浮在空中。
晚秋后异乡旅人登楼望景,落日缓缓落在君山之中。
向北看只见稀疏的白色枯草,向南望则看见枫叶红艳似火。
一路只顾观赏风景很少留神思考,结果到了巴陵还未作出好的诗篇。
注释
帘旌(jīng):酒店或茶馆的招子。夕阳迟:夕阳缓慢地下沉。迟,缓慢。
吴蜀横分地:三国时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吴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扎在岳阳。横分,这里指瓜分。
徙(xǐ)倚(yǐ):徘徊。
三年多难:公元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春天北宋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凭危:指登楼。凭,靠着。危,指高处。
吊古:哀吊,凭吊。
晴不风:晴空万里,波澜不惊。
杪(miǎo)秋:晚秋。
君山:全称君山岛,位于湖南岳阳东部的洞庭湖中。
白首:白发。这里指为枯萎而不凋谢的白色草。
丹枫:经霜泛红的枫叶。

赏析

  其一

  第一首是诗人写岳阳楼的开篇之作,所以精心打造,郑重其事。

  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一个宏观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楼。“洞庭之东江水西”,诗人在一句七字之中,巧妙地运用了“东”“西”两个方位词,并以湖、江系之,则岳阳楼之所在,如或可见。而后再写举目所见,为“帘旌不动夕阳迟”。这一句是全诗写景浓墨重彩的一笔,看似平常,实则细腻。“帘旌”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近景远景合而为一,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地扫描,逐渐放开,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迟落的夕阳,提示着傍晚的安详。这样富有诗情画意的情境,不禁引起诗人丰富的遐想。

  诗的颔联从静态舒缓的景物描写中振起,转而为强烈的抒情。仿佛是音乐的变奏,这两句诗似乎是在重复上面的主题,风格却又迥然不同了。“登临吴蜀横分地”,也是在说登临的地理位置,却加入了厚重的历史感;“徙倚湖山欲暮时”,也是在写黄昏时分登楼观景,却融入了些许怅惘之情。这样的渐变,是一种烘托,是一种过渡,是一种物我兼融的摹状。在这里,诗人的主体形象不经意地、自然而然地出现在诗中,他在思索,在徘徊,在融情入景,在借景抒怀

  经过前面的蓄势,诗人终于在颈联以近于直呼的方式,发出了最高亢最强烈的呐喊:“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这两句诗,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收到了双重叠加的艺术效果,读之让人感慨万分。诗人的“万里来游”不过是万里逃难的高雅说法,但是又无可奈何。心中的苦闷,只好在“远望”中消解。“三年多难”,本来已经不胜觳觫,却还要在这里登高临危,让人不堪忍受。诗意至此,已经一波三折,千回百转,把感情推向了极致。

  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这样的苍凉气韵,与杜诗中“无边落木潇潇下”,“艰难苦恨繁霜鬓”相同。同样的国破家亡,天涯沦落,此时此刻,杜甫成了诗人患难中的知己,因此,诗中自然有了杜诗中雄阔慷慨的风格。

  其二

  第一首写登楼,而第二首转写景和归途。诗人登上岳阳楼,看到的是“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这就描绘了多种景物:天空、湖水、倒影、夕日、大雁,构成了洞庭湖独有的美景。表面上“晴不风”三字略显俗套,但这正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相同韵味,不加修饰,只是写的是湖水之壮美,这更显手法独特。第二联写人亦写景,而且再次点明时间是傍晚时分。第三联起,开始写诗人的归途了,而且又再一次将诗句引向了景物,向北看,见白草稀稀,向南望则见枫叶红红,这一联的描写将整首诗推向高潮,对仗工整,别有韵味。最后两句就是写诗人只顾观景,写着的诗到了江陵还未完,这就从侧面衬托了长江洞庭之间风光之好。整首诗的感情同第一首一样,是“忧”的,因为两首诗记述的为同一系列的事,其感情也是相同的,只是被隐藏了,这首诗实际上表达了北宋国亡后,作者只能观景排忧之情。

主旨

  这首诗写了诗人登楼的所见所感,虽是抒写到岳阳楼游玩,但心系国家政事,忧国忧民,借登楼来谱写了一首爱国诗篇。

创作背景

  公元1127年(北宋靖康二年)四月,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当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上岳阳楼,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这两首就是其中之一。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猜你喜欢

双双蝶翅涂铅粉,咂花心。绮窗绣户飞来稳,画堂阴。

二三月,爱随风絮,伴落花,来拂衣襟。更剪轻罗片,傅黄金。

汉恩天外洽,周颂日边称。文独司空羡,书兼太尉能。
出关逢北雁,度岭逐南鹏。使者翰林客,馀春归灞陵。

乐缘仁智两相宜,好是斜阳未可归。倒影沉沉长自在,谩怀今古叹人非。

去国离家路八千,平生不爱半文钱。
苍天鉴我无私意,莫使妖禽夜叫冤。

初欣綵胜迎春早,已觉鸡人报漏迟。风色结寒犹料峭,天光煦物已融怡。

纪年史创春王月,改朔书焚《夏小正》。四十余周传甲子,竟占龟兆得横庚。

咄汝青衫,奚不去、白杨荒漠。叹是处、病兰不笑,瘦琴空削。

邺酒红来心久死,越娘紫去怀长恶。猛耳酣、追忆玉笺河,惊流落。

东箫屐,西纨芍。北金谷,南铜雀。只词流骚艳,供伊谈噱。

百不怜人游猎赋,一生误我灵光作。向要离、冢上以呼余,余曰诺。

年年负却花期!过春时,只合安排愁绪送春归。
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

多事关心偶不眠,随人也当守残年。不须更说新春事,来岁今宵在目前。

枫林野水龙门道,海屿青冥秋浩浩。沙头昏晓落寒潮,渡口寒暄自芳草。

芳草萋萋春复秋,来往行人应白头。十年不醉龙门夜,此复经过愁更愁。

绿江沈沈泛轻舸,旅舍萧条独行坐。秋风飒飒吹雁来,山叶飘飘向人堕。

元龙高楼谁复过,子云旧宅今如何。年芳寂寞山花笑,往事凄凉野鸟歌。

此去伤心不能已,叹息人间秪如此。词赋空留千万言,世人见如一杯水。

沦落天涯一遇君,龙门之下又离群。那知别后芳山里,叫月清?谁忍闻。

夜半山中布谷啼,离人归路梦中迷。深乡三月青苗老,犹有荒田未得犁。

买得鸡泉新酿,病中无容同斟。遣人持送旅窝深。呼取毛翁共饮。少个散花天女,维摩憔悴难禁。安排走马杏花阴。咫尺春风似锦。

初樱动时艳,擅藻灼辉芳。缃叶未开芷,红葩已发光。

两峰遥对峙,十里大江横。锁钥分南北,河山几战争。

晴云汉川树,初日武昌城。为访桓公柳,攀条别绪萦。

涧壑吼风雷,香门绝顶开。阁寒僧不下,钟定虎常来。
鸟啄林稍果,鼯跳竹里苔。心源无一事,尘界拟休回。

草露迷荒径,林风荡小桥。同人期昨夜,结社待今朝。

秋水连天动,村烟带日消。伫怀前路客,散步尚逍遥。

身世飘零梦屡更,云山只抵一尘轻。曾求铁汉楼边死,偶向金吾杖底生。

野寺梅花窗窈窕,空林杜宇路凄清。谁怜海鹤心无系,又挂蒲团得得行。

下阶欲别离,相对映兰丛。
含辞未及吐,泪落兰丛中。
高堂秋静日,罗衣飘暮风。
谁能待明月,回首见床空。

阵鸿惊处。一网沈江渚。落叶乱风和细雨。拨棹不如归去。

芦花轻泛微澜。蓬窗独自清闲。一觉游仙好梦,任它竹冷松寒。

步入东南翠霭重,白崖深处雾烟封。金鹅咫尺通三叠,玉练千寻并五峰。

学易欲随才子后,读书偏傍谪仙踪。他年副墨藏名壑,百变风云共淡浓。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