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写的是江南特有的细雪,诗人名为咏雪,实为伤怀。作品中所写的雪,既不是银妆素裹的旷野之雪,也不是漫天飞舞的吉征瑞兆之雪,而是江南庭院中的细雪。作者立于帘下,他的眼界也未曾超出庭院的上下前后。
首句写风摇庭院之树,是因树动而知风,并且知是微风,显然庭树之动不同于大风下之摇动。次句的“细雪”与前面的“微风”相应,都具有江南雪景的特点。“下帘隙”的“下”,正与风之微、雪之细相应,故能从竹帘缝隙中落入。
“萦空”二句写雪在空中、阶上之姿。这里的“转”为回环飘动之意。雪萦绕于空中如雾一样回转不定,这种状态唯“细雪”才能有。因其“细”,故能“萦空”,似乎久飘不下;因其“细”,故迷朦“如雾”。“凝阶”与“萦空”相对,但见“萦空”,但见阶上之雪凝积如花,而不见其飘落。这与“下帘隙”不同。诗人立于帘下,见帘边之雪,故知从帘隙落下。
“不见”二句用反衬法过渡,“杨柳春”是联想之景,是虚写,“桂枝白”是眼前之景,是实写,“白”字从色彩上暗合“雪”。“不见”、“徒见”对比鲜明,突出了雪后玉树琼枝的美丽景象。其实,这两句的作用又不止于此,在“不见”、“徒见”的顿挫间还透露出诗人盼春、思春的情感信息。这一联是由写景转入抒情的关键。
“零泪”二句则直接展现诗人自我。“零泪”是伤怀的表现。有感如此,却无人可以倾诉,故自责多情若此,无益。直以此二句表现诗人的苦寂、孤独之感。触发诗人“相思”、“零泪”的是何物,诗中没明确讲。然而从前面对雪景的描绘中可以探知他的心曲。诗中先言“似花积”,又以“不见”春与“徒看”相对举,雪似花而非花,今但见非花之雪,不见春叶、春花。诗人的“相思”,就在于为似花之雪所引起的向往,在于对“不见”的春之盼望,对桂枝上徒具似花外观的假象的叹惋,同时,也隐约透露出诗人对自己机遇难逢的感伤。
雪黯江城,满湖岚气春寒浅。上灯楼阁晚晴初,箫鼓谁家院。
蜜苣围香正暖,夜蛾愁,行云蘸遍。旧情无奈,踏月歌沈,淩波尘溅。
转烛年端,雨声空切吴娘怨。小梅落靥又东风,偏趁天涯看。
忆别皋桥酒散,寄横枝,江南梦远。暗闻笛语,早晚归舟,花香篷捲。
太湖高处望夫椒,佳节登临不惮遥。折简故人先有约,定知风雨不崇朝。
吾家有奇石,乃是松所化。空谷几千春,移来傍亭榭。
园林从此多清氛,苍藓玉节依然存。日斜窗外满寒翠,月明帘下留层云。
我至盘桓长手抚,似带幽岩旧风雨。虬枝无复波涛惊,霜皮半染莓苔古。
锦纹素质寒菁葱,阶前仿佛山灵通。只知今日成黄石,那解当年是赤松。
天上琅文网绛纱,垂芒廓落字聱牙。何当拂此来人世,为识清都蔡少霞。
玉节威云梦,金钲韵渚宫。霜戈临堑白,日羽映流红。
单醪结猛将,芳饵引群雄。箭拥淇园竹,剑聚若溪铜。
亟睹周王骏,多逢鲍氏骢。谋出河南贾,威寄陇西冯。
溪云连阵合,却月半山空。楼前飘密柳,井上落疏桐。
差营逢霔雨,立垒挂长虹。
闻道长安异昔时,秋风落日草离离。九成宫阙无寻处,空有人来拂断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