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前两句描写赶路情形,反映了山间的优美景致和诗人的潇洒神态;后两句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渲染出到达“山家”时的欢乐气氛。这首小诗纯用白描,灵动有致,清新隽永。
“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是写途中所见。骑马过溪,踏乱了映在水中的霞影,点明了溪水的明澈,霞影的明丽。迎风向前,落花堕于衣袖之上,可见春花满山。“落花”亦点明季节。“醉袖”中之“醉”,有为春光所陶醉之意。马匹、溪水、明霞、落花,构成一幅美妙的“暮春山行图”。诗人来此并非为赏风景,而是访问山家。然而笔触所至,风景自现。
“怪见溪童出门望,鹊声先我到山家。”诗人来到山居人家门口,见儿童早已出门探望,甚使诗人惊奇。“怪”字为末句伏笔。原来是因为“鹊声先我到山家”。这两句先“果”后“因”,巧作安排,末句点明溪童出望的原因,则见“怪”不怪了。重点突出了末句的鹊声。“喜鹊叫,客人到”。故而山家的儿童闻鹊声而早已出门迎接了。山鹊报喜,幼童迎望,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自君之出矣,中心剧含梗。思君如纤絺,萧索不禁冷。
丈夫四方志,胡乃死槛车?倘遂七生愿,祝君生支那。
抱疴甘伏枕,语别即沾巾。风雨残春路,关河独去人。
无才安宦拙,宁俭补家贫。禄养嗟无及,吞声忆二亲。
江夜月微明,梅花瘦影横。念君千里外,多少岁寒情。
已办花前饮,花神岂避人。欲将花尽发,故著雨留人。
不藉籧篨自作扃,避风应笑肉为屏。似渠雅制谁宜称,合号乾坤一草亭。
霜意满生绡。幽香点素毫。傲维摹、雪里芭蕉。欲与冰花传雅操,纵冷淡、自丰标。
叶上薄难消。琼霏碧玉绦。好陪它、冻折梅梢。洛浦人游明月下,披鹤氅、更飘摇。
昔读《治安策》,今谒太傅祠。骨鲠有如此,英灵或在兹。
吊原宁无感,赋鵩终有疑。直士多放斥,佞人每高驰。
汉文称令主,逆耳犹见遗。如逢昏与暴,杀人固其宜。
湘江有流藻,可以荐明粢。褰帟拜遗像,流涕满裳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