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风诗

徘徊发红蕚。
葳蕤动绿葹。
垂杨低复举。
新萍合且离。
步檐行袖靡。
当户思襟披。
高响飘歌吹。
相思子未知。
时拂孤鸾镜。
星鬓视参差。
谢朓
  谢朓(464~499年),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谢朓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猜你喜欢
晴景融融春色浅、落尽梅花千万片。小池冰解水纹生,消息未闻梁上燕。
楼倚轻寒风力软。目断孤云天自远。又还依旧去年时,寂寞病容人怪见。
清洛碧嵩根,寒流白照门。园林经难别,桃李几株存。
衰老江南日,凄凉海上村。闲来晒朱绂,泪滴旧朝恩。

鹤岑有奇径,麟洲富仙家。紫泉漱珠液,玄岩列丹葩。

常希披尘网,眇然登云车。鸾情极霄汉,凤想疲烟霞。

道存蓬瀛近,意惬朝市赊。无为坐惆怅,虚此江上华。

水净沙明一叶船,钓丝牵月过长川。五湖何地宜生理,我欲从之问计然。

梦帝资良辅,生申恊圣期。妙龄谈国体,初筮得家规。

侃侃当官色,循循待士辞。法冠曾触佞,谏纸讵容私。

外历蕃宣久,归参待从宜。政声虽召杜,学术本皋夔。

业履今安匹,贤劳上所知。都畿重尹正,延阁旧论思。

治出诸公右,经为大帝师。三边更惠爱,一体系安危。

羌虏跳西夏,朝家念北陲。秘庭还旧秩,左辖正新仪。

暂屈并门重,其苏晋国饥。指麾柔旅拒,谈笑妥茕嫠。

邺邑祠河急,荆州祷雨迟。怒波回潬碛,旱种变京坻。

道与千龄遇,身将百禄随。民瞻方有裕,天宠盖无疑。

俊乂思皇日,钦明乐胥时。缁衣如宠庆,愿续武公诗。

山水菰城好。算从来、风流刺史,柳颜双表。君自玉皇香案吏,谪向方壶员峤。

隼旟至、豺狼立扫。鸣鼓放衙无个事,对堂中、六客摅长啸。

谁唤起,孙莘老。

骈阗士女欢相告。道吾君、今年称艾,朱颜弥皎。百榼千觚齐拜舞,不似醉翁潦倒。

佳客有、邹枚颜鲍。洗盏高台临翠巘,任觥筹、历乱霜天晓。

何足羡,中书考。

物华如阵笔如锋,沈谢曹刘是七雄。

残烛照屏风,高堂暑气空。
初旬长少月,半夜忽来鸿。
旧集三年久,清吟四坐同。
城楼杀更点,声在雨声中。

圣主崇儒幸辟雍,群仙鹄立候飞龙。冕旒祗肃祠先圣,环佩从容导秩宗。

讲罢诸生聆戒谕,礼成千载庆遭逢。日高辇路回鸾驭,万岁声中祝华封。

绣衣乘青骢,矫矫气如龙。霜蹄振山岳,踏躞生秋风。

问君何所如,直指湖西东。问君何所事,皇命肃清戎。

戎籍亦已繁,号声上通天。仍闻父老叹,逃亡尚未还。

室有新寡妇,膝有新孤孱。何当见使君,长跪告此冤。

近家添得园亭,晓山时看飞云过。拥石栽梅,疏池傍竹,剪除芜污。更喜南墙,杏腮桃脸,含羞微露。算莺花世界,都来十亩,规模好、何须大。
开放两眉上锁。把春前、新醅拨破。病酒无聊,且容觞客,无多酌我。底用歌喉,柳边自有,鸣禽相和。逗归来,折得花枝教看,似人人么。
窗上月朦胧,香芸鼻观通。
了无梅竹影,猛省在舟中。

酒泉城外碧云端,万叠芙蓉雪未干。素影欲迷银汉迥,晴光不逐暖风残。

气吞沙漠千山远,势压番戎六月寒。公馆日长清似水,几回吟望倚栏杆。

我生四十载,赁屋苕溪皋。寸土非我有,愧彼墙上蒿。

蝎来走秦陇,旅舍悲寂寥。安知万里外,享此堂宇高。

暖日辉重檐,微风通疏寮。白翻一渠水,翠拂千柳条。

谁为经营之,大将拥节旄。高牙罗壮士,广厦留吾曹。

平生九九术,宁足虚席招。正当自隗始,适馆多英髦。

公家西子湖,百顷堆烟涛。楼台亦未起,惜哉戎马劳。

侧想功成归,岸帻湖上桥。访公话西事,一系苕溪桡。

阿城富蔬果,薄采堪盈筐。手足劳有获,食之尤味长。

我既居此屋,堂户生辉光。还乞数亩地,树艺屋之旁。

引水别筑渠,垒土旋成墙。帐下貔虎士,畚锸十日忙。

默计斯圃成,耒耜我手将。人苋紫成列,兔葵青分行。

豆棚接瓜架,络纬鸣宵凉。在昔英雄人,闭户时晦藏。

辛苦学种菜,猛志仍飞扬。我固非其徒,聊辟蓁芜荒。

力耕无寄托,实事求充肠。赋命况穷薄,福泽宜自量。

终朝饱鱼肉,无乃天所殃。我郡勤育蚕,亦复识其方。

父老倘顾问,尚能言种桑。

芳心一掬。进墨魂栩栩,微逗清馥。密雨惊秋,凉意生毫,萧疏淡扫新绿。

灵根似悟风沙苦,早默许、知音空谷。看碧街、万点红飘,谁似此香贞独。

为有幽人胜赏,几曾睡梦里,忘了高躅。试听声声,伏枕吟余,但祝双飞双宿。

团圞并结来生愿,更休唱、琵琶哀曲。问甚时,抛却歌衫,同把玉镵轻斸。

卢沟之水流汤汤,闻道桑乾忆故乡。家在粤南天万里,不知何以望咸阳。

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
新松趁岭种,芳草绕池生。
手不攀枝,脚不踏树。
口里衔得,当头蹉路。
问著西来对不对,罚钱依旧有人悔。

江雁人归后。乍梦绕南枝,草堂诗就。嫩晴缀玉,胜簪处、一缕香魂还漏。

楼台似旧。但绛雪、凭阑消候。残角里、又是黄昏,无言暗笼烟袖。

芳苔泪锁冬春,渐老去难攀,故乡知否。素娥漫斗。

临水照、那似天然清瘦。何郎句秀。想月夜、林边搔首。

听鹤语、招手仙云,高寒细奏。

瀛洲见海色,潮来如风雨。初日照寒涛,春声在孤屿。

飞帆落镜中,望入桃花去。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而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

  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可不戒哉?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