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门掩空庭,疏窗上、移来月明如画。飞入暗香,知有梅花,早见影儿相凑。
古欢自与幽人结,朦胧处、一枝低覆。问何事、依依倦倚,恁般清瘦。
欲画偏难下手。看绛萼,琼英粉凝脂溜。绮丽丰姿,淡泊精神,允称百花居首。
想当微雪轻烟候,闲作个、胎禽厮守。相许否。巡檐试开笑口。
甚矣吾衰,谁画出、秋风蒲柳。须信道、相君之面,不过村叟。
车盖鼓吹今梦觉,空山晏坐搔童首。问何人、不着鵔鸃冠,惟君否。
且避暑,频挥手。谨谢客,休开口。只先生生日,归而谋妇。
半臂才更一斗面,百钱恰买三升酒。对此君、烂醉仰天眠,看苍狗。
端居苦无悰,今旦得良契。逍遥出近郭,散策淮水际。
草软倦堪眠,林香醉宜憩。鸟哢晴始和,川容晚逾媚。
筱深风苇密,沙没夕潮至。野鹭浑忘机,似识静者意。
幽怀颇得惬,逝景苦难系。候卒晡欲还,春城暝将闭。
因知市朝隐,兼有林壑致。永言终此生,涵泳太平世。
抄写犹前日,吟哦遂隔年。真成坠眢井,未易及深泉。
曷日仙能至,何时弹比圆。自非深致力,宁识贵吾贤。
晓气如烟,春寒似剪,好梦莺声唤转。一番情思倦恹恹,拂菱花、碧纱窗畔。
画眉人怨。曾酿否、镜中娇面。锁双弯,多少闲愁怨,归来始展。
东风懒。不到天涯,那有鱼和雁。瘦腰无力倚楼台,掠云鬟、怕抬纤腕。
鬓钗斜罥。记当日、花枝轻捻。指尖尖,笑染黛痕深浅。
古人重忧勤,忧勤皆寿考。今人贪欢娱,欢娱多折夭。
延陵有封翁,齿德为国宝。年逾洛水英,貌比商山皓。
诗书课子孙,田园足蔬稻。福寿有如斯,梓桑都压倒。
谁知驹犊年,驰驱无暮蚤。迨乎烟尘生,栩棘集羽鸨。
施舍及存亡,诚求还赤保。抱此饥溺心,乡闾忘旱涝。
天道每好还,报施争迟早。燕山窦禹钧,阴德回苍昊。
磨鍊出精神,胜食安期枣。从古晚晴佳,夕阳无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