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斜挂。
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注释
朱雀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现为民间工艺品的汇集之地。
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横跨秦淮河。
寻常:平常。
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
旧时:晋代。

赏析

  《乌衣巷》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感慨藏而不露,寄物咏怀的名篇,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诗人此前尚未到过金陵,始终对这个六朝古都怀着憧憬,正好有友人将自己写的五首咏金陵古迹诗给他看,他便乘兴和了五首。乌衣巷原是六朝贵族居住的地方,最为繁华,如今有名的朱雀桥边竟长满野草,乌衣巷口也不见车马出入,只有夕阳斜照在昔日的深墙上。

  首句“朱雀桥边野草花”,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桥同河南岸的乌衣巷,不仅地点相邻,历史上也有瓜葛。东晋时,乌衣巷是高门土族的聚居区,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旧日桥上装饰着两只铜雀的重楼,就是谢安所建。在字面上,朱雀桥又同乌衣巷偶对天成。用朱雀桥来勾画乌衣巷的环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实,又能造成对仗的美感,还可以唤起有关的历史联想,是“一石三鸟”的选择。句中引人注目的是桥边丛生的野草和野花。草长花开,表明时当春季。“草花”前面按上一个“野”字,这就给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气象。再加上这些野草野花是滋蔓在一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桥畔,这就使我们想到其中可能包含深意。

  记得作者在“万户千门成野草”(《台城》)的诗句中,就曾用“野草”象征衰败。现在,在这首诗中,这样突出“野草花”,不正是表明,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今天已经荒凉冷落了吗!

  第二句“乌衣巷口夕阳斜”,表现出乌衣巷不仅是映衬在败落凄凉的古桥的背景之下,而且还呈现在斜阳的残照之中。句中作“斜照”解的“斜”字,同上句中作“开花”解的“花”字相对应,全用作动词,它们都写出了景物的动态。“夕阳”,这西下的落日,再点上一个“斜”字,便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本来,鼎盛时代的乌衣巷口,应该是衣冠来往、车马喧阗的。而现在,作者却用一抹斜晖,使乌衣巷完全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

  经过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之后,按说,似乎该转入正面描写乌衣巷的变化,抒发作者的感慨了。但作者没有采用过于浅露的写法,诸如,“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孙元宴《咏乌衣巷》)、“无处可寻王谢宅,落花啼鸟秣陵春”(无名氏)之类;而是继续借助对景物的描绘,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他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笔触转向了乌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飞燕,让人们沿着燕子飞行的去向去辨认,如今的乌衣巷里已经居住着普通的百姓人家了。

  为了使读者明白无误地领会诗人的意图,作者特地指出,而今这些飞入普通老百姓家筑巢的燕子,以往却是栖息在王导、谢安两家权门高大厅堂的檐檩之上的旧燕。“旧时”两个字,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寻常”两个字,又特别强调了今日的老百姓是多么不同于往昔。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飞燕形象的设计,好像信手拈来,实际上凝聚着作者的艺术匠心和丰富的想象力。晋傅咸《燕赋序》说:“有言燕今年巢在此,明年故复来者。其将逝,剪爪识之。其后果至焉。”当然生活中,即使是寿命极长的燕子也不可能是四百年前“王谢堂前”的老燕。但是作者抓住了燕子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点,这就足以唤起读者的想象,暗示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到了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乌衣巷》在艺术表现上集中描绘乌衣巷的现况;对它的过去,仅仅巧妙地略加暗示。诗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因此它虽然景物寻常,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

  这首诗写诗人对盛衰兴败的深沉感慨。朱雀桥和乌衣巷依然如故,但野草丛生,夕阳已斜。荒凉的景象,已经暗含了诗人对荣枯兴衰的敏感体验。后二句藉燕子的栖巢,表达作者对世事沧桑、盛衰变化的慨叹,用笔尤为曲折。此诗为刘禹锡著名的咏史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

创作背景

  公元826年(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从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写了这一组咏怀古迹的诗篇,总名《金陵五题》,这是其中的第二首。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猜你喜欢
昨醉君家酒。从今十万八千场,未收老友。人道水仙标格俊,不许梅花殿后。但赢得、一年年瘦。迤逦聚星楼上雪,待天风、浩荡重携手。酌君酒,献君寿。
年前春入燕台柳。看联翩、四辈金鞭,长楸承受。岂有中朝瓯覆久,更落闽山海口。端自有、玉堂金斗。我喜明年申又酉,但乞浆、所得皆醇酎。拚醉里,送行昼。
我头扶病醉岑岑,履历糟丘岁月深。
行李随身惟一剑,对花买笑亦千金。
离乡别去天涯泪,上冢凄其寒食心。
风雨闭门无客过,炉香销尽夜沈沈。

谁移蓬岛在人寰,诏赐新居五百间。紫塞无兵清似洗,丹楼不动屹如山。

石屏老,长忆少年游。自谓虎头须食肉,谁知猿臂不封侯。身世一虚舟。
平生事,说着也堪羞。四海九州双脚底,千愁万恨两眉头。白发早归休。
越山清绝无尘翳,不到胡僧取次埋。
辄莫更加千岁寿,也须和骨洗将来。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骨清香嫩,迥然天与奇绝。
尝记宝篽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不如归去,阆苑有个人忆。
先生天下士,鬓白渐将翁。
官卑遭俗骂,家破坐诗穷。
秋林崖荔雨,春浦鲤鱼风。
尽是相思处,如何学燕鸿。

中原五子送将归,十二峰头拾紫薇。别后何人鹦鹉笔,书来念我薜萝衣。

邗沟明月行将问,鸿鹄天风高自飞。南北岐途两无赖,江门烽火照渔矶。

峰能射日涧能幽,云自行空海自流。见画众宾心惊倒,樽前敢请话前游。

殿上欢呼击柱时,叔孙初起汉朝仪。周官典礼应犹在,绵蕞何须野外为。

蘼芜一剪城南路。弱絮随风乱如雨。垂鞭常到日斜时,送客每逢肠断处。

愔愔门巷春将暮。树底蔫红愁不语。画梁燕子睡方浓,落尽香泥却飞去。

冻云黯淡浩无涯,雪阵横空势欲斜。
入户有人疑柳絮,绕园无处认梅花。
举头顿觉青山老,扑面还惊绿鬓华。
我醉未眠愁酒尽,挈瓶来问尔东家。
江树疏疏兼密密,云根怪怪复奇奇。
风光冷落无人问,付与渔翁理钓丝。
今秋已约天台月。(《纪事》)

柳淡鹅黄雨弄晴,断冈泥滑竹鸡鸣。便须移席长松下,坐听风泉落涧声。

方朔才名语意新,牧之风调笔如神。庞眉苦节秋风客,未必如公出处真。

断鲵饮海海水空,亚班针指层洋东。踏歌陆离诧光怪,逼耳灚灂洪涛舂。

双沟腾沸划红黑,三山隐现浮蛟龙。铁网乞取珊瑚树,星光直射牛女宫。

平生奇绝不易得,况有新诗开愚蒙。小别黯然客腊尾,痴颜大笑来春风。

壮怀破浪走万里,乘槎岂复疑路穷。古今沧桑本变幻,短翮势欲超樊笼。

神仙若无倏若有,会须身入蓬壶中。佛阁明灯不知夜,金鸡一声初阳红。

扬帆三十六岛过,精灵呵护烦天公。荡缨纡回判沙线,鹿耳烟影添朦胧。

三嗅清香水月边,冷然着我玉虚天。
何须白雪黄芽诀,只服梅花也解仙。
先天奥学果何傅,造化机缄存阖闢。
精微惝恍入神范,天地谓可俄而测。
奥从二画抉秘蕴,乾元庶物因首出。
阳推阴荡六子成,致用坎离为月日。
天人相与妙难诘,斯道岂容秦火息。
九家分派流愈远,纬纤纷纷非所及。
韦编三绝系圣经,微言尚切明作述。
我生苦晚心好古,谩索图书考龟策。
浩如烟海无津涯,自哂蓬心窥至赜。
众言淆乱折以理,是非安敢决诸臆。
吉凶前定信可推,人事堪怜空役役。
优游姑乐环中趣,默参经世用皇极。
较量得失心自知,议论无用形于笔。
观君气宇元静定,何虑不优入圣阈。
不鄙谓予可相友,愿凿浑沌以报德。

南屏山色染春烟,路接高峰社鼓喧。第一桥边春更好,御舟閒在翠芳园。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