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诗人吴均《山中杂诗》的三首之一。作品通过对山居小屋悠远、静谧的环境描写,表现了诗人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闲适自在的心情。
“山际见来烟。”“这里的山际”说的是目所能及的山与天相接的地方,写的是极目远望之处。“来烟”,写的是诗人远望所见的动感物象,即远远地看见岚气云烟从天边飘来,这一描写有力地再现了山居小屋环境的深邃和悠远,给人创建了一个极其丰富的幽深神秘的美感想象空间。
“竹中窥落日。”这句的“竹中”,从一个“窥”字可以看出说的应该是竹林的空隙,“落日”就是诗人从竹林的空隙中“窥”见到的明亮清新的一个动感物象。从这个“窥”字我们不难看出,诗人这里写的是近景,即从竹林的空隙中窥视到的红红的落日。这一“窥”,巧妙而又生动地增强了夕阳余晖洒落竹林时刻山居小屋环境优雅、明亮的美感。
如果说在前两句中诗人不惜笔墨为我们再现了山居小屋的环境,那么下边两句写的则是小屋本身的特点。
“鸟向檐上飞。”“向”可以理解为“从”,也可理解为“在”。“ 檐上飞”,说的是傍晚了,鸟儿们快要归巢了,于是在房檐儿上悠闲地,自由自在地,叽叽喳喳地,一会儿飞过来,一会儿又飞过去。这一句写的是山居小屋的近景,是近距离的所见,描绘的是一种清新、明快的场景,它在向人们透露着一种愉悦与欣喜的情怀。
“云从窗里出。”“云”是不可能从“窗里出”的,诗人写的其实也就是一种感觉,我们不妨体会一下,如果站在山脚下,远看山居小屋窗前的景象,那洁白的云朵在小屋的窗前悠闲地飘动,仿佛就是从窗户里飘出来的。这感觉是何等的神奇呀。
诗写得十分精炼。四句写出四个各自独立的画面,如同电影镜头的连接那样,合起来使人感到高而深的山中是那么清幽,甚至冷寂。烟、日、鸟、云都在动,但给人的印象却是无限的静。由这一片寂静,又使人感到诗人心中是那么清静。他没有一点儿杂念,只是静静地观赏着这一切。如果细细吟味,还可感到三、四句隐隐流露出诗人的几分新奇感。高飞的鸟与屋檐齐高,白云由窗间流出,这种景象在平地上见不到,因而使诗人感到有趣。
四句是两副对子。前两句“见”、“窥”的主体是诗人,后两句的主体则是“鸟”和“云”。前两句的节奏是二、一、二,后两句是二、二、一。这样,全诗虽然篇幅短小,内容单纯,却因句式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以至于不显得单调了。
此诗写作极有章法,动静结合。前两句形成大的环境氛围和背景;后两句点染出具体生动的景物,造成巨细相衬的艺术效果。同时,景物动静结合,构成山居特有的景物环境氛围。诗人又运用景中有人、景中含情、情景交融的手法来观察写出景物,寄托自己的情志于景物环境之中,体现了山居的清静超脱,远离尘嚣,表达了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雨花着地燕脂湿,风柳飘空帽絮披。粉黛纷纷半黄土,蟹螯从此不须持。
人烟懡㦬不成村,溪水微茫劣半分。流到前滩忙似箭,不容雨点稍成纹。
碧江楼阁夕阳边,万壑千峰生暮烟。江上长松一千尺,月明常系打鱼船。
竹堂梅花一千树,晴雪塞门无入处。秋官黄门两诗客,珂马西来为花驻。
老翁携酒黄偶同,花不留人人自住。满身毛骨沁冰影,嚼蕊含香各搜句。
吉祥牡丹清本欠,定惠海棠幽黄未。只凭坡口诧繁华,似恐同花不同趣。
酒酣涂纸作横斜,笔下珠光湿春露。只愁此纸捲春去,明日重来花在地。
谢傅其如不起何,画船诗酒晏游多。人家两岸闻箫鼓,鱼鸟中流识笑歌。
细雨沾衣萦旧缆,春风入面醒微酡。夕阳更好东归路,草树迢迢拥幔坡。
峥嵘杰阁殿东头,圣代储才礼数优。四库有书资检阅,九关无禁任观游。
日华暖映三珠树,云气晴浮五凤楼。海上仙山真浪语,玉堂深处即瀛洲。
层台云外,阅古今、多少兴衰成败。老木千章,若个是、南国甘棠遗爱。
群籁号风,繁阴蔽日,有此清凉界。宾朋在坐,朗然心目明快。
更向会景亭前,登高吊古,此景何人会。岁岁春来春又去,独有灵台春在。
早稻炊香,晚禾摇穗,管取三登泰。酿成春酒,把杯行乐须再。
熙熙阳春,既发既舒。翼翼南亩,是展是图。
嗟尔农夫,各敬乃事。往利尔器,诫尔妇子。
惟生在勤,勤则及时。惟时之趋,时不尔违。
祁祁甘雨,膏我下土。习习谷风,和泽乃普。
往即尔耕,惟力之深。往莳尔苗,勿倦其耘。
于日于夕,自遂自达。尔心勿忘,彼生孰遏。
惟天之心,矜我下民。民不违天,使尔有成。
既穟既实,既坚既好。尔穫既周,先养尔老。
保尔家室,抚尔幼稚。既迄有年,复思嗣岁。
嗟尔父老,其训其诫。俾务于本,惟土物爱。
不念其本,则越其思。所思既越,害斯百罹。
嗟尔父老,其告其喻。尔之有生,君实覆汝。
尊君亲上,其笃勿忘。小心畏忌,率于宪章。
嗟尔父老,教之孝悌。孰无父母,与其同气。
反于尔心,孰无爱敬。即是而推,乌往不顺。
嗟尔父老,勿替谆谆。其未率从,警厉其身。
告以祸患,其使知惧。无俾蹉跌,以陷罪罟。
惟国之法,烨烨其垂。使尔知避,岂欲尔施。
尔或自陷,予疚予恫。曷使予怀,寘于尔衷。
于赫圣主,敷德流泽。布宣弗勤,时予之责。
咨尔父老,助予念兹。岂予之助,报国是宜。
粤以今日,劝相于郊。乃作此诗,以懋尔劳。
咨尔父老,尚演厥义。其讽其歌,于乡于里。
俾一其心,服我训言。击鼓坎坎,自古有年。
秋来连日报烽烟,枫老兰凋剧可怜。对客强酣桑落酒,怀人新瘦菊花天。
飘零节物催时序,感激心情入壮年。莫色满空平楚阔,几时金甲罢防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