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首五句,从樵夫随身不离的工具——斧子入手,先是运用了两则古代的典故。一则是观看仙人下棋,以致烂了斧柄;一则是飞上天空,修磨七宝月轮:都是充满神奇夸张色彩的传说。可见作者是借物而寓现意境,暗衬出樵夫的不同凡俗:他饱阅世事,所谓“五百年来棋一局,闲看数着烂樵柯”(徐渭《题王质烂柯图》);身手不凡,所谓“从来修月手,合在广寒宫”(苏轼《正月一日雪中过淮谒客》)。咏“樵”而点涉“棋”、“月”,也说明这位樵夫具有雅士的素质。接着的两句,“不将连理枝梢锉,无缺钢多”,是巧妙的双关。表面上它仍是写斧,不去砍伐连理枝梢,故不至于锋刃卷缺。但其实质的含意,读者一目了然:连理枝是人间爱情和美好事物的象征,樵夫对它们爱惜有加,足见他是以仁德和正义为己身追求的有心人。这两句更明显地闪动着人物的身影,为下文对樵夫的直接描写,作了不露痕迹的过渡。
六、七两句对仗,形象而深刻地绘述了樵夫的日常活动。猿猴出没于深山悬崖,“猿枝”极言樵伐之险;野鹤在大树的枝梢上筑巢栖居,“鹤窠”极言山木之高。而樵夫涉险攀高,视同等闲,“不饶过”见出了他的勇敢坚决。山中涧谷乱石崎岖,坡坂泞滑难以驻足,而无论是“石涧”还是“泥坡”,樵夫都如履平地。“惯立尽”三字,体现出他知难而进的无畏气概。
如果说以上的七句已将樵夫的樵薪生活与正直刚强的品格作了充分的表述,那么结尾的三句,无疑是作者歌赞和审美的最强音。作者赞美樵夫,不仅是因为他是生活的强者,更是出于他在精神上的超越。“还参破,名缰利锁,云外放怀歌”,就活脱脱地表现出了一位蔑视名利、傲睨尘俗的高士形象。“云外”二字意兼虚实,既表樵夫的实际处所,又表出他的脱俗风神。元曲中常有对“不识字烟波钓叟”(白朴《沉醉东风·渔父词》)的赞美向慕,本篇这位“放怀歌云外樵夫”,是足以与之比并的。
两郎探花如顾山,红紫黄白俱可怜。春风过此即埽地,尔复碌碌慰眼前。
何计鞭阴石。只当天、烛龙鞭火,愁心如炽。败屋閒云依破衲,松影北窗堆积。
看茶鼎、风吹习习。荷叶三枚延法庆,宝光师、飞锡河娄国。
我相在,竟谁识。
山城梵宇巍然立。叹几时、青鸳白马,又生荆棘。假使泉明今尚在,莲社定须重入。
便满眼、惟馀俗物。挥泪我来寻旧址,怅远公、头白今成雪。
钟楼外,又斜日。
玉壶金世界。日月同光彩。仙童为活计、恋风采。觅药川源,日日西南采。
收拾归碧海。始结金晶,九变还元不坏。
熏透遍身香雾霭。涌出光明大。长生纯体现、傲物外。
可界惺惺、动静都无昧。一体含融量,括古包今聚散,无挂无碍。
先生久忘机,为尔虞矰缴。一朝长羽翮,万里翔寥廓。
谁信恶沟鸱,忽作华表鹤。岂无三玉环,遗音嗣黄雀。
落花堆里,剩半丝一缕,呼之欲出。人在小窗扶病起,恍惚似闻声息。
玉已成烟,香拼化土,此恨终难灭。苔荒院冷,知它多少凄咽。
堪叹从古佳人,几多艳魄,曾与君同劫。回首淡烟凉月夜,春梦了无痕迹。
悄悄冥冥,酸酸楚楚,偷向墙阴泣。晓风吹散,却从何处寻觅。
少年来作五陵游,一掾风尘已白头。今日送君秋色里,疏钟小雨上离舟。
更将出处与谁谋,自幸还同李郭舟。每籍高谈延好兴,肯延俗债惹閒愁。
鸟于江上来还去,云向山头起复收。笑我别来身渐远,尚凭清梦到皇州。
已誓辞岭南,今复从人役。六月买舟行,七月到水驿。
幨帷入官衙,甫坐未暖席。胥吏双垂手,捧卷与喉积。
华堂正葱茏,驺从纷辟易。梁橑锦绮张,室中辉煌色。
雕镂施下陈,溷轩耀丹碧。于以奉上官,下民望恩泽。
击鼓何阗阗,台皂分两翼。巨镣响郎当,桁杨累接迹。
徒杖为麟鸾,十宗九大辟。日日报瘐死,身死臧不贷。
生者追索完,便可施杀磔。小者十数辈,大者数十百。
日光惨惨然,又传飞宪檄。曰汝事纵容,而止科盗贼。
参僚方递宴,一日四五食。繁声促心耳,新奏迂琴瑟。
姱女擎玉觞,俳优杂进剧。脱帽兴容与,纵横随酒力。
乃驱鸠鹄民,任意为敲谪。呵谓此奸徒,敢不承叛逆。
贼叛均殊死,胡为苦煎迫。彼尚有妻子,尚有姻与戚。
律例有明条,是当合并籍。城中四犴狴,男女囚弃塞。
中有轻系人,三载闭幽黑。其过久已昭,屡请不蒙释。
嗟汝下愚民,汝慎无凄恻,兹独死一身,妻孥可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