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石门山壮丽秀美的自然景色,表达了托病辞官后归隐的志趣,全文可分为二层。
第一层是第一句。作者以叙事开篇,交代了自己上个月归隐一事。为什么要归隐呢?作者没有明说,但“谢病”和“觅”已清楚地表明他是托病辞官,是自寻归隐的。由此可见他对官场的厌恶,对政治的失望,这为下文作者尽态极妍地描写景物蓄势和张本。
第二层从第二句开始一直到最后。这一层主要描绘石门山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归隐后自得其乐的情趣。作者先交代了石门山的位置,接下运用神奇的想象力,巧妙地由静态转化为动态,从而写出石门山山高谷翠的景色特点:阴森森的峭壁直立天空,连接红霞;孤零零的山峰高高耸立,遮挡太阳;幽邃的山洞里掩藏着白云;深深的溪谷旁青草丛生,绿树纷披。在这里,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赋予石门山以生命活力,启发我们丰富的联想。同时,作者还绘声绘色,把山中描写成一个音乐的世界:溪流的淙淙声,鸣蝉的吟唱声,云鹤的叫唳声,猿猴的哀啼声,交织在一起,“英英相杂,绵绵成韵”,组成了优美的山林交响曲。作者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表面上看似热闹,其实却是以闹写静,显示出山高无人的幽静,这个地方,对于“素重幽居”的作者来说,自然是一个好去处,因而他“葺宇其上”。可见,作者选择这里幽居的理由是,高山的幽静契合了他想避开喧嚣浮繁尘世生活的淡泊宁静的心境,而漫山的菊花,遍地的竹实,不仅增添了这份幽静,而且,通过夸张地描绘这些芳洁美好的自然物,来美化诗人自己的品格,构成崇高完美、超然出俗的典型形象。“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用“仁智者”自比,不言而喻。总之,这段写景是为了表达“归隐”的思想。这是意脉,围绕这意脉,作者濡笔山林。而山林是作者隐居的生活环境,作者描写它,赞美它,正是表达了他摆脱了官场的羁绊所获得自由的满足和隐居的乐趣。意境鲜明,情趣盎然。
从表达方式看,文章先叙述,再写景,在写景中穿插了叙述,最后抒情,自由灵活。从描写景物的方法看,文章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动衬静,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从修辞手法来看,有排比,有对偶,有拟人,手法多样。这篇文章的语言很精炼,极有表现力。如“争”字给人一种向上的气势,“限”字显示阻挡的威力,“办”字流露出心理上的满足。这些字都可以以一当十,足见作者遣词的功底非常深厚。
遥遁播荆衡,杖策憩南郢。遭动透浪迹,遇靖恬夷性。
拊卷从老语,挥纶与庄咏。遐眺独缅想,萧神飙尘正。
时无喜惠偶,绝韵将谁听。习子茂芳标,有欣徽音令。
颖敷陵霜倩,葩熙三春盛。拂翮期宵翔,岂与桑榆竞。
我混不材姿,遗情忘雕映。虽非峄阳椅,聊以翮泗磬。
逍遥微物累,出处任天真。薄宦已陈梦,青山犹故人。
鉴湖凉不暑,荷叶净无尘。往往入图画,扣舷攲角巾。
秦人谋席卷,六国俱吞声。季子起闾阎,鼓舌能倾城。
揣摩天下事,了若指掌明。连亲从自合,投隙离其衡。
廿载函谷关,晏然无甲兵。计画良亦伟,权变业已行。
惜哉侈金多,所至令人轻。卒被反间死,夙昔空营营。
不肯帝秦者,齐有鲁先生。功成不受赏,千载多令名。
薛公昔好士,珠履罗高堂。酒酣指白日,各欲吐肝肠。
相印甫脱肘,门前迹已荒。魏其盛宾客,田侯安敢望。
一绾大将组,车马盈路傍。疏者为胶漆,亲者为参商。
朝暮市门改,贵贱交情伤。灌夫与冯子,意气何飞扬。
悠悠数千载,此道久沦亡。
我本江东一步兵,多君千里致莼羹。湖楼小住听春雨,不为秋风作此行。
鳌头浪涌金沙碧,江国飞虹瑞气摇。发泄地灵知有待,使君题作瑞龙桥。
扪罗信步倚云中,形胜天开石势雄。双塔午钟闻下界,万川澄练映遥空。
餐霞欲醉仍催酒,作赋凭高却御风。好是山灵欣献瑞,望来佳气郁葱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