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的前四句是说,诗人在江北孤身流浪,了无乐趣。日落薄暮时分,愁思倍增。引领南望,思念起生活在京城中的友人。“乱流”以下八句,写诗人遥望江南时的所见所感。最后四句是诗人的一番想象:我在孤寂中所思念的友人,眼下正在城中与众人挥金作乐,早巳把我忘了。诗以激昂风韵,描绘了日落望江所见之乱流注壑、雾绕高林,孤鸟远翔等薄暮景象,表露了对旧友“方当得意不念旧交”的怨怼。全诗辞藻细致繁复,色彩鲜明艳丽,笔法健峭,句式多变。
一至四句,“旅人乏愉乐,薄暮增思深”,以平稳的交待总起全诗。
去亲为客,飘泊他乡的游子本少愉悦,今又值黄昏,感物伤怀,则更增其愁。这种情感,在鲍照以前诗人的诗文中已屡有所见,王粲《登楼赋》说:“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惨恻。”曹植《赠白马王彪》说:“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感物伤我怀,抚心长叹息。”皆属此类。此诗这里暗用其意,重在点明由眼前日暮而引起的思乡和怀人的忧愁,行文极其自然。
以下二句则正面写望乡,照应题目,“日落岭云归”,承接上文的“薄暮”,进一步补充说明忧思增深。白日西匿,在诗人眼中,不但有生命的鸟兽在归巢索群,甚至连无生命的云彩都在急急地回归山岭,感情又进了一层,更深切地引起了他飘泊孤独、无所归依的苦痛忧思。思乡怀人之情,至此乃跃然纸上。“延颈望江阴”,切题之“望”。“江阴”,既交待了荀丞所在之地为江南,又暗示了自己辗转飘泊于江北。延颈而望,表现了对家乡和旧友的急切思念,是上文感情发展的必然结果。
五至十二句,正面写望江所见和感受。
“乱流灇大壑,长雾匝高林。林际无穷极,云边不可寻”,是望江所见的晚景:无数条水流正杂乱地向巨大的长江汇合聚拢,随着暮色的渐深,夜雾弥漫开来,环绕着两岸无边无际的高大林木,向天边绵延伸展,与落日余霞相接,浑然一体。数句写长江日暮景色,气象雄浑,同时又透出几分黯淡的色彩,和诗人当时的忧愁凄凉心境颇相融合,情在景中,耐人咀嚼。此后诗人继续写望江所见,由无生命的林木、云雾转到有生命的禽鸟,“惟见独飞鸟,千里一扬音”,日落云归,暮色苍茫,鸟兽皆已回归巢穴,可此时却仍有孤鸟独飞,怆然长鸣。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连翩浮想。曹植《杂诗》之一说:“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首慕远人,愿欲托遗音。”此诗二句暗用其意,孤鸟哀鸣,犹云游子的悲鸣,都是在“求其友声”(《诗·小雅·伐木》语)。这就自然过渡到下二句。“推其感物情,则知游子心。”诗人由孤鸟独飞,进而推想到和它命运类似的自己,从而表现出了对故乡的怀念和对旧友的无限思慕。
十三至十六句,切题之“赠荀丞”。“君居帝京内”,转入赠友正题,交待荀丞及其所居地点乃京都建康。“高会日挥金”,写荀丞的优越处境:日日置酒高会,挥金如土。元嘉末,荀万秋在京任尚书左丞,是当时执政的徐湛之一派中的重要人物,《宋书·徐湛之传》载湛之豪奢,“伎乐之妙,冠绝一时”,“以肴膳、器服、车马相尚”,荀赤松的生活,恐怕亦复如此。
结尾二句则承此而说,谓荀丞只顾自己享受,却不知道失群离居的故友,面对着江心即将沉没的一轮夕阳,正在长吁短叹呢。这二句感叹荀丞不能援手于自己,有希望得到朋友帮助之意。而态度则不卑不亢,显示了诗人人格的自尊。
此诗由日暮而引起的恋土怀乡发端,进而转到望江,又由望江的所见引至的怀乡慕友,过渡自然,层次清楚。结句“景沉”,又照应开头的“薄暮”,首尾呼应,形成整体和谐的美。暗用前人诗句而不露痕迹,含义深刻而不隐晦难读。采用比物象征手法,以独飞鸟拟孤独飘泊的游子,表现也很有形象感。此外,此诗遣词造句精炼警策,如“日落岭云归”,“乱流灇大壑,长雾匝高林”都是典型的例子,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
玉峰高宴,看簪裾满座,一时人物。况值杯中山色好,吸取晴崖翠壁。
金马新知,铜龙旧识,只我头成雪。乌丝题遍,群公漫许词杰。
坐有举举师师,褰帘才一笑,娇歌先发。若使主人知此意,应遣兰堂烛灭。
住固为佳,居殊不易,种种余之发。明朝归去,绿蓑长钓溪月。
临安去,陌上已开花。绕路烟丝笼暖去,清江日影带潮回。
缓缓好归来。
葛洪川畔千年寺,路绕长松一涧分。潭影青移行处岫,岚光白散望中云。
猿公吟树应思侣,鹿女衔花不乱群。常羡山僧专胜概,水声林下百无闻。
快读萍渔稿。问君家、当年笛谱,赏音多少。百尺楼头明月满,缘底泪痕双照。
料别恨、天涯曾抱。却美清才兼福慧,有声声、琴瑟赓同调。
馀韵歇,画梁绕。
论交两世苔岑好。怕重提、东华联巷,雪泥留爪。
卅载沧桑增感触,知否杜鹃啼老。奈老尚、风尘潦倒。
倘念故人犹有子,勉循良、最待三年报。应许夸,阿翁灶。
别后春池异,荷尽欲生冰。箱中剪刀冷,台上面脂凝。
纤腰转无力,寒衣恐不胜。
蒲之濆,子所庐,我朝夕,游息俱,今子不乐将焉如。
彼衡阳,为名区,蔚俊彦,惇诗书,子之往也勿躁勿疏。
毋訾毋誉,一龙一蛇,张歙卷舒。吾送子行兮,夕阳兮平林。
仓庚兮春深,临觞愀兮罢鸣琴。望飞鸿之寥廓,盍寄我以遗音。
秘书古罍洗,金玉閒追琢。寘之宗庙间,乃复敦素朴。
科诏昔求贤,明经以为学。君虽第三甲,文气已磅礴。
凤毛联五色,麟定峙一角。于时日正中,青冥翔寥廓。
迄今半台省,往者俱馆阁。枚数尽英雄,隐显关述作。
伟哉尚书宋,继起秋天鹗。一魁四海望,旋复凄夜壑。
盛衰互绝续,天意岂厚薄。吾子幸老翁,挂冠弥矍铄。
安车大江左,杖藜名山郭。清言穷理窟,私淑仰先觉。
况及大夫公,生世縻好爵。述德纪丰碑,山木工则度。
宛宛白下虹,剡剡翠螭襮。无双江夏姿,豫章元祐脚。
清标溢素羽,皦若离群鹤。翕然万里思,芝草焉用啄。
不食固不饥,风清九皋乐。回首汉廷偃,倒行竟前却。
疏广非甚贤,知止自宽绰。仆也畎亩中,讴歌以耕凿。
闻名三十载,交谊欣所托。鹏鴳各栖飞,萍蓬殊依泊。
天寒望古柏,孤翠几巉错。深期帝子都,仿像洞庭乐。
馀音今在无,大雅其寂寞。缅怀虞阁老,安问颇悠邈。
空花结翳业,不疗金篦膜。沧江落日远,一苇中流弱。
外史论文章,谭君口谔谔。语我盍赋诗,持赠勤有恪。
君家金华邻,冉冉仙意作。神光运草木,白石俱起跃。
摊书石间帙,洗?松下酌。生荣毕志愿,俯仰何愧怍。
六经圣道微,沿流到伊洛。其文有蕴奥,其义则博约。
后生待来兹,前辈已零落。往往轻师说,授受工摽掠。
虚辞相矜誇,体认迷执捉。君归善自谋,何以同矩矱。
诗教本人心,烦君晓粗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