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风雨登虎丘

半天风雨如秋。怪石於菟,老树钩娄,苔绣禅阶,尘黏诗壁,云湿经楼。琴调冷声闲虎丘,剑光寒影动龙湫。醉眼悠悠,千古恩仇。浪卷胥魂,山锁吴愁。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半空中风雨布生,给大地罩上了秋天般的气氛。
怪石像猛虎或卧或蹲,古树伛偻着屈曲的树身。
寺院的台阶上蒙着绿苔,两旁的诗壁上沾满了灰尘,藏经楼偎伴着浮云,也显得那样的湿冷。
虎丘塔边再听不到古时的琴声,龙潭水粼粼摇动,仿佛存留着宝剑的寒影。
我睁开悠悠的醉眼,回顾历史上的虎斗龙争。
如今只见浪涛卷动着伍子胥的英魂,青山无语地锁留着吴国灭亡的怨恨。
注释
虎丘:在江苏苏州市西北,相传春秋时有虎踞丘上三日,故名。
於菟(wūtú):虎的别称。
钩娄:枝干屈曲伛偻的样子。
琴调冷声闲虎丘:虎丘寺塔基,原为晋司徒王珣的琴台,故谓“琴调冷”。
剑光寒影动龙湫:虎丘有剑池,相传吴王阖庐以宝剑殉葬,后秦始皇开掘找寻,有神龙跃出而成池。湫,深潭。
胥魂:相传春秋时伍子胥为吴王夫差所杀,精魂不散,成了涛神。
吴愁:春秋时吴国终为越国所灭,故言。

赏析

  作者以自己的思想感情通过景物描绘传达给读者,是中国诗歌艺术表现的常法。该曲的特点,即是将虎丘的群景有意识地作为诗人怀古意绪的外化。所以在曲中,“半天风雨”虽颇具典型性,却并非作者着力表现的主体,仅作为一种冷色调氛围的构成因素。这种严冷的色调,正是作者抚今追昔、“千古恩仇”的内心情潮的折射。曲中写怪石老树,以及“苔绣”、“尘黏”、“云湿”,并不着重于风雨的介入,而更多地体现出岁月风霜的影响;“琴调冷”、“剑光寒”两句,更是老练地将古迹的历史与现状沟通。这种取景传象的手法,正是古人所说的“思接千载”,以及对待景物的“取其势而不取其质”。

  当然,作者也并非将“风雨登虎丘”的“风雨”完全置于一旁,结尾两句“浪卷胥魂,山锁吴愁”,便重又巧妙地转回到了风雨的影响。须知虎丘旁只有一条叫山塘的小溪,无“浪”可言,而虎丘本身明秀佳丽,也很难与“锁愁”的形象联系在一起。然而在“半天风雨如秋”的特定情景下就有所不同,风雨凄迷,天地山川足以为之改容。这两句既是怀古意绪的延伸,又是对风雨虎丘峭冷景象的添写,可谓虚实相兼。

乔吉
乔吉(约1280~1345),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 [1]  太原(今属山西)人,元代杂剧家,他一生怀才不遇,倾其精力创作散曲、杂剧。他的杂剧作品,见于《元曲选》、《古名家杂剧》、《柳枝集》等集中。散曲作品据《全元散曲》所辑存小令200余首,套曲11首。散曲集今有抄本《文湖州集词》1卷,李开先辑《乔梦符小令》1卷,及任讷《散曲丛刊》本《梦符散曲》。
  猜你喜欢

江湖流落久相依,每叹朱颜戏彩衣。何事泪痕书上见,他年千陇约同归。

雨洗烟笼十数峰,两亭相望两山中。北来吟了南来醉,花木迎人一径通。

明朝春在雨中看,心碎檐声点滴间。踪有酒能消熟恨,宁无花解怨生寒。

聚景贮壶春,仙关昼不扃。小桃无数发,好幸綵霞亭。

终贾年方妙,萧曹地已亲。
优游太平日,密勿老成人。
抗论辞多秘,赓歌迹已陈。
功名千载下,不负汉庭臣。

人烟懡㦬不成村,溪水微茫劣半分。流到前滩忙似箭,不容雨点稍成纹。

见说招仙阁,星桥人驾鹊。待凭青鸟寄缠绵,莫。莫。

莫。弱水无鱼,阆风稀雁,十年萧索。

神剑销青锷。元关藏玉钥。卢敖劝作九垓游,诺。诺。

诺。枯死江花,剪残邱锦,请从君约。

天然无句是推敲,诗到江门品绝高。几处风花真有此,古来周邵本人豪。

冥心水月谁堪会,盥手山泉我自抄。读到乌啼春在处,江山垂老觉神交。

汉京何用祀神君,福地仙居处处闻。悬水千丝非雨散,层山百叶是莲匀。

铺明上与毫光合,瓦碧平将树色分。莫道无如明主切,万年应驭鼎湖云。

竿木逢场处,何人肯自还。秖应韩吏部,能道不如闲。

江南孟春天,荇叶大如钱。白雪装梅树,青袍似葑田。

岸芷兮汀兰。风萧萧兮露漙漙。彼美人兮于焉盘桓。

山川悠悠兮路漫漫。嗟鸿雁兮隔云端。

偶持尊酒对花倾,有客能来道姓名。佳句才探出怀袖,故人知是不公卿。

平生学剑心都懒,此日归田计可成。彼此头颅俱种种,题诗那得不关情?

横笛人何在,山空花自开。不妨听晚弄,声与壮心来。

明月随人出凤城,夜来江上起秋声。分明一道天涯路,错认还乡第一程。

白发慵梳不裹巾,高斋无语独伤神。
忧君谁似监门女,匡世难求筑版人。
天外乱山迷落日,雨中芳草恋残春。
新刍未熟难成醉,欲借醇醪问比邻。

李花白,桃花红,蜂来蝶去春匆匆。桃花红,李花白,几日东风好颜色。

东风颜色不长好,昨日少年今已老。汉陵唐冢何累累,行人愁行洛阳道。

吕望甘罗道已彰,只凭时数为门张。世途必竟皆应定,
人事都来不在忙。要路强干情本薄,旧山归去意偏长。
因君指似封侯骨,渐拟回头别醉乡。

万壑晨云白,联翩出岫扶。不知为雨后,还到故山无。

一二三四五,五四三二一。从头点检来,笑杀维摩诘。

带累李胡子,喷水髭须湿。洒净已周圆,次念波罗蜜。

蒋山恁么道,千古谁人识。识不识,何处觅,堪与丛林为轨则。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