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邯郸道,又来走这遭”,一个“又”字点出卢挚故地重游,再次走上邯郸官道的事实。此处引用唐代传奇沈既济《枕中记》中的典故,卢生在邯郸道遇吕翁,枕着吕翁赠送的磁枕人梦,在梦中历经荣华富贵,一觉醒来却发现主人灶上的黄粱尚未蒸熟,由此领悟得失富贵不过是一场梦的道理。
对这一典故的引用,同作者自身经历密不可分。卢挚在燕南任官之前,他曾任皇帝的侍从之臣、按察使、廉访使、翰林学士等要职,可以说是享尽了荣华富贵。此次赴任恰好经由“黄粱一梦”故事的地点,故事主人公的姓氏又与他相同,这些巧合促使他产生了过尽铅华、豁然梦醒的感觉。
接下来“须不是”三句,承接上文,表达自己并非无归隐之心,而是无法抗拒名利的诱惑。其中“山人索价高”意为,山中人索要高价才允许作者入山归隐,联系前面“须不是”三个字来看,直白地道出他的自嘲之意:他深知并不是归隐的代价太高,而是因为“虚名无处逃”,这五个字用风趣的笔法交代了他无法归隐的原因,即功名的引诱让人无处可逃。
“谁惊觉,晓霜侵鬓毛”两句作为结尾,将卢挚已经这把年纪还不能看开名利的自我感伤表达得淋漓尽致。“谁惊觉”三个字写出了光阴流逝之快,也写出了他蓦然回首有所感悟却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可奈何。
全曲有很明确的主题性,语句上下承接,脉络清晰,但所表达的情绪却是矛盾的。卢挚用自我嘲讽的笔法写出他在归隐和继续为官两种选择之间摇摆的心情,这在那个时代很有代表性。
残夜山月吐,蓐食治野装。策策林响变,一叶风陨黄。
客路感时节,起看雁南翔。秋风捩孤影,云路正茫茫。
露叶翻翻翠色铺,小园多种淡巴菰。红潮晕颊浓于酒,别调氤氲亦自殊。
杪岁垂垂尽,寒花悄悄繁。律回春有信,冰动水生痕。
朴学惭经济,穷居废讨论。都将百年意,一笑付乾坤。
堂堂乌府士,声已播钱塘。投劾惊神鬼,摛词凛雪霜。
潮回吴渚冷,月落越山长。西浙今非昔,期公正纪纲。
凄凉鼓角北风传,嘈杂琵琶思远天。白雪有谁知幼眇,翠蛾空自惜联娟。
旧时左辖下三台,坚壁相持久不开。但欲黄金留翠袖,岂知白骨长苍苔。
两年征伐多荼毒,一旦功名付草莱。大谬最怜分阃帅,受降未了敌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