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中凉风吹拂,枝头暗凝的露水滴沥有声。一轮圆月高悬中天,投下皎洁的清光。
带着兰蕙花香的风多情地投入怀抱,在这如此幽静美好的夜晚,听君抚琴尽兴。
琴音如秋风吹拂草木之音,传遍树林;又如涧水轻鸣,流淌着淙淙作响的清韵。
这样一种远离尘嚣、清静无为的境界,千万不要耽误和消磨了隐逸的意兴。
王中丞:即王思远。齐武帝诏举士,竟陵王荐为吴郡丞,后拜御史中丞。《梁书》《南史》有传。
月露:月光下的露滴。
圆景:指月亮。
清阴:清凉的树阴。
蕙气:香气。一作“蕙风”,带着兰蕙花香的风。
萧瑟:秋风吹拂草木的声音。宋玉《九辩》:“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满林听:是说树林里的鸟也为之感动,倾耳聆听。
响涧音:是说琴声犹如溪水流淌,淙淙有声。
无为:清静无为。
澹(dàn)容与:指安逸闲适。澹,恬静。容与,悠闲自得的样子。
蹉跎(cuō tuó):失时,虚度光阴。
江海心:退隐之心。《庄子·刻意》:“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山谷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又,《后汉书·逸民传序》:“然观其甘心畎亩之中,憔悴江海之上,岂必亲鱼鸟乐林草哉。”
这首诗以清新俊美的笔调写出秋夜闻琴的感受,在品味琴曲情调中表现自己的失意之心。其重点不在具体细致地描摹琴音,而是着意渲染“闻琴”的环境气氛和诗人的主观感受。这是全篇构思的显著特点。
首联写秋夜凉风月露,着意渲染清凉惑和宁静感。“吹”“动”两个动词,是描写动态的,却以动衬静,更显出了秋夜的静谧。也只有在这种宁静的环境中,才能听到月光下露水的轻微滴沥之声。这两句不仅写出对秋夜凉风月露的视觉、听觉与触觉感受,而且透出心理上的清润与宁静,这正是“闻琴”的适宜环境气氛与心理状态。
颔联由景及人、点明诗题。第三句进一步写到秋夜中弥漫的香气。蕙是香草,蕙风实即首句所谓凉风,此处不从触觉而从嗅觉感受着眼,故说“蕙风”。不说蕙风吹送芬芳,而说“入怀抱”,不仅把蕙风写得充满灵性与感情,仿佛知道诗人有听琴的雅兴,而多情地投入怀抱,而且写出了诗人那种愉悦感与陶醉感。古代有焚香鼓琴的习惯,“蕙风入怀抱”正是“闻琴”的最佳环境气氛。第四句方才正面点题:“闻君此夜琴。”由于前三句已经从不同角度将秋夜的清凉、静谧、芬芳描绘得很有诱惑力,有未闻琴而心先谐适、陶醉之感,因此这句只轻轻一点,就能使人对如此良夜闻琴产生美好的联想,达到以不写写之的效果。
前四句在写景述事中流露出精神的超脱和心情的愉快,对这个美好夜晚由衷的高兴。同时,“凉风”“月露”“圆景”“清阴”都暗藏着一个“秋”字,秋季在诗人看来是个盛壮而易衰的季节,往往联系着时光飞逝、人生无成的感叹。所以后四句的情调由兴高采烈而转入萧瑟低沉。
颈联正面写“闻琴”。全篇中写琴声的只有这两句,如一味着力刻画,反而难以尽致传神。诗人采取虚涵的笔法,着重传达琴声所给予自己的主观印象和它的神韵意境。琴声时而激扬,时而低沉。这里将摹声、造境与传神结合起来,不仅使人对琴声的萧瑟清雅有真切的感受,而且由此产生林泉幽胜的美好联想,写得富有画面美、音乐美和诗歌意境美。由“林”“涧”又自然逗出下文。
尾联是“闻琴”引起的感慨,也是全篇的归结。琴声把人们带到一个远离尘嚣、充满林下风致、山水清音的境界,使人神远心驰,更增隐逸之想,因此诗人告诫自己不要再容与迟延,以致耽误了归隐江海的时间,消磨了隐逸的意兴。
全诗境界可用一个“清”字概括。“闻琴”的客观环境气氛是清凉、清静,散发着蕙风是清香的;琴声是如林风涧音,富有清韵的;所引起的又是清逸的隐居意兴。全篇便在这“清”的境界中达到和谐的统一。在写法上,此诗与中唐描写音乐的名篇《琵琶行》《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等多从实处见工者不同,纯从虚处传神,即着重烘托渲染环境气氛和传达主观印象感受,不作具体细致的刻画。这种写法,往往能给人以更多的联想。从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的“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中似乎可以看到其影响。
梦残鬓枣垂香枕。夫容髻堕蒲桃锦。翠幄碧如烟。小星将曙天。
起来双黛浅。绣阁抛金剪。憔悴鼠姑红。玉阶三月风。
急雨惊鸣瓦,转檐风叶粉如洒。闭户青山飞不去,对沧洲屏画。
换眼底衰红败翠供愁写。窥冷檠半落吟边灺。正酒醒无寐,怊怅京书题罢。
到此沈沈夜,为谁清泪如铅泻?梦想铜驼歌哭地,送西园车马。
叹去后阑干一霎花开谢,空怨啼望帝春魂化。算岁寒南鹤,解道尧年旧话。
綵舟风软蹙波澜,草草杯盘略解颜。绿蚁浅斟金凿落,青娥低唱玉连环。
忘机鸥鸟心情好,信美江山眼界宽。老矣相逢拚一醉,正须丝竹写馀欢。
我本高蹈山林客,一生好探神仙宅。兹山并挺南斗傍,不意昔遭巨灵擘。
神人驱之海上来,神物复合终难辟。熊咆龙吟山鬼灭,瑶池上界无人迹。
我欲因之弄山月,倚石迷花坐叹息。逸翮迅足羡远游,笙鹤相迎山之侧。
举身便觉三天近,我名想在丹台籍。
穹窒竞熏鼠,岁晚百务閒。踪迹远城市,陶然西畴间。
新酒可介寿,园蔬供夕餐。不惜三时勤,获此终岁安。
贫贱瘁筋力,貌苦心亦欢。衣食幸自周,苟免饥与寒。
叹我余生,也过了、几回浩劫。三十载、名场潦倒,风尘碌历。
曲好都归天上有,月圆不补人间缺。莽乾坤、何处遇知声,瑶琴击。
苔径冷,无宾客。桐院静,翻书帙。算年来只与,蠹鱼分食。
憔悴霜添潘岳鬓,飘零花谢江淹笔。读君词、勾起旧牢骚,填新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