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首两句对仗,运用“比”的手法,表现胡琴琴声的垮琮。“雨漱窗前竹”,承袭杜诗“雨泻暮檐竹”(《大云寺赞公房》)的句法,而“涧流冰上泉”,则使人联想起白居易《琵琶行》“幽咽泉流冰下难”的诗句,都具有形象的听觉效果。雨点冲刷竹叶,沙沙作响,声音比较沉实;涧泉进流冰上,铿锵有声,声音比较清脆,这同《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的原理一样,是因琴弦粗细有别而产生的不同音色。两句比喻,已暗暗点现了胡琴的“二弦”。
“一线”句补明了这两种声音的来源。古人常把琴弦上流出的音符同风联想在一起,如“泠泠七弦上,坐听松风寒”(刘长卿《弹琴》)、“十四弦指下风生”(张可久《一枝花·湖上归》)等。“一线清风动二弦”,既表达了琴声的袅袅不绝,又使人感受到演奏者指法、弓法的娴熟与柔和,甚而使胡琴器具的本身,增添了诗意与美感。
“联”是一字句。散曲中的一字句,除具有独立存在的内容外,还能与上句或下句连读成意。这里的“联”字,承上启下,意蕴十分丰富。它可以理解为胡琴二弦上的乐声相联,添足“一线清风”的圆润;也可释为琴曲的内容互相连贯,即连续演奏小山篇、秋水篇(倘若将“小山秋水”间点上顿号),或连续演奏小山秋水篇、昭君怨(倘若将“小山”解作人名,而把“昭君怨”视作曲名)。“小山”的两句如同注释所述,具有多义性,不拘一解;遇上这种双关乃至多关的情形,读者在理解中不妨将它们的种种内涵在印象上叠加在一起。胡琴演奏的具体曲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曲文生动地向读者展现了琴声的听觉效果。从后半几句可以知道,从胡琴的两根弦上娓娓流出了优美的琴声,最初是清旷空湛的曲调,泠泠然澄如秋水;随后转为哀怨凄切的内容,仿佛昭君出塞,在黄尘暮云中搊弹的一曲哀歌。寥寥数笔,令人神驰心往,有余韵不绝之感。
作者另有《朝天子·酸斋席上听胡琴》云:“玉鞭,翠钿,记马上昭君面。一梭银线解冰泉,碎拆骊珠串。雁舞秋烟,莺啼春院,伤心塞草边。醉仙,彩笺,写万里关山怨。”与该曲有相近之处。运用生动的艺术语言,将无形的音乐转化为可感的画面,正是这类闻乐作品的美感所在。
湖水悠悠送客征,无端飘瓦致虚惊。天留双眼非无意,应为丘明史未成。
卓哉子之师,见予心罔二。一笑割平生,萧然释重累。
命汝从予游,衣履常不匮。愿汝作乔松,愿汝齐无畏。
汝归必瞋喝,恐汝学业坠。师死殊铮铮,汝生宁愦愦。
我能亮汝心,见我多含泪。汝行不自繇,汝志不自遂。
所以咫尺隔,经月复经岁。我实愧汝师,汝颜不须愧。
饮啄匪自今,兹事况其最。勿笑修福人,修福良足贵。
赞贞怀武鸷,转斗历炎凉。诚感泉源异,兵严士庶康。
临危见忠愤,对敌擅威强。终始心无改,遗言更可伤。
一梦从公十载深,塞云关雪换朝阴。嘘枯地觉无余恨,留落天疑直至今。
经共任安终托意,早成疏傅欲归心。两嗟萧瑟东风外,尽与伤春变楚吟。
兰省风流清暇多,兴能一石饮无何。仪成汉署绵为蕞,驭叱吴山黛送螺。
长荡湖边春濯柳,清风桥畔雨肥萝。只今制作须孙叔,未得贪眠安乐窠。
竹径高台出,层轩四面开。千秋亭上酒,五月笛中梅。
远水环山尽,晴云带雨来。苍茫烟柳积,琐屑乱莓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