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散曲开头两句,点出滞留“客中”的缘由;三、四两句概述奔波仕途的艰苦;“青泥小剑关,红叶湓江岸,白草连云栈”这样三个对仗工整的短句,形成鼎足式的对语,具体描写“艰难”之状;最后两句以深沉的慨叹作结,尤觉悲愤之至,也流露了对功名富贵的鄙薄。
“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作者借长安喻指元朝廷所在地大都,他遥望大都,那个地方跟自己的前程一样渺茫,而他已然两鬓斑斑。一个“望”字,暗含作者期待被朝廷重用而未能得偿所愿。“南来北往随征雁,行路艰难。”按说他已到了致仕归家之年,但为了生活不得不继续奔波于艰难的路途中,和征雁一道“南来北往”。一个“随”字则暗示作者仕途不顺、身不由己的伤感。
“青泥小剑关”三句是鼎足对。所谓“鼎足对”,是指三个互为对偶的句子组成的对联。第一句可对第二句,第二句可对第三句,第三句也可直接与第一句相对。鼎足对起源于汉代民谣,大量出现在元代散曲里。如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马致远所写的一首广为传诵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中的鼎足对,“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而张可久的《殿前欢·客中》运用鼎足对列举几个关山要地,把“南来北往”具象化,生动表现“风雪千山”的“行路艰难”。
“青泥”古为甘、陕人入蜀要道。据《元和郡县志》载:“悬崖万仞,上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青泥岭。”李白在《蜀道难》中写道:“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可见此地地势之险峻。此小令的鼎足对里,除了“青泥”还有“剑关”“湓江”“连云栈”这些地名,无一不是险要之地。走过泥泞险峻的青泥小剑关,到过地势低湿的红叶湓江岸,穿越过白草翻卷的连云栈,这一路,作者踏遍了万水千山。
最后两句“功名半纸,风雪千山”则是道尽了当时无数知识分子怀才不遇、人生坎坷的悲剧。尽管他们知道所追逐的功名无足轻重,却又摆脱不了名利的羁绊。作者明知“前程渺渺”,虽然只是一小吏,又不得不奔走于风雪千山。这样的感慨,流露出一种面对酸楚人生的无奈和痛苦。
这首散曲中的鼎足对与结尾的合璧对,十分精工;再加上色调的有意组合配搭,使意境极为鲜明。
头上琼冈出旧青,马边流水涨寒汀。若为留得晶莹住,突兀长看素锦屏。
大道本无方,大成反如缺。古人其备乎,今人将更窃。
以方为道术,道为天下裂。立异由墨禽,誇多惠施说。
尹宋求心白,田慎将性绝。函关获五千,漆吏鼓长舌。
六方分十子,孰与犹龙埒。古之博大宗,三宝持真诀。
墨者治其慈,苦身肠倍热。巨子虽独能,使人忧不悦。
华山亦俭师,饥馁空敝蹩。彭蒙守弗先,然且是非灭。
三者皆非道,亦自有优劣。况复五车人,一蚊依道吷。
尺捶并连环,徒供辨士折。苟非齐物言,谁解百家结。
始知道德初,时向有无缀。一哉天人心,同驱至神辙。
圣人及君子,五号谁分设。能使六方同,岂令六经别。
樵檐行歌半似狂,艾年初拜汉宫郎。丈夫得意多迟暮,邱吏休惊太守章。
关山戎马信音稀,肠断无人寄一枝。沾酒西城联骑入,上林踏雪探春时。
秦驻山头祖龙庙,月黑天寒闻虎啸。将军手挽乌角弓,平明入山寻虎踪。
丛篁秀木郁重重,阴壑惨淡来悲风。山灵白昼驱虎出,壮士跳踉与之敌。
雄牙利爪善搏人,大剑长鎗俱辟易。我今三箭信有神,勇气不让飞将军。
山中一朝除虎害,四境扫荡无妖纷。封章奏彻彤庭上,圣主闻知颁内赏。
安得储公数十人,一时苏息东南民。
相逢动是经年别,笑指沙鸥聚旧盟。芳草只添游子恨,清风还有故人情。
薇花亭馆春容老,木叶林塘晚气清。杜宇数声愁不奈,朝来白发镜中生。
同入招提宿,初从城市归。雪轻浑欲舞,云冻不成飞。
客去寻溪棹,僧来叩竹扉。篱边一枝玉,漏泄化工机。
积雪久留行辙,蹇驴不任脩途。囊空绉眉羞涩,枕欹搔首踟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