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公温润秦君子,令嗣循良汉大夫。八座起居房氏有,五经传授孟家无。
侯多膏泽从王母,人祝期颐似鲍姑。邑近罗浮仙药满,端阳先献石菖蒲。
亲庭遥望属坤隅,凭子还家与说吾。为道江南足鱼蟹,乡来不复似臞儒。
梦里轻装别,朝来尺素通。百千万里外,三十六鳞中。
草向王孙碧,花开战地红。归时谈绝塞,《驷驖》旧秦风。
一坞埋香雪,梅开七百年。相传诸老辈,于此访臞仙。
流向横桥在,荒村蔓草连。春风空寂寞,谁更驻吟鞭。
乘兴寻芳,晴丝不断,忘却春光将老。争传茂苑,花事澜翻,怎耐一天风扫?
齐女门前有园,白白红红,不知多少。更轻盈杨柳,绿阴深处,暗藏苏小。
入门后,亭阁参差,游人稠沓,总向花溪喧闹。幼舆独坐,丘壑增妍,燕语莺声俱好。
整日挥毫赋诗,把酒论文,二三年少。取阳春曲送春归,春色依依回绕。
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悦于人之耳目,而不适于用。金石草木丝麻五谷六材,有适于用,而用之则弊,取之则竭。悦于人之耳目而适于用,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贤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才;仁智之所见,各随其分;才分不同,而求无不获者,惟书乎?
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当是时,惟周之柱下史老聃为多书。韩宣子适鲁,然后见《易》《象》与《鲁春秋》。季札聘于上国,然后得闻《诗》之风、雅、颂。而楚独有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士之生于是时, 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而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士莫不有,然学者益以苟简,何哉?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词学术,当倍蓰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
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藏书凡九千余卷。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以为己有,发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名于当世矣。而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而庐山固所愿游而不得者,盖将老焉。尽发公择之藏,拾其余弃以自补,庶有益乎!而公择求余文以为记,乃为一言,使来者知昔之君子见书之难,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为可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