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一开始就对郑所南所画的兰抒发自己的感受。但这种感受是作者通过自己的想象把郑所南所画的兰加以改造后而抒发的。郑所南画的是不着土地的兰花。而作者想象这画中的兰花,在肃杀的秋风里已变成了茅草。这里作者用了屈原《离骚》中“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的诗意,以此手法,表明宋亡之后,不仅国土惨遭蒙古族统治者的蹂躏,而且许多人有的受到摧残,有的变节,有的抗元复国的意志消磨殆尽。而且是整个“南国”一片凄凉,毫无复国的生气了。这两句写出南宋灭亡之后,在蒙古族残酷统治下,抗元复国的斗争已逐渐消沉的情状。
后面两句转而赞扬郑所南。说只有郑所南忠于南宋之心依然坚定不移,他用自己的泪水和着墨水画兰,以绘画的方式写出又一部《离骚》。从而表现了郑所南坚贞的民族节操和坚定的爱国信念。作者赞扬郑所南,实际也表达了自己绝不屈服于任何暴力的民族气节。
全诗用反衬手法。前两句用比的手法表现在蒙元残酷统治下人们抗元复国斗争日益消沉的景象,后两句写郑所南坚贞之节依然不变,以前面两句反衬后面两句,见出所南坚贞之志和爱国精神的可贵。正如孔子所说的:“岁寒知松柏之后凋也。”
夕阳亭中语未已,一合乾坤匝疮痏。疮生望公公不起,携妓东山玩山水。
神州陆沈宁不耻,正赖丝竹陶写耳。淮淝风鹤繇密指,固应孩视桓元子。
吁嗟公乎真杰士。
沧溟之中有奇甸,人风俗礼奇尚扇。捲舒非矩亦非规,列阵健儿首投献。
国王无道民为贼,扰害生灵神鬼怨。观天坐井亦何知,断发斑衣以为便。
浮辞常云冉服多,捕贼观来王无辨。王无辨,褶裤笼松诚难验。
君臣跣足语蛙鸣,肆志跳梁干天宪。今知一挥掌握中,异日倭奴必此变。
亚洲一片云头恶,群花摧折雌风虐。护花幡立海东南,裼裘公子方行乐。
千红万紫开春中,团圆月照何王宫。粗豪莫笑虬髯客,妩媚全胜羊鼻公。
第一楼头人第一,天女散花香满室。中宵醉卧海云红,梦遣黄人捧朝日。
绣衣真昼锦,彩服更花辰。海鹤称觞数,江鱼入馔新。
近欢追里宴,遥祝借朝绅。堂下忘忧草,今春倍往春。
九畹多劳植异根,一枝真称野人轩。似伤萎去将随草,却笑生来即碍门。
茎紫或曾充楚佩,心同端不负兰言。只愁晤对香光下,双影偏销独夜魂。
太行巍巍形势尊,造物设险雄中原。巨灵一朝擘石裂,连峰忽断开山门。
侵云直上几千尺,挂壁一径愁攀援。十步回头五步坐,慄慄汗出如浆翻。
清风掖至最高顶,下视寰海尘埃昏。天坛咫尺若有待,顾我不往惭食言。
世间好处岂不爱,脚力虽尽心常存。为君试写远游兴,夜半月出清吟魂。
良人早峨金豸冠,致身事主遭时艰。边人内犯烽烟起,从征一去不复还。
伟矣闺中未亡人,固穷志节金石坚。孤灯寒幌矢靡他,柏舟再续三百篇。
劬劬夙夜抚遗孤,箕裘旧业期有传。中丞位望光前烈,几经断织丸熊连。
镜鸾孤飞四十年,官原宿草迷寒烟。归去九泉重执手,此生端不负所天。
呜呼,夫死国兮妇死夫,忠贞两全谁与俱。铭章昭垂千百载,燕许大笔春秋书。
玲珑青琐春痕隐,红襟护香栖稳。纸帐寒生,银屏梦断,缭绕炉云微沁。
疏灯碧晕。听铃语烟丛,鸦摇露影。寂寞帘栊,绿阴零乱晚风紧。
花边玉栏倦凭,又朱销粉褪,草深苔润。点点凉星,纤纤新月,暗逗眉梢幽恨。
华年自警。正病酒心嫞,咏兰才尽。晓镜尘丝,怕催双鬓损。
綵仗拂寒烟,鸣驺在半天。黄云生马足,白日下松巅。
盛德安疲俗,仁风扇极边。前程问成纪,此去尚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