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古诗,前四句运用反衬、对比手法,抚今追昔,感慨今日的沧桑,流露出诗人遭贬南行的惆怅落寞情怀。“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农历三月三日为上巳节,这一天按古风要去水边祓除修禊,驱除鬼魅,同时也是文人聚会吟咏的日子。去年那一日,诗人还在洛水边参予修禊盛事,与同朝文士饮酒赋诗,享尽荣华,而今却已是遭贬谪之人,独自在庐山脚下度过此清明寒食节。“去年”,“今年”,对比鲜明。一年之隔,诗人处境大不相同,诗中虽只字未提遭贬之事,但通过地名“洛桥边”与“庐山曲”的对照,失意之态清晰可见。寒食节正是百草千花的大好时节,眼前又有景色秀丽的庐山,诗人毫无欣赏兴致,反念于“去年”上巳洛桥边修禊事,对京华游乐的追忆和向往,也透露出诗人此时内心的孤独凄切,三四句是想象中的京华与眼前的现实相对照。第三句上承首句而发,巩县在洛水西岸,为洛阳近畿之地,诗人由“去年”的洛桥修禊,联想到“今年”繁华的京洛风物,“去年”底离开洛阳时,还是隆冬时节,此时已是春归大地了,洛阳城内,应是满城飞花、春意盎然了。“遥怜”二字,写诗人身为逐臣,不忍离京却无奈被逐出京,此时身在江州,回望京洛,只能遥遥寄情于花树了。江州古属吴地,故诗中称江中小洲为吴洲,诗人身在江州,回望京华,遥怜洛阳草木花树,但眼中所见,唯江中小洲,一片新绿而已。后四句感物思归而不得,抒发断肠之悲。先重复“吴洲春草”以承上启下,诗人有感于眼前春光,归思更切,“感物思归怀故乡”是诗中的情感主线,“故乡”,即指洛阳,宋之问虽不是洛阳人,但他长期在此生活,感情深厚;同时相对于他即将要去的南方而言,整个北方、整个中原都是他的故乡。结句“驿骑明朝发何处?猿声今夜断君肠。”自我设问,感情痛切哀婉,身为逐臣,想返回京洛是不可能的,明朝骑马上路,只能依然南行,因此夜闻清猿悲啼,更添肠断之痛。
此诗前四句侧重于“感物”,着力渲染满眼春光,逗起今昔之思,以洛水修禊与庐山寒食的对比;后四句侧重于“思归”,直抒满腹乡愁。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遭贬南行的哀伤,情思深婉含蓄,语言清丽自然,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山川奇伟数齐昌,不独男儿解自强。要使金闺兴女学,银钗先改峒蛮妆。
将军航头载美人,春行晚泊横江滨。斜阳堕地草场阔,酒酣欲试红麒麟。
美人常服双裤褶,青锦鸦襕紫丝结。蝉鬓当风卷似云,马毛散汗吹如血。
金钱压口玉袜肤,马前细立秦罗敷。见人羞上还将堕,壮士惊前不敢扶。
调鞍整辔坐不定,忽见桃花满春径。将军似妒九华鞯,在傍休视双金镫。
明霞片片争绕林。红光落处桃花深。回头失却真珠瓅,春草苍茫何处寻?
麟为希旷祯,何以至鲁藩。大道久丧世,麟趾在人间。
仲冬钜野风,犺獍乃高蹲。合围不孑遗,灵物罹其樊。
虞人折尔足,眩尔貂与貆。岂但子锄商,鱼视乃漫漫。
大鹏息南溟,培风会高抟。纷纷枋榆鴳,安知九霄翰。
唐虞邈以远,禹汤亦悠悠。周辙一东狩,王纲遂漂流。
春秋更五霸,日日寻戈矛。陵夷逮七国,斯民益无聊。
战血满沟堑,杀星入云霄。商君佐嬴秦,变法开田畴。
积强至六世,虎视吞诸侯。宰割天下地,郡县罗九州。
焚香任法律,儒士咸虔刘。汉皇起丰沛,三尺诛民雠。
开基四百年,烈烈壮鸿猷。惜哉英明主,不学遗远谋。
一时侩狗徒,赞业非伊周。遂使皇王政,废堕不复修。
此机一以失,馀恨空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