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中丞闻琴诗

凉风吹月露。
圆景动清阴。
蕙风入怀抱。
闻君此夜琴。
萧瑟满林听。
轻鸣响涧音。
无为澹容一下。
蹉跎江海心。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秋夜中凉风吹拂,枝头暗凝的露水滴沥有声。一轮圆月高悬中天,投下皎洁的清光。

带着兰蕙花香的风多情地投入怀抱,在这如此幽静美好的夜晚,听君抚琴尽兴。

琴音如秋风吹拂草木之音,传遍树林;又如涧水轻鸣,流淌着淙淙作响的清韵。

这样一种远离尘嚣、清静无为的境界,千万不要耽误和消磨了隐逸的意兴。

注释

王中丞:即王思远。齐武帝诏举士,竟陵王荐为吴郡丞,后拜御史中丞。《梁书》《南史》有传。

月露:月光下的露滴。

圆景:指月亮。

清阴:清凉的树阴。

蕙气:香气。一作“蕙风”,带着兰蕙花香的风。

萧瑟:秋风吹拂草木的声音。宋玉《九辩》:“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满林听:是说树林里的鸟也为之感动,倾耳聆听。

响涧音:是说琴声犹如溪水流淌,淙淙有声。

无为:清静无为。

澹(dàn)容与:指安逸闲适。澹,恬静。容与,悠闲自得的样子。

蹉跎(cuō tuó):失时,虚度光阴。

江海心:退隐之心。《庄子·刻意》:“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山谷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又,《后汉书·逸民传序》:“然观其甘心畎亩之中,憔悴江海之上,岂必亲鱼鸟乐林草哉。”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俊美的笔调写出秋夜闻琴的感受,在品味琴曲情调中表现自己的失意之心。其重点不在具体细致地描摹琴音,而是着意渲染“闻琴”的环境气氛和诗人的主观感受。这是全篇构思的显著特点。

  首联写秋夜凉风月露,着意渲染清凉惑和宁静感。“吹”“动”两个动词,是描写动态的,却以动衬静,更显出了秋夜的静谧。也只有在这种宁静的环境中,才能听到月光下露水的轻微滴沥之声。这两句不仅写出对秋夜凉风月露的视觉、听觉与触觉感受,而且透出心理上的清润与宁静,这正是“闻琴”的适宜环境气氛与心理状态。

  颔联由景及人、点明诗题。第三句进一步写到秋夜中弥漫的香气。蕙是香草,蕙风实即首句所谓凉风,此处不从触觉而从嗅觉感受着眼,故说“蕙风”。不说蕙风吹送芬芳,而说“入怀抱”,不仅把蕙风写得充满灵性与感情,仿佛知道诗人有听琴的雅兴,而多情地投入怀抱,而且写出了诗人那种愉悦感与陶醉感。古代有焚香鼓琴的习惯,“蕙风入怀抱”正是“闻琴”的最佳环境气氛。第四句方才正面点题:“闻君此夜琴。”由于前三句已经从不同角度将秋夜的清凉、静谧、芬芳描绘得很有诱惑力,有未闻琴而心先谐适、陶醉之感,因此这句只轻轻一点,就能使人对如此良夜闻琴产生美好的联想,达到以不写写之的效果。

  前四句在写景述事中流露出精神的超脱和心情的愉快,对这个美好夜晚由衷的高兴。同时,“凉风”“月露”“圆景”“清阴”都暗藏着一个“秋”字,秋季在诗人看来是个盛壮而易衰的季节,往往联系着时光飞逝、人生无成的感叹。所以后四句的情调由兴高采烈而转入萧瑟低沉。

  颈联正面写“闻琴”。全篇中写琴声的只有这两句,如一味着力刻画,反而难以尽致传神。诗人采取虚涵的笔法,着重传达琴声所给予自己的主观印象和它的神韵意境。琴声时而激扬,时而低沉。这里将摹声、造境与传神结合起来,不仅使人对琴声的萧瑟清雅有真切的感受,而且由此产生林泉幽胜的美好联想,写得富有画面美、音乐美和诗歌意境美。由“林”“涧”又自然逗出下文。

  尾联是“闻琴”引起的感慨,也是全篇的归结。琴声把人们带到一个远离尘嚣、充满林下风致、山水清音的境界,使人神远心驰,更增隐逸之想,因此诗人告诫自己不要再容与迟延,以致耽误了归隐江海的时间,消磨了隐逸的意兴。

  全诗境界可用一个“清”字概括。“闻琴”的客观环境气氛是清凉、清静,散发着蕙风是清香的;琴声是如林风涧音,富有清韵的;所引起的又是清逸的隐居意兴。全篇便在这“清”的境界中达到和谐的统一。在写法上,此诗与中唐描写音乐的名篇《琵琶行》《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等多从实处见工者不同,纯从虚处传神,即着重烘托渲染环境气氛和传达主观印象感受,不作具体细致的刻画。这种写法,往往能给人以更多的联想。从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的“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中似乎可以看到其影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延兴、建武之际(494),时值秋冬之交。延兴元年(494),萧鸾辅政,王思远迁御史中丞,而谢朓此时亦为萧鸾记室,同在朝中。王思远在御史中丞任上时间不长,一上任就劾奏临海太守沈昭略赃私。而据《南齐书·沈昭略传》记载,沈昭略于建武元年(494)出任御史中丞,取代了王思远。王思远很可能失意不平后闻琴有感,因而赋诗言情。闻琴场合,谢朓不一定在场,但他看到了王思远《闻琴》诗,因而相和一首。

谢朓
  谢朓(464~499年),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谢朓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猜你喜欢
嫩寒禁暖,正草色侵衣,野光如洗。去城数里。绕长堤是柳,钓船深舣。小立斜阳,试数花风第几。问春意。待留取断红,心事难寄。
芳讯成捻指。甚远客他乡,老怀如此。醉余梦里。尚分明认得,旧时罗绮。可惜空帘,误却归来燕子。胜游地。想依然、断桥流水。
多情无语敛黛眉。寄相思、偏仗柳枝。待折向、尊前唱,奈东风、吹做絮飞。
归来醉抱琵琶睡,正酒醒、香尽漏移。无赖是、梨花梦,被月明、偏照帐儿。
西池烟草。恨不寻芳早。满路落花红不扫。春色渐随人老。
远山眉黛娇长。清歌细逐霞觞。正在十洲残梦,水心宫殿斜阳。

双行马,单白羽,蹛林祭天集诸部。脯橐驼,卤騊駼,新秦家家买僮奴。

玉立娟娟不受尘,昆山惯与竹传神。冰霜高节知难并,捲赠乌台铁面人。

牛湩持作酥,渴分犊子饭。客作不得尝,垂头打闷顿。

七月月生魄,蝻出溱洧傍。始焉学跃跳,倏忽羽翅长。

所过赭郊坰,矧复遗稻粱。坐令饫饱腹,立化饥馁肠。

督民殄斯类,晨夕纷遑遑。隳突践垄亩,炬火明山冈。

燎焚弱质烬,扑击微骸僵。卒夫载朽胔,络绎持筥筐。

穿穴掩腥秽,作冢官道傍。罪浮彼破镜,虽死安能偿。

蝮蛇实摇毒,已疾传医方。蜜蜂诚小物,亦解奉其王。

畜蚕必吐缕,世赖充衣裳。畏蚊恐噆体,帱幕席与床。

青蝇奚足憎,赤虿应可防。编竹蚁知报,勤诵萤聚光。

致雨蜥蜴验,起痹全蝎良。原性殊善恶,稼穑咸无伤。

惟兹口吻酷,黍稷争先戕。乾坤百虫夥,去尔庸何妨。

吾将告宰造,投畀魑魅乡。从今乐耕凿,岁岁歌丰穰。

踏白霜明夜,牵黄木叶秋。
斓斑文未豹,觳觫炙先牛。
奈玉开三面,蒸酥让一头。
酒边纤手削,醉倒老浮丘。

东家哭未已,西家复悲啼。出门问何故,役夫行别妻。

少壮既从役,谁当荷锄犁。归来掩空室,念此常栖栖。

借屋藏书避世喧,地偏尘远水云繁。篱前沙渚群鸥卧,村外人家万蚁屯。

春送兰香浮绮席,月移梅影度柴门。杖藜惯识湖东路,今雨还寻孺子论。

买得林庐在不西,眼前幽事总相宜。
溪山处分莺看管,梅竹添差鹤护持。
旋理小园增野趣,先留隙地作楼基。
却来界步晴岚底,收拾湄湘八景诗。

科等魁髦彦,文章压缙绅。大权更将相,优宠极人臣。

还事至一品,享年踰七旬。请看今与昔,谁可望公邻。

莫怪多情尽日看,春残花谢总相干。迟开已待花神入,真赏能逢地主难。

翠幄微香吹渐远,玉盘承露泻初寒。三年拟试沉香笔,却算行期为尔宽。

经岁掩柴扉,端居谢尘鞅。身贱避贵人,齿衰绝妄想。

有时入山中,素心共还往。乍见询寒温,杂坐无少长。

争夸饮兴豪,不羡交道广。竟日鹿豕游,忘形其草莽。

菊花开晚过秋风,闻道芳香正满丛。
争奈病夫难强饮,应须速自召车公。
伯鸾下吴越。
丈人未始出吾宗,草靡波流尽太冲。
七窍凿开无混沌,六根消落尽圆通。
法身兔角声闻外,法事牛毛梦幻中。
谁会天游更端的,瘦梅疎竹一窗风。

愁来心事与谁论,尽室偷生寄此村。海燕雏成偷野屋,石榴花发照清樽。

几时鸥社沧江畔,何日龙舟白下门。高咏楚辞茅屋底,汨罗谁吊独醒魂。

枯松下,盘陀上,独坐大方,横按拄杖。谓是应庵,无恁相状。

谓非应庵,谁肯归向。分付祖道,试自定当。

迟日笼晴,温飙荐暑,入夏炎光初烁。扇剪轻纨,裙裁白苎,松吹半掀华幕。

看槐柳、浓阴满,翛然似岩壑。寥寞。恨佳游、星分雨散,流年换、憔悴几孤旧约。

仿佛绿琴声,记秦楼、欢笑如昨。岁月欺人,惧芳华、先秋摇落。

任花开花谢,谁叩草玄亭阁。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