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介绍李衍:“善画竹,青绿设色师李颇。人争欲得之,求者日踵门不厌。画竹二百年来,用意精深,无如之者。后使交趾,深入竹乡,于竹之形色情状,辨析精到。”故宫博物院藏有他的画竹,不易见,但这首曲子却能使读者想见其作品的风神。
该篇题为“息斋画竹”,作者却并不直接评说竹子画得如何如何,而是先巧妙地用了两则传说的典故:一是东汉仙人费长房,掷青竹杖化龙事。作者将画上的竹子比为“神龙蜕形”,可见竹姿的劲健和生动。二是凤凰食竹事。“丹山”是凤凰的巢穴,凤凰非竹实不食,如今受到画竹的诱惑而飞来“栖庭”,可知李衍所作的是一幅壁画。“神龙”、“彩凤”,对仗工整,妙在前者是画竹本身的暗喻,后者则是作者观画后的奇特联想。这两句用的都是神话传说,作者引为感受,实是赞美李衍绘出了非人境所有的仙作。
三、四两句,进一步细绘画面的内容。李衍的这幅竹子,中间夹杂着新竹,竹尖从“粉箨”中抽出,而竹下还点缀着苔藓。画竹画出壳皮上的细粉已是够绝的了,更何况是那样鲜活,仿佛一阵风吹来还会扬起它的清香;苔色深苍,调色自亦不易,而奇在画上的苍苔还让人产生“冷”的感觉,似乎刚刚经受过一番雨水的洗刷。这两句充分调动了艺术审美的联想,综合了形、色、香、觉的感官享受,将“息斋画竹”的外象和气质重现得栩栩如生。要不是作者加一句“老仙翁笔底春生”,人们恐怕会错以为是一丛真竹子呢。
末两句显示了“息斋画竹”的总体效果。李衍画在壁上的这幅杰作,犹如在庭院中栽上了一片翠竹,宜月宜酒,使人仿佛置身于潇湘一带的自然美景之中。这两句富于诗情画意,用明月阑珊、酒意瞢腾、潇湘缥缈这种种充溢着朦胧美的意境作为借衬,展现出画作娟美的风神。全篇未出“画竹”二字,却句句不离题面;不下文字断语,却用一系列形象代替,作出了最好说明。
前年强寇至,仓忙避空谷。我里数百家,及归半鱼肉。
去年南军来,讵意行杀戮。纵暴与寇等,十家九家哭。
今年迎北军,膜拜卷两足。死者归涂泥,存者依草木。
惊魂苦未定,乃复遭驱逐。凄凄廛市间,寒月照逃屋。
乾坤等覆持,圣明均喣育。而我天降凶,伊谁怨荼毒。
哀哉勿重陈,回首诉力牧。
三十年前事,记童年、章华曾作,屈平高弟。家本宝华山下住,门映石湖荷芰。
有一带、疏轩曲砌。忆得危崖腾健鹘,咽秋灯、夜半歌山鬼。
风乍刮,鬓成猬。
凄凉阅尽人间世。看多少、经堂书库,拆为马肆。旧日生徒今亦老,相对贤门佳婿。
更似舅、魁然无忌。且尽君家黄菊酒,论人生、一醉为佳耳。
西州恸,成何济。
去秋今夕舣归船,雨湿湓江叹隔年。幸此一轮开霁魄,却嗟千里共秋天。
更为来岁悠悠约,安得清光夜夜圆。孤馆悄然谁晤语,满庭寒露湿苍烟。
涧树东连岳树深,先生前寓华阴。相思北接太行岑。
《蒹葭》傥触居关兴,《蟋蟀》偏工入冀吟。世易繁霜应有道,天留硕果定何心。
晨星落落长蒿目,忍使寻盟负断金。
世道茫茫未解忧,新凉行色且归休。四年扰扰春如梦,五帙骎骎老转愁。
禹贡九州行半矣,周家十乱有人不。浣纱云冷徽山月,不似林间乐一丘。
十八盘岭柏岩西,叠翠层峦路欲迷。直到山巅云隐处,我身恍似与天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