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描写月夜于江上听筝的小令。此曲首句从清夜入手,描摹月夜江景,为下文写情蓄势;次句写筝声打破江夜的寂静;三句转写闻筝人的神态;末句写出听筝的反应。全曲构出一幅历历分明的江夜风情画,将写景记事抒情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文句虽短,艺术价值却很高。
此曲第一句先写月夜江景,水月映照,空灵明净,显示出澄澈宁谧的气氛。第二句写筝的声音。在月色中,不知是谁弹起玉筝,打破四周的寂寥,添增了神秘幽婉的韵味。第三句则从听筝人的神态,以背面敷粉的艺术手法,烘托筝声所表达的哀伤感情。第四句写江涛澒洞,它像是被筝声勾起的深沉的叹息。这样的写法,又把感伤之情推进一步。
这首二十四字的小令,与白居易那首六百余言的著名长诗《琵琶行》有相似之处。同是江天月夜,同是不期而闻哀怨的音乐弹奏,这支《凭阑人》几乎可说是浓缩的《琵琶行》。只是白诗详尽地介绍了演奏的过程,弹者的身份、经历,以及听者哀怨的缘故,而小令限于容量,这一切都付阙如。但因此也造成了作品的悬念,令人遐想。筝声无端而至,哀怨无端而生,倏然以来,戛然以止,造成了全曲清凄超妙的风神。
在技巧形式上,此篇属散曲巧体之一的“嵌字体”,各句都嵌有一至二处“江”字。“嵌字体”在诗歌中已有先例,如陶渊明的《止酒》诗,二十句中就句句含一“止”字。散曲“嵌字体”的最早作品,则是元好问的《喜春来·春宴》:“春盘宜剪三生菜,春燕斜簪七宝钗。春风春酝透人怀。春宴排,齐唱喜春来。”此篇同嵌的“江”字,建立了句与句之间的内部联系。全曲出现的“江水”、“江月”、“江上”、“隔江”、“满江”的重复不仅多方位地充实了“江夜”的题意,而且表现了一唱三叹的风韵。
极目真空阔。倚巉岩、屋峦竞瘦,老松都活。澒洞荒寒非世境,昏晓阴阳荡割。
更古木、冷烟轇轕。虎迹龙湫经过了,一枝筇、几被罡风夺。
才到得,乱蜂末。
峰巅小阁危堪掇。嵌崎嵚,呀然如窦,拳然如钵。只怕石栏凭不稳,败叶欲随秋脱。
况恰对、崖门初豁。我爱湖光能入望,约他年、再与攀萝葛。
看夜半,阳乌渴。
柳风欺水细生鳞,山色浮空澹抹银。总道江南风景好,从前都让罱泥人。
疏柳静茅亭,亭下长江路。不见亭中人,萧萧烟景莫。
游子倦行役,攀折畏险阻。宣歙尽山城,峰峦互撑拄。
从箐裹郡县,仄涧跨垣堵。兹岭何岧峣,悬道通一缕。
峭壁插天门,裂石界地户。泉奔脚下雷,风啸空中虎。
朗日眩神魂,旅人怯亭午。况乎我独行,缥缈入云雨。
吁嗟我生遇不淑,结茅作舍露中宿,年年种田作无粥。
腰镰入陇叶初黄,可怜不待禾子熟。官家百事无时休,县门霹雳震不足。
西风匝地繁霜下,亩税力役相委属。君不见贫人在官不顾私,黄犊饿死那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