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铁甲夜巡关,丞相朝衣晓立班。日上三竿僧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这是元杂剧中的上场诗。诗中的“闲”偏于“闲暇”之意,而本曲的“闲”则作“闲散”解。两者的内涵虽不尽相同,但在支持结论的方法上却异曲同工,即都使用了比照。
曲中的比照法比较独特,分作两个层次。
第一层是以互成鼎足对的三句并列,分别出示武将、文臣、渔父的日常生活景象。将军镇守雄关劲隘,雪花纷纷落满铁衣,气象凛肃,这一句代表了建功;文臣在宫中的白玉陛栏旁,应制赋诗,花团锦簇,气象富贵,这一句代表了扬名;渔父一叶扁舟,徜徉于月夜的黄芦江岸边,气象超逸,这一句显然是代表清闲。三句在表面上不分轩轾,提供让“君试拣”,但作者随即便亮出论点:“立功名只不如闲”。也就是点出了“乐闲”的题面。
而第二层则运用李白、许远及严光的三则典故,分别作为第一层三句的诠释和补充。由于两层间本身存在着从现象到本质的跃进,令人憬然惕然,于是“名”、“利”与“闲”的孰优孰劣,顿时高下立判。而作品的警拔峭严,也就活脱脱地表现出来了。
久蕴惊天动地文,乘秋得志正逢辰。青钱万选终须中,白玉三投始辨真。
鹗荐比声万贡日,莺迁前试帝城春。汉庭方尚春秋学,须作平津第一人。
仲夏五日箫鼓竞,薛老峰前舟可怜。水下九龙江意远,山回五虎地维偏。
故情幸不遗高适,豪论能无屈傅玄。万事糺纷人代里,聊为酩酊答风烟。
飘飘校书郎,栖迹芦花坞。孤云卧高林,双凫下清浦。
玉树带蒹葭,秋光映眉宇。胸怀冰雪明,容仪鸾凤舞。
昔陪青藜翁,洒翰辟玉府。佩剑出龙泉,烟尘暗中土。
翩然赋归来,垂纶傍芦渚。雪花香满襟,风絮光翻羽。
邀彼鹤上仙,泛我尊中醑。高歌落海蟾,长啸惊石虎。
愿接卢敖游,仍呼太白侣。飞驾凌清虚,乘风过玄圃。
佳节逢重五,移尊上广堂。羁怀开造次,远眺入苍茫。
暑雨鸠林爽,南薰燕幕凉。喧江龙舸竞,无那楚人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