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亭渚别范零陵云

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
云去苍梧野,水还江汉流。
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
广平听方籍,茂陵将见求。
心事俱已矣,江上徒离忧。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洞庭是轩辕黄帝的作乐之地,潇湘是帝尧二女的出游之乡。
你像白云飘向那苍梧之野,我像流水流向那遥远东方。
勒住马头我怅然远望,停下船桨你迟疑不航。
你的广平大守的自喻使人慰藉,你的文采将像相如一样得到识赏。
浩茫的心事都已付诸东流了,大江上留下的只有离别惆怅。
注释
新亭:在今南京市南。范零陵:范云。零陵:南齐郡名,治所在今湖南省零陵县北。
洞庭:山名,又称君山,在洞庭湖中。张乐:犹言作乐。传说黄帝在此奏《成池》之乐。
潇湘:水名。湘水至零陵县西与潇水合流,称潇湘。相传帝尧的二女娥皇、女英随舜不返,死于湘水。帝子:即指尧女。洞庭、潇湘都是范云赴零陵经过的地方。
苍梧:山名,即九嶷山。传说舜死于苍梧之野。
水还:零陵的水由江汉金陵东流入海,故云。
停骖(cān):犹言停车。古代驾车用四马,两旁的马为骖。
夷犹:犹豫不前。以上二句言一去一留,临别依恋。
广平:指广平太守郑袤,晋朝人,曾做广平太守,有政绩,为百姓所爱。临去,百姓恋慕涕泣。此句言范将如郑袤在广平,声名藉甚。
“茂陵”句:汉司马相如谢病居茂陵。武帝遣人往求其书,及至,已卒。此句言自己将如司马相如谢病家居,以遗文见求于世。
心事:指上面所说的两人的愿望。
离:同“罹(lí)”,遭。

赏析

  这首诗一开头,就将诗笔放纵出去,从范云将去之地湖南着笔,从彼地的往古之时写起:“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这里,诗人写了两个古老、美丽而又动人的故事。相传古时黄帝曾在洞庭奏《咸池》之乐;帝尧的二女娥皇、女英曾追随舜前往南方,没有赶上而死于湘水。诗人以此来代指友人将要去的地方,用心良苦。本来,蛮夷之地,瘴烟湿热,无乐可言;但,如果照实写来,对将要前往赴任的朋友来说,该是非常大的刺激。所以,诗人灵心一动,从这两个古老的传说写起,巧妙地引出友人将要去的地方,既回避了触目惊心的刺激,又兼顾到了诗本身结构的整体性和一致性,可谓精巧至极。“云去苍梧野,水还江汉流。”第三、四句,仍承上那个古老的传说写下来,但笔势已开始收束。通过云水往还的景色描写,诗人将诗笔悄悄地收拢回来,从彼时彼地逐渐聚束到此时此地。他的那颗忧愁之心,先到苍梧之野萦回了一圈以后,现在,宛如乘着思绪的木兰之舟,沿着滔滔江水,徘徊到新亭江边。离别就在此地、就在此时。诗人仿佛猛然从浮想联翩中清醒过来,停车驻马,目送已泛舟江中的友人。五六两句一写友人,一写自己,用了一个大的镜头:一个岸边立马,怅然若失;一个江中辍棹,犹豫不舍。形象含蓄地表达出了深沉的依依惜别之情。

  这种离别,交织着复杂的感情。失意怀才不遇,便是其中的一个主要成份。最后四句,明白地道出了这一心迹。诗人用郑袤的典故,是勉励范云,希望他到任零陵后,能像郑袤那样,政有显绩,声望日隆。而“茂陵”句则是自喻。诗人以司马相如自比,希望自己也能像他那样,受到赏识。这与其说是写理想抒怀抱,不如说是强打精神,互慰衷肠。因为,现实毕竟是冷酷无情的。好友远往他乡异地,自己寂寞都城,这才是现实,不可能海阔天高,奢谈理想、抱负。所以,透过表象,体会到一种无可奈何的意绪,滋滋漫溢出来,以至最后化作了无可奈何的感叹:“心事俱已矣,江上徒离忧”。远大的抱负,宏伟的理想,都已随着滚滚波涛,飘然而逝了,而今只有江上离别,只有无穷无尽的忧愁而已。离别的痛苦,加上失意的寥落,在诗人的心头上蒙上了一层巨大的失落之感,忧愁、苦闷、沉寂、怅惘,多重意绪深深地纠缠着诗人,使他始终怅然独立新亭,望着滔滔江水,任凭它带走诚挚的友情,搅扰五味俱全的情怀,荡涤无限渺茫、无限悠远的“心事”。

  这首诗的艺术结构很奇特。一般说来,送别诗都是从此地遥想彼地,从现时憧憬将来;而谢脁此诗,率皆反其道而行之。他在时空的安排上设置了一个超乎寻常的大逆转:时间,从往古的黄帝奏乐、二妃南行写起——先将时间倒退回去,然后再慢慢收束回来,一直写到与友人送别之现时;地域,从范云将在之地洞庭潇湘(实指零陵)写起——先将地域推宕开去,然后再悄悄拉拢过来,由江汉之水,顺流直下,一直写到离别之此地。在此基础之上,再由物境而入心境,将诗笔深入到心灵深处,抒发怀友之思和惜别之情,描绘失意之志和失落之感。这样一条由远及近、由景入情的线索,蜿蜒络绎于诗的始终,表现出诗人构思上的精巧和诗篇结构上的戛戛独造。

创作背景

  南朝齐永明十一年(493年),齐武帝萧赜去世后,王融因企图拥立萧子良被杀。不久,同样也是竟陵八友之一的范云出为零陵内史。谢脁当时刚从荆州(今湖北一带)返京,送别旧友,作了这首诗。
谢朓
  谢朓(464~499年),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谢朓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猜你喜欢

请说归休好,从今自在闲。新除叠黄纸,旧隐接青山。

竹绕披风榭,芦藏钓月湾。田间四时景,何处不开颜。

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
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
汝祖积阴德,汝翁多读书。
汝生天报施,汝死又何如。
修短有定数,贤愚莫问渠。
冥官闻恸哭,还许再来无。
鄂渚三千里,南楼看月回。
东园花政好,去岁客重来。
兄弟皆名士,文章动上台。
倾城倾国色,也用觅良媒。
欲赏芳菲肯待辰,忘情人访有情人。
西林可是无清景,只为忘情不记春。

桴鼓常在侧,笔研永欲捐。卷帙不复开,干戈以为权。

是是非非口即心,扫除人伪只天真。
身全五福仍通贵,造物因公劝善人。

羲和停火轮,霢霂深民福。年康收篚文,庭寔陈秋穫。

土产若未腴,勤绥功则博。九五垂衣裳,千万监忠朴。

铜虎谨深悬,木铎今始作。诰敕常佩吟,酒色难湎惑。

愿皇钦福多,锡民无灾瘼。载答圣皇恩,转轮赴河洛。

岁次壬寅夏维首,庚子日斜风似吼。是时亢旱已愆期,触热来访金闺友。

新词妙句共相论,消烦更酌尊中酒,俄然墨云挟雨飞,奇峰乱掣金蛇走。

一声霹雳震阶庭,匕箸翻盘杯落手。旋经老妪报仓皇,神龙攫物传万口。

朝阳城楼势嵯峨,中藏灵宝天公取。我闻此语心咄嗟,辞归不畏泥涂厚。

沿途仰视光烛天,浓烟烈焰冲牛斗。聚观拥道如堵墙,云云默默互前后。

细思此事何休祥,雷师毋乃职其咎。盍效昆阳助战争,一为吾皇击群丑。

二仲来游处,新开竹径深。家曾移谷口,园自接诃林。

门外丛蒿长,阶前积藓侵。社堪岩桂结,席爱沼荷临。

酌醴蒲犹泛,?泉李尚沉。琴囊开石上,棋局就花阴。

清世能偕隐,芳晨不废吟。商颜非此日,宁负紫芝心。

处处风波逐枕衾,相看今又到秋深。千阑百就多辛苦,只愿君心似妾心。

莫向东风折柳枝,柳枝才折便兴思。红尘鞍马红亭路,却似当年送别时。

平生不皱偶偷闲,故得吟眉耸两山。
若使与君相并白,应无诗句落人间。

被诏守东吴,夜渡扬子津。拭目迎家山,洗我京洛尘。

此邦多贤豪,况复平生亲。初欲循故事,公宴月三旬。

庶以叙契阔,岂徒乐吾身。临州未阅月,吏牍方纷纭。

避嫌俄得请,主地翻为宾。樽酒未重持,行乐知何因。

物理可胜叹,俯仰迹已陈。趣整震泽帆,遥挹敬亭春。

五月而报政,速哉彼齐人。今我若置邮,何德于吴民。

举手谢吴民,自笑行役频。使君不能诗,烦汝迎送勤。

来惭白太守,去愧谢宣城。

山势迢迢万马奔,就宽平处着只园。
门无俗驾真堪隐,院有禅僧便不村。
百顷霜黄收{左禾右罢}稏,一泓寒绿养兰荪。
我来访道连宵宿,共拨炉灰仔细论。
身为功名役,因思队者贤。
只行山后路,羞过钓台前。
芭蕉闻雷开,耳在什麽处。
葵花随日转,眼在什麽处。
若还眼耳分明,透出千门万户。
太清之云,镜中之尘。
从无住本,廓应如春。
妙玄不动,示现无垠。
三世普入,孰妄孰真。
现成公案,岂费精神。
当头一著,坐断要津。
动时常寂寂,静处活鱍鱍。
动静两俱忘,佛祖何处著。
蓦地梦回头,长天飞一鹗。
春风有时好,春风有时恶。
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
错错错,蒸饼元来是面作。

下堂君巳无忧色,辟谷吾非学异方。难觅醉乡嘲跛履,且凭毛颖话中肠。

合簪此日真无分,高兴他时尚可偿。漫有尊前好风景,已将诗力让刘郎。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