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

春豫灵池会,沧波帐殿开。舟凌石鲸度,槎拂斗牛回。
节晦蓂全落,春迟柳暗催。象溟看浴景,烧劫辨沉灰。
镐饮周文乐,汾歌汉武才。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春天参加了灵池上的宴会,池边设置了帐殿。

船划过了石鲸,好像从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回来。

这个节日是正月三十日,春气还没有到来,只是暗暗地催杨柳发芽。

像北海那样茫茫无涯的水中,正好看落日的景色;看到池底的黑泥,便想到这是劫火烧馀的残灰。

周武王在镐京与群臣宴饮,乘船泛游于汾水之上,写下《秋风辞》。

不怕三十夜没有月亮,自然会有报恩的夜光珠进来的。

注释

灵池、沧波:指昆明池。

槎:船。

晦:农历每月的末一天。

溟:海。

镐:镐京,西周都城。

赏析

  在唐代人的观念里,从二韵到一百二十韵的五言或七言诗,只要平仄粘缀,词性、句法都成对仗,就都是律诗,一概称为五律或七律。二韵四句的称为绝句。绝句也是律诗,故又称“小律诗”。六韵以上的称为大律诗。宋元以后,绝句不属于律诗。“五律”、“七律”这两个名词仅指四韵八句的诗。于是,有必要绐六韵以上的律诗另外定一个名目,“排律”这个名词是在这样的需要下产生的。它有方便处,也未必“有害于诗”。

  唐中宗李显,在一个正月三十日到昆明池去游玩,高兴地做了一首诗,命令随从的官员们大家和他一首。当时有一百多人做了诗。宋之问这首诗是被评为最好的作品。题目“奉和”,这个“奉”字,如果按照它的本义来讲,就是“捧”字。意思是双手捧了皇帝的原作,照样也做一首,但现在,它已成为恭敬的礼貌词,如“奉答”、“奉命”、“奉询”等等。

  许多人用同一题目做诗,第一个人做的第一首诗,称为“首唱”;大家跟着做,称为“和”。这整个赛诗的行动,称为“唱和”。和诗也有几种不同的情况。用同样的题目,同样的诗体,但不用同样的韵脚,这是“和诗”。题目、诗体、韵脚,全都与原唱一样,这是“和韵”。在唐代,“和”与“和韵”,意义不同。宋元以后,凡是和诗都必须用原韵,于是“和”与“和韵”就没有区别了。

  晦日是每月最后一日。大月是三十日,小月是二十九日。前面不标明月份,就是正月晦日。唐代的礼俗,以正月晦日、上巳和重阳定为三大节日。在这三天,公私休假,官吏和人民都郊游宴乐。到了宋代,这种风俗已不行了,所以宋代以后的诗中,见不到晦日游宴的题目。

  “幸”是一个封建政治动词。皇帝到了什么地方,就说是“幸某处”,因为这是某处的荣幸。皇帝在某一位妃子的屋里歇宿,就说是“幸某妃”,因为这是某妃的荣幸。

  昆明池在汉长安城西南,原是汉武帝所开,以训练水军的。在唐代,成为一个名胜的游览区。

  “应制”也是一个封建政治语词。皇帝的命令,称为“制”或“诏”。其书面文件称为“制书”或“诏书”。唐初几位皇帝都能作诗,他常常在令节宴会的时候作诗首唱,命诸大臣和作,因此,初唐诗人集中有不少“应制”或“应诏”的诗。题目用“奉和”或“奉和圣制”的,表示皇帝自己先作了一首,有“和”当然必须先有“唱”。题目有“应制”而没有“奉和”的,表示奉皇帝之命而作,但皇帝自己并没有作。例如宋之问有一首《幸少林寺应制》,是他随从武后游幸少林寺,奉命而作。因为武后没有作诗,故只有“应制”而不是“和”。应制诗也有限制定韵脚的,例如宋之问有《九月晦上阳宫侍宴应制得林字》一诗,是九月晦日武后在上阳宫设宴,命大臣各作一诗,每人分配到一个韵脚,宋之问得到“林”字,他的诗就必须用“林”字韵。

  “应诏”和“应制”本来没有区别,但武则天规定用“制”字,不用“诏”字,故武后以后都用“应制”而不用“应诏”。奉皇后,太子的命令,称为“应令”,例如李百药有一首《奉和初春出游应令》,这是随从皇太子初春出游,太子作了一首诗,命大家和作。还有用“应教”的,那是奉诸王之命而作。例如虞世南有一首《奉和咏风应魏王教》。太宗的第四子李泰,封为魏王,他作了一首咏风的诗,请陪同的大臣也作一首,所以题作“应魏王教”。还有一首诗题为《初晴应教》,就不知道是应那一位王子的教了。

  “应制”、“应令”、“应教”诗,总称为“应制诗”。这种诗大多是五言四韵的五律,或六韵至十二韵的长律,偶尔也有绝句。由于这是君臣之间的文字酬答,措辞立意,必须顾到许多方面。要选择美丽吉祥的辞藻,要有颂扬、祝贺、箴规的意义,要声调响亮,要对仗精工,要有富贵气象,切忌寒酸相。这样,它就成为一种典型的宫廷文学。唐代诗人官位高的,差不多人人有这种诗。后世皇帝爱好文学者少,自己能作诗的更少,这种君臣唱和的风气就衰歇了。

  为皇帝晦日游昆明池而作诗,题材中主要部分当然是皇帝、晦日、昆明池三项。宋之问这首诗就使用了与此三者有关的典故。第一联是先叙述这件事:春天参与了灵池上的宴会,池边设置了帐殿。灵池、沧波,都是指昆明池。第二联描写乘船在昆明池中游览:船划过了石鲸,好象从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回来。昆明池有石刻鲸鱼,又有牵牛织女的石像立于池之东西,使池水仿佛象银河。槎,就是船。第三联就得照顾晦日:这个节日是正月三十日,春气还没有到来,只是暗暗地催杨柳发芽。据说,唐尧的时候,阶下生了一株草,每月一日开始长出一片荚来,到月半共长了十五荚。以后每日落去一荚,月大则荚都落尽,月小则留一荚,焦而不落。这一荚称为蓂。后世诗文家就用“蓂”字代替荚。此诗说“蓂全落”,可知是三十日。于是,这一联诗,就扣住了正月晦日。第四联要扣住昆明池。他说象北海那样茫茫无涯的水中,正好看落日的景色;看到池底的黑泥,便想到这是劫火烧馀的残灰。这两句用的都是昆明池的典故。当年汉武帝开凿此池,取象北海(溟,即北海)。在池底掘得黑灰,以问东方朔。东方朔说:天地大劫将尽,就会发生大火,把一切东西都烧光,叫做劫火。这是劫火后遗留下来的残灰。第五联就转到皇帝。周武王建设了镐京(今陕西长安),与群臣宴饮。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君臣宴会的故事。汉武帝曾和他的大臣们乘船泛游于汾水之上,自己作了《秋风辞》这首著名的歌。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君臣游乐唱和的故事。宋之问就很适当地用这两个典故组织了两句诗,顺便歌颂了李显为汉武、周王。镐饮是周武王的事,但这一联诗中不能以“周武”对“汉武”,于是只好硬派作周文王的事了。最后一联是结束,应当使皇帝、晦日、昆明池三者都有交代。宋之问又用了一个汉武帝的故事。据说汉武帝曾救过一条大鱼,后来在昆明池旁得到一双夜光珠,是大鱼报恩献给他的。于是这一联诗就说:不怕三十夜没有月亮,自然会有报恩的夜光珠进来的。

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猜你喜欢

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病夫因病得来游。更值满川微雨、洗新秋。

去年长恨拿舟晚。空见残荷满。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繁花相送、过青墩。

豪杰争唐鹿,江南号富疆。
明时虽混壹,余俗尚彫伤。
税版诛求急,词曹牒诉忙。
皇心愍颓弊,使节付才良。
贫吏先投绂,奸民尽越乡。
闾阎无插笔,田亩有棲粮。
汉阁归期阔,隋河去驿长。
风高片帆疾,钲鼓入秋光。
今年花似去年新,去年人比今年老。
我劝厚地一杯酒,收拾白日莫苦早。

京路马骎骎,尘劳日向深。蒙泉聊息驾,可以洗君心。

试此望摇落,秋襟成惘然。
客怀伤薄莫,节物感穷边。
断烧侵高垒,微阳入晚川。
年来旧山意,常与雁翩翩。

偃师东行路萧瑟,颖阳归客怀蓬荜。牛二店前餐不遑,曲梁馆里衣频拂。

嵩山月色照银鞍,自笑风埃老皮骨。花朝已及酴醾香,豫数光州看花日。

正月西游二月还,路出梁园马蹄疾。中牟西更圃田西,咫尺飞沙路忽迷。

貂裘烈尽北风急,憔悴孤征冻蹇嘶。康王城边古台下,堌子门外无行者。

琼瑶宫观白云天,杨柳无枝不堪把。马上思家万里长,况乃光州非故乡。

雪深不见一南雁,行尽关山一断肠。

布谷催春种,千声复万声。一身无托处,安敢话归耕。

不求大道出迷涂,纵负贤才岂丈夫。
百岁光阴石火烁,一生身世水泡浮。
只贪利禄求荣显,不顾形容暗悴枯。
试问堆金等山岳,无常买得不来无。

乙疾顷来思,秋风忽若斯。黄花开独晚,玄鸟去何之。

稍习田家苦,方知静者为。多君能枉驾,时复慰吾私。

忆昔如相识,公归自中都。
时方擢上第,绿发青衫纡。
论郊兄弟间,意气和笙竽。
瑰文发要揽,快语相为娱。
一别间何阔,流年走暘乌。
高情自浩浩,风骨乃仙癯。
顾我蒲柳姿,雪霜凝鬓须。
回思鸿雁行,泪落衣袖濡。
相逢慰栖迟,此道评精粗。
稔闻充素蕴,诸老推通儒。
又知治剧县,民瘼删繁须。
清才为世用,洗目亨天衢。
监州尚小试,称屈非超逾。
敂门喜重来,新诗遗明珠。
倾倒念有陈,草具陪觞壶。
自愧学不讲,议论无根株。
殷勤谢雅贶,披索中肠枯。
壮志已怆悢,俗情厌崎岖。
正须心所欣,日与镌迂愚。
奈何复作远,揽袂还踌躇。
公犹寄异邦,同是江南区。
但虑怀与安,久客非良图。
终当念坟墓,速归三径芜。
昨言亦云然,岁寒勿盟渝。

忙里偷生了未忙,安心聊当眼前方。求仙已许飞腾药,对佛专烧解脱香。

却恨此身真臭袋,不知何物是禅床。他年定作淮南犬,看守山门紫翠房。

愁红低影碧阑干,玲玲风佩寒。背人无语小屏风,相扶秋病阑。

宜翠竹、近苔钱,婵娟庭户间。相思种子隔年年,幽芳和泪鲜。

边调起呜呜,金飙塞外呼。石僵人射虎,岌倒树飞狐。

鼓角和霜冻,关山带月孤。黄沙走苍莽,杀气满平芜。

一年容易秋风起,两地相思两不知。鸿爪空留泥上雪,驹光催作鬓边丝。

他乡落寞皆无妇,故国遥怜各有儿。休笑还家消息断,捣衣声里忆归期。

藁砧何翩翩,乡里方少年。星临格泽丽,月照蚌东圆。

堂上致敬戒,君子其缠绵。不剪锦麝蜡,不烧迷叠烟。

不华苹不绣,不连理不钿。乘车不异轨,井渫不改田。

被刺共命鸟,席织共心毡。煮共并根麦,浴共一流泉。

子盼我留睫,子趋我疾前。我欢子无怒,我起子无眠。

两情同不蚀,金石以合坚。

吾闻青海外,赤水西流沙。神人生鸟翼,蓬首乱如麻。

出入乘两龙,左右臂双蛇。中有不死药,奇丽更纷葩。

琅玕坠珠英,玗琪散瑶华。双双相合并,文文自交加。

我愿从之游,万里迹非赊。但恐非人类,寿命其奈何。

云度鹊成桥,青翼已传消息。彩伏蕊宫初下,应人间佳夕。
龙烟缥缈散妆楼,香雾拥瑶席。准拟洞房披扇,看仙家春色。
世间泉石本无价,那更天然落景中。汉佩琮琤寒溜雨,
秦箫缥缈夜敲风。一方清气群阴伏,半局闲棋万虑空。
借问主人能住久,后来好事有谁同。

共泛归槎锦水浔,一尊岐路惜分襟。明河夜落西征赋,白日秋悬近侍心。

七泽风高闻断雁,五陵花发待华簪。经途不负淮南约,迟尔同扳桂树林。

长楫诸公折角巾,头衔不屈旧词臣。三千上客曾倾坐,百尺高楼好置身。

自下羊昙华层泪,每安杜甫草堂贫。灵床寂寞琴弦断,絮酒南州只一人。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